家长唱歌跑调? 照样可以形成良好的音乐教育
家长唱歌跑调? 照样可以形成良好的音乐教育
众所周知,音乐对儿童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平衡开发孩子的左右脑,提高孩子的情商,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但怎样才能恰当地利用音乐培养孩子的核心能力?家长的做法其实存在很多误区。早教专家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听歌、唱歌,同时家长也不要把音乐“神圣化”,唱歌跑调的家长,同样可以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音乐培养创造力“孩子两岁的时候,我就发现她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听见音乐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咯咯直乐。在家里,我就常放包括京剧在内的各种音乐给她听,她非常喜欢刘欢的歌。”刘女士并没有音乐专业背景,但她很在意对孩子的音乐教育。“我觉得音乐对孩子性格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也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情感更加丰富。”“低幼龄儿童都是通过图像形成认知的。通俗地说,音乐可以打开孩子的画面感,通过音乐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进行想象,慢慢地孩子就可以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菲蓓尔快乐艺术教育创始人马骏解释,这样音乐就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0-15岁儿童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微博)特聘早教顾问卢琼指出,创造的本质是提高效率,解决问题。“要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就不要替孩子去设计,让孩子自己去挑选。所以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就是让孩子多听、多参与、多感受。”不要只是当听众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教育机构专门开设了音乐的早教课程。在小橡树亲子园的一堂亲子课上,家长和两岁多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做着音乐游戏。老师利用沙蛋等道具,让孩子随着音乐做各种动作,比如听到高音时就举起沙蛋,听到低音时就放下。有的游戏还是在一小段古典音乐中进行的。“我们对6个月到6岁的孩子的音乐教育以游戏为主要形式,通过游戏让孩子去感受音乐的节奏、音高和旋律。这样可以锻炼孩子听觉的敏感度,为孩子以后在音乐方面的审美打下基础。”小橡树亲子园教学主管张伟认为,家长也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音乐环境,和孩子进行家庭音乐游戏。除金属乐和电子乐不太适合外,家长可以为孩子播放各种音乐,最好是结构清晰的,乐段有对比的。“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和孩子不要只是当听众,而是要互动起来,比如随着音乐的节奏跳一跳,扭一扭。”马骏则建议家长,要对孩子的声场环境做一些保护。“耳朵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通道,小孩子不会看不会说的时候已经会听了。如果孩子经常在嘈杂的环境中,就不会对精细的声音敏感。因此,为孩子放音乐的声音不要大,家长也应尽量轻声和孩子说话,两个人能听见就好,不要大声呵斥责骂。此外,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去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锅碗瓢盆的声音、器皿装上东西的声音,让孩子去描述。”■ 误区1 家长唱歌跑调,所以不在孩子面前唱歌。一些家长唱歌跑调,怕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从来不在孩子面前唱歌。“这是家长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唱歌跑调是不会遗传的,孩子模仿家长可能学会的是跑调的歌,但不一定孩子唱歌就会跑调。”小橡树亲子园教学主管张伟指出,家长的参与对孩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唱歌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开口唱。张伟建议唱歌跑调的家长可以跟着音乐一起唱。2 孩子制造出声响,家长就严厉制止。低幼龄的儿童对声音比较敏感,有时吃饭或玩耍时,会用筷子敲碗等制造出声响,并以此为乐,有些家长这时就会大声呵斥,严厉制止这种行为。菲蓓尔快乐艺术教育创始人马骏认为,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体验,他们制造出的声响也可能就是有节奏的,要保护他们的体验。如果孩子制造出的声响比较刺耳,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去引导,教他把声响变得悦耳一些,家长甚至可以和他一起体验。如果孩子制造出的声响确实影响别人,应该和孩子进行沟通,比如换个时间或换个地方。3 让孩子过早学习乐器。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四岁半甚至更早的时候就送他们去学钢琴等乐器,其实这段时期孩子手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全,肢体控制能力也较差,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并不适合学习乐器。“这种过早的专业的强化型训练并不适合孩子核心能力的培养。”早教专家卢琼建议,孩子应该在6岁之后再学钢琴。4 长时间让孩子听音乐。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听音乐有好处,就长时间放音乐给孩子听,甚至睡觉的时候也放,这样做可能会破坏孩子听觉的敏感度。专家建议,家长可以选择在几个时间段为孩子播放音乐,如吃饭的时候,玩耍的时候,睡觉前。音乐的声音不要太大,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孩子不想听不要违背他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