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冰雪“跑偏”记:编译《麻将竞赛规则》的前前后后
我是老体育工作者,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多年,从小熟悉麻将。
2003年,在于光远先生倡导下,一批著名学人开始为麻将正名、正身、正气,倡导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在博鳌举办了首届中华麻将论坛及公开赛。
编译规则的背景
中华麻将论坛及公开赛组委会在博鳌、香港、北京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三届活动,得到国内外麻将组织和爱好者的热烈支持及响应,使他们对褒贬不一的中国“麻将”及其历史传统、发展前景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对倡导“健康、科学、友好“麻将文化的理解。
2005年第三届中华麻将公开赛期间,我参加了世界麻将组织成立大会。这次大会做出三项决定,一是一致推举于光远先生担任世界麻将组织主席,二是强烈呼吁编译一部国际通用的《麻将竞赛规则》,三是2007年在中国举办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
显然,编译《麻将竞赛规则》成为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
《国标》是中国官方首次颁布的《麻将竞赛规则》,对表现形式多样的中国传统麻将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以期正确引导、科学管理麻将活动。《国标》在国内外麻将界引起很大反响,开辟了竞技麻将的先河。它集麻将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严密的竞赛体系于一身。前三届中华麻将公开赛采用了《国标》,其竞赛实践为编译《麻将竞赛规则》奠定了基础。
编译《麻将竞赛规则》的基本思路和要点
我们一致认为,继承保护《国标》竞赛体系是编译《麻将竞赛规则》的根本。要继承保护就要反复研讨,不断学习并充分理解《国标》的五个特点:
要继承保护就要在健康、科学、友好的共识下,改写《国标》规则中有关中国特色的前言、宗旨,后记的语言理念,统一国际竞赛中的行为规范和常规用语等。
要继承保护就要保持稳定,审慎地对《国标》规则逐章、逐条、逐款、逐句、逐字反复推敲,重大改动层层审定。
例如,改“大四喜”番种的名称,回归“四凤会”的历史称谓,经反复研究,最后由于光远先生审定。
又如对“明杠”“暗杠”分值的表述与改动,我们根据《国标》的定义及分值设定,反复例举论证,按类比较,并与国际麻将组织专家共同交流,历时数月才最后定稿。
要继承保护就要统一规范,理顺关系,为《麻将竞赛规则》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国标》的应用已有10年,存在一些改进意见与建议是正常的。我们对歧义、争论、建议做了认真研究。如:根据番种定义,进一步分清“不求人”与“门前清”的界限,明确了相应的分值。
完整的竞赛体系应环环相扣,紧密衔接,不应有任何重复、交叉或逻辑上的混乱。鉴于麻将和牌的多样,牌例千万种,十分复杂,相关定义更要严谨,举例更需典型,所以我们将定义与计分举例(除新改变的几个番种定义中有注解外)严格区分开,计分举例均放入附件,《国标》原有 95例也增加到105例,这样更有利于后续随实践而发展。
赛制及评定胜负的计分标准是国际规则的核心要素。为了统一,我们选定国际上比较流行的“4、2、1、0”局分制,同时明确不同等级比赛的局数要求。根据竞赛实践经验以及场地、器材、设备的自动化进展,我们将比赛时间缩短为每局150分钟。
要继承保护就要依据《麻将竞赛规则》中文版,认真做好英文版的翻译工作。中国推出《国标》后,日本人首先将《国标》的部分内容译成英文,并于2002年用此规则在东京举办了世界麻将锦标赛。此举推动了麻将从休闲向竞技发展,引起世界各国麻将组织及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日本人是请了中国的教授翻译了《国标》,删减了一些重要章节,如比赛成绩的计算,内容不完整。2005年中华麻将公开赛组委会又请了中国翻译公司翻译《国标》竞赛手册,但两次由中国人翻译的英文版都未能使广大欧美麻将爱好者满意,他们感到已习惯的麻将用语被改变,感到“困惑”、“读不懂”。为此,我们请欧美麻将界专家,依据中文版的原意,共同翻译英文版本,统一英语称谓,与中文版的编写工作同时起步。
我们建立了频繁的热线联系,特别是对《国标》第29、30页有关成绩统计的程序、原则等问题,进行反复例举解释,相互交换意见,对番种定义的误解与歧义反复沟通,努力达成一致取得共识。
英文版的翻译过程也是对“麻将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实践过程,这使我们结识和团结了许多热心传播麻将文化的外国挚友。
要继承保护就要培养一支精通规则、掌握规则,在麻将竞赛过程中公开、公平、公正执法的裁判队伍。麻将比赛独具特色,采用每桌四人制,以桌为竞赛小组。竞赛成绩采取自报、公认、裁判审定,选手参与并确认的办法,这与其它体育项目只由裁判判定成绩不同,因此,裁判员对规则必须烂熟于心,必须是有实战经验的高手才能担任裁判工作。
休闲娱乐游戏的麻将,胜负计分常以四人相约为主,随意性大,但竞技麻将不同,必须严谨、公平、公开、公正。因此,建立系统的裁判员培训制度,让他们经过考试取得资质,持证上岗组织比赛,这对竞技麻将尤为重要。
从2006年至2007年,我们举办了5期麻将竞赛裁判培训班。经过讲课、实习、研讨、考试,培养了很多中外不同等级的国际裁判。在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中,裁判员全部持证上岗。日本、丹麦、法国的国际裁判还担任了仲裁及副裁判长等职位,他们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
《麻将竞赛规则》颁布后,在第4届中华麻将公开赛、中日智力体育交流赛、第2届欧洲麻将锦标赛(丹麦)中实施。规则清晰明了,比赛顺利成功,各方反映良好。欧洲麻将协会称:“《麻将竞赛规则》作为新的比赛准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选手,它将麻将运动变为一个长期活跃的世界性运动”。
在此基础上,为不辜负世界麻将爱好者的共同期盼,我们精心策划了首届世界麻将锦标赛的规程,努力将其办成一届史无前例、令人难忘的经典大赛。
根据麻将竞赛的发展实际,我们将世界划分为四大区域,同时确定各区域可选派36名选手参加世界锦标赛,总数为144名。基于本区域选手不相遇的原则(同队也不会相遇),每盘、每局的比赛均为四大区选手交叉对弈。每位选手的参赛卡都是一张麻将牌,4人一队为4张相同麻将牌。总共144张参赛卡,恰为一付标准的麻将牌,借此展示了“牌中有我,我在牌中,以牌会友,寻觅无穷”的麻将魅力。赛会的秩序册、成绩册、参赛卡都是永存的纪念物。
充分挖掘麻将文化的底蕴,“打麻将牌,唱文化戏”,是我们设立奖项的基本思路。奖项的设定要体现麻将是高级、高雅、高品位的智力竞赛项目,就不能像一般体育项目那样以个人、团体冠军论英雄。奖项的设定即应引导选手充分发挥随机应变、勇于挑战、攀登高峰、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也要体现选手的聪明才智和技战术水平。
在我们设立的五大奖项中,有终身难忘的88番纪念奖,有单盘、单局最高分奖,有体现以品为上的团体风格奖,有体现高水平团体及个人的名次奖,还有本届世锦赛个人、团体冠亚季军奖。受奖人数占参赛人数的39%。我们希望所有选手都能享受到麻将文化的魅力,都能体验麻将这一智力游戏的乐趣。
我们也把首届世锦赛中产生的精彩牌例、赛中轶事、选手故事、技术统计等收集起来作为后续研究的素材,以便揭示麻将运动中的智力因素,推动竞技麻将的发展。
偶尔过来看看,或许会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