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 藏书保值增值秘笈

编者按
书友“蒙奇奇的书架”(孔网店铺:蒙奇奇的书架的书摊)是孔网的资深用户,在动态仍是社区的时代就经常分享各类心得。其对图书的热爱、对藏书购书售书的钻、对书友的善意都给孔网的广大书友和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分享的藏书保值增值经验,可以说更多的是一种底层方法论,这毫无保留的真诚,使得我们想分享给公众号的读者书友们。欢迎大家在留言中分享您的藏书保值增值经验。

蒙奇奇的书架

前些天在孔网 #活动 | 晒年度账单,得百元好书# 专题里写了几笔2020年的个人购书心得,孔网动态的资讯编辑留言,要分享一下在藏书过程中能够确保图书保值增值的一些经验。其实,我以前曾经在孔网社区或动态里都写过类似的文章,和书友们分享过类似的经验。今天我就再补充几点吧,以抛砖引美玉吧。
TIPS 读书兴趣是基础
01
藏书的经验必须建立在读书的兴趣之上,通过培养读书的兴趣从而认识作者,感知作者的人格魅力及作品的伟大,多看多比较版本,这样才能发现真正的好书。一般藏书可分两个大类: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个人认为非虚构类的图书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些书热闹一阵就恢复平静,有些书却藏在深闺人未识,但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

要想保值增值就必须在无人问津时下手。要懂得各种版本知识,更要把写书的人琢磨透。比如说吧:你要懂得余秋雨和陈寅恪这两位大家的区别在哪里。余秋雨无论他怎么写他的书永远买的到,但陈寅恪如果在某本书中多说几句,这书很可能出过一版就再也不重印了!桌子上有两本书,一本是余秋雨写的文化日记,一本是陈寅恪日记未刊稿(以上都是我杜撰的书名),同样都是一版一印,但从保值增值这个角度考虑,你会买哪一本?

藏书还必须知道中国有哪些出版社一直在出版好书,有哪些出版社的书看也不用去看全是垃圾。上文中举'余秋雨'和'陈寅恪'之例只是说明一个选书的标准,并不是说陈寅恪真的在某书中多说了几句。这两个人名并不固定,任何书友都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购书经验来填空。

TIPS 藏书如交友
02
买书就是买人,藏书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你想和哪种人交朋友,你欣赏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个过程既有风险也是机遇。能把一本书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就是你在享受由作者和出版社在特定环境下给你带来的双重红利。你必须火眼金睛地看透哪些作者是你真正的朋友,你必须事先预知这是一笔红利。否则,'保值'和'增值'都无从谈起。

二、三十年前的藏书行为和现在的藏书行为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里?那就是好书越来越少了。不少经得起摔打的好书都不是近十年内出版的,比如《吴宓日记》现在都能卖上万块钱一套,我记得很清楚,多年前这套书某书店打六折还卖了好长时间。不少书友感叹:哎,早知道这样,我当初趸它一百套!你知道谁是吴宓吗?他在日记里涉及到了哪些中国第一流的学者?为什么他的日记现在这么吃香?三联书店为什么不重印它呢?……

藏书的经验必须建立在读书的兴趣之上,通过培养读书的兴趣从而认识作者,感知作者的人格魅力及作品的伟大,多看多比较版本,这样才能发现真正的好书。—— 这一段不是说空话

您可能会认为现在的好书比过去多的多。出版群体和作者群体不能说二、三十年后都在退化吧?现在市面上和吴宓日记一样有收藏红利的书比二、三十年前多还是少?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莫衷一是,但起码你应该记住北京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吴宓日记就是三联出版的。三联书店曾经的掌门人——沈昌文先生年初刚刚去世……

和二、三十年前相比,现在卖新书旧书的电商平台已异军突起了好久,纸质书的消费环境也已沧海桑田彻底改变。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一方面要瞪大眼睛在电商低折扣的新书中发现好书,一方面还要继续在旧书堆里翻找,步履不停地寻找那些还没被别人重视或发现的锦灰堆。

TIPS 识书需要专项知识积累
03
收藏旧书很难总结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外文旧书、线装古籍等等,每个类别的藏法都不尽相同,每个藏家的预算、喜好、出发点、经验素质、知识积累都不同。运用孔网动态,关注那些曾买到过好书的店家,第一时间看到新货上架,这比身在茫茫书海却无从下手要好的多。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自己识人识书的经验,认清出版环境做好知识积累,不说坐冷板凳吧,认真学一下版本知识和出版掌故还是迫切需要的。

收藏旧书有一种感觉特别重要,那就是只收自己懂的东西,盯住一个类别做,书前书后拐弯抹角凡是和书有关的知识轶闻都要学都要掌握,久而久之一眼就能看懂卖家的出价是高还是低,有漏就马上下单,不要去'提醒'卖家。不要试图开大型超市什么书都卖,卖不出去也是枉然。那些公版书哪怕用黄金打制也不见得能增值保值,藏书切忌追求那些莫名其妙的花里胡哨。印量低的书不一定能保值增值,有些也仅仅是噱头。那些能卖个好价钱的书,不是作者人(突然)'好'(了),就是形势逼人不得不'好'。

有一句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如果一本书像丰田汽车那样'有路就有'了,这还有收藏的必要吗?书是消费品,但它又不能算是很纯粹的消费品。我们虽然说是在藏书,其实还不如说是把某个被定格的历史空间收藏了起来。越是不容易被复制的历史空间就越是值钱。

不知把这篇文章放在哪个话题下面为好。想了想,还是放在'牛转钱坤'这个话题下面吧。希望各地零星疫情尽快过去,河北书友能尽快买上书,牛年大家继续牛起来!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谢谢各位。

小提示
关于藏书选书每位书友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方法。
PS:
今天是晒购书账活动的最后一天,各位书友可以在孔网APP动态区带话题晒单,或者在微博关注“孔夫子旧书网”转发置顶文章参与活动,祝各位书友好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