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军野战食品吃什么?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以来,粮食供应都是部队南征北战的重要保障,只有为士兵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热量,才能应对高强度作战任务。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军队携带的干粮数量较少,质量也较差,更别提能量和口感;但到了近代,特别是二战爆发以后,野战食品种类越发丰富,功能性也强了起来,让我们看看二战的美军都吃什么。

战场能喝上饮料着实是件幸事

午餐肉与C级口粮

士兵最喜欢吃的肯定是肉类食品,鉴于军队规模非常庞大,美国战争部很快想到了大萧条里的“平民之友”--午餐肉罐头。在军需官眼中,午餐肉是一种优质的战备食品:它比较廉价,只要提高淀粉的含量就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它非常耐储存,部队屯上一堆,一两年都不会变质。

正在吃午餐肉罐头的士兵

除了午餐肉,美国士兵在战场上还有各式野战口粮包,比如在1940年定型的C级口粮,这种口粮包分为M单元和B单元,M单元是主菜,B单元为主食。M单元的菜色在最初包括有扁豆猪肉、土豆泥肉、蔬菜炖肉,后面又增加了几种品类,但有时直接扔进来一个午餐肉罐头;而B单元则包括有饼干、面包、巧克力、果酱、一小包速溶咖啡,后增加了速溶果汁粉、花生糖。此外口粮包里还包括有额外的香烟、卫生纸、火柴和固体燃料,可供士兵酌情使用。

罐装C级口粮

从食物列表和照片上看,C级口粮是相当让人满意的,但如果连续一个月都吃这些东西难免让人反胃。考虑到战场上的补给难度,战壕里的士兵往往只能一边嚼着干粮,一边咒骂后勤黑心,让他们吃这种单调难以下咽的食物。可如果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的伙食水平,美军伙食已经是最好的了。太平洋岛屿上的日军甚至出现过看到美军士兵大口吃着C级口粮绝望自杀的极端事件;日本士兵甚至以为美军会对他们种植的青菜万分感兴趣,就在菜心中央布设了诡雷。

美国大兵对日军内心独白:哥的快乐你不懂

评价两个极端的洛根棒

1937年4月,军需官保罗·洛根接洽巧克力生产企业,开启了D Bar口粮的试验性生产。洛根上校对D Bar口粮提出四项要求:重4盎司(113克)、高热量、抗高温、口感只要类似“煮熟的马铃薯”就行。普通巧克力超过32度就会融化,显然无法适应热带地区,抗高温巧克力无法像传统巧克力一样融化并流入铸模,于是巧克力工厂改变生产工艺,将4盎司巧克力手工捏造、秤重并压入铸模。这样一条硬硬的暗棕色的巧克力必须费些力气才能弄碎,口感非常一般,甚至有士兵称其为狗粮;但在军需官洛根上校眼中,这些试制品棒极了,因为太好吃就会被当做零食提前吃掉。

这就是洛根棒,难吃但管饱

1937年6月,美军订购了9万条D Bar口粮,并在菲律宾、巴拿马、德州边界与其他美国基地试用。测试的结果也非常成功,军方开始不定期订购这些巧克力,并将其称为洛根棒。1943年,美国军方又采购了洛根棒的升级产品--Tropical Bar,这是一种糖果式的巧克力,其产量超过战时生产的任一其它产品。据估计,在1940年至1945年间,共有约30亿支洛根棒与Tropical Bar被生产并配发世界各地的军人。1939年时,巧克力工厂能够每天生产10万条巧克力口粮;到了大战末期,产能已经被动员并提升至每周2400万条(日均超700万条)。

看着都很硬

美国在战后不再生产洛根棒,但Tropical Bar仍是美军的标准口粮之一,并在朝鲜和越南使用。海湾战争中,这家企业还测试了一种被称为沙漠棒(Desert Bar)的抗高温巧克力,可以耐受60度的高温。为了试销产品,这家企业运送了14.4万条沙漠条给美军。军方发言人表示味道不错,但基层部队反应不一,于是这种巧克力并未进入商业量产。

其实军用压缩饼干是一样的道理,能量够但口感一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