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狭颂[171年仇靖撰刻并书丹的摩崖石刻、隶书书法作品]

《西狭颂》的结字博大精深,格局宏阔,且笔画分布各司其职,扎实停匀,给人以稳如泰山,重如磐石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并不是靠线条粗壮,笔画对称来获得的。事实上,只要对“知白守黑”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是不难把握这种感觉的。假如学习过汉印,可以知道证明一根阳线的宽绰与促狭,求诸于另一根“阴线”。便能得到反证,只要知道有一根“阴线”存在,也就守得住这根阳线是否扎实。再看《西狭颂》,它或许是由于擘窠大字的缘故,抑或是线条太过于精深到位,所以,线条在分割空间时,哪怕是微小的空间也非常的透气宽绰,且虚实对比并不显得十分地强烈。因此,表面上看来,它的线条在空间上的排列似乎有点疏松平整的感觉,但究其体势,还是将不显笔墨的“线”作为主要的书写对象来抒写了。从另一方面看,它虽然疏而不散,平而不板,整而不齐,但它将墨色的面和非墨色的面等同着用阳线和阴线来参合,所以其变化尤为丰富。这变化是微妙的,它随结字的内在需要而确立,即随“阴线”的需要而确立,也随线条的变化而变化,即随“阳线”造型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其结字饱满方正,内部疏朗,外部充实,犹如一团块式造型,而其中任何一条放纵恣肆的线条都只能归之于其中。如图中“外”字的磔笔,看上去其势是如此地开张外挑,但在线条松动宽绰的团块排列上,它又是如此地虚和平静。又如“事”字,第五根横画以及波笔,原本是非常开张跋扈的,但两者向左向右的不同走向,其势也只能在相互的牵引中抵销并统一在团块中,这就是结字的内在需要。至于空间变化由线条来调节的例子,那更是比比皆是,不一而足。如“然”字的四根竖画,“封”字的四根横画中的空间,或正方,或三角或长方等的变化,均说明了线条在空间中的作用和价值,总之,《西狭颂》的结字变化是微妙的,它没有大起大落式的对比强调。而更多的是在看似寻常,实为奇崛的变化上来构筑其“疏宕”的形式意蕴。这就是其结字耐人寻味之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