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内卷”的时代,普通人如何跨越阶层?答案在于这3点!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作者是Ping++ 创始人金亦冶,他说:“从轻易相信,到凡事质疑;从凡事不信,再到愿意相信。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轻易相信,这是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是最缺乏信息辨别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分不清什么是“鸡汤”,什么是“方法”。很多时候,听到名人或看到网上的某些富有哲理性的“道理”时,觉得自己似乎掌握了人生成功的制胜“法宝”。表面上是听懂了,学习到了,然而过一段时间之后,或亲身实践过后,却又发现什么都没得到。
久而久之,就变得不再相信,凡事先质疑了。
等又过了一段时间,慢慢地,进行了深度反思和总结后,又开始愿意相信了。而这一次的相信,并不是盲目地相信,而是真正深度思考后的相信。
以上这段话,或许听起来很矛盾,或很绕!但我想,真正经历过的人都懂,如果屏幕前的你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我希望你能继续看完剩下的内容。
正如著名营销大师小马宋曾分享过的一句话那样:“人们不太愿意相信一个简单的道理,却特别愿意相信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取得成功。为什么呢?因为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太难了,而简单的方法看起来似乎真的很简单。”
直到最近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内涵,从另一个层面理解,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的成就均来自于积累的结果”,这也是时间力量的真正体现。
相信积累的力量,把时间当朋友,这是《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的作者所讲述的核心观点。作者李笑来说“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2年前初次读这本书时,我将其简单归为“鸡汤” ,是一个人人都懂却很难落实到行动的道理。而且当时在读这本书时,很反感作者的说教式语气,故而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带上了自身的偏见。
而2年后的今天,再次重读这本书,我开始佩服于李笑来对人性的洞察,这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即便是再简单的常识,也需要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体会。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是我今年读完的第24本书。从去年开始,我要求自己每读完一本书,就尽可能写一篇书评,以输出的方式倒逼自己不断地输入。
这个过程,我收获了知识,慢慢地建立了自信,自媒体副业也从之前的几块钱收入到了今年3月以来的基本每个月有1千以上的收入。当然这些小成就还远远比不上那些“大神”,但是收获了人生中的最重要的一条感悟,那就是“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在正确的方向努力,耐心等待就足以”。所以我也相信,我所写的每一篇文章,做的每一个视频,都是我的“资产”。长期积累,终会有爆发的一天。
因此,今天这篇文章,我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反思,将《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分享给各位读者。
这本书从头到尾主要讲了三个观点,我觉得如果能真正理解透彻,并执行到底,大概率上未来都不会过得很差。
以下,enjoy:
1.所有的成功均来自于交换,你要对别人有用,你才会走向成功!
说来可笑,我的头条号有三万多粉丝,曾有一些读者私信问我,怎样能够快速增粉,如何做自媒体……
每次看到这样的私信,我都会内心默默地自嘲,因为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掌握快速增粉的“秘诀”。从2019年开始断断续续更新文章,2020年2月开始每周写至少1篇文章。到如今,才积累了这么一丁点的关注。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今年5月份之前,我的粉丝还不够3千。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更新了一个视频后,突然就爆发了。后来,我又赶紧发了几个视频,然而数据表现一般。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愿意下功夫去做内容,认真去输出一些对别人有用的文章或视频。
做自媒体要“以内容为王”,这句话我3年前就知道了,但真正理解并执行的却是最近两个月。
为何?因为之前的内心太浮躁了。而浮躁的同时内心却充满各种欲望。
然而,生活的本质就是,你越想得到什么,它偏不给你。越急于求成,就越是求而不得。久而久之,人也很容易变得颓废,或愤恨世界在与你作对。
李笑来说:“大多数人之所以会浮躁,是因为他们一无积累(或者积累太少,几乎无法换取任何东西),二无方法和经验(所以求而不得)。与此同时,'我要’的欲望恰恰因为无法获得而熊熊燃烧。”
这种情况的可怕之处在于,那熊熊的欲望之火,甚至可以燃烧掉我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陷入死循环中。
那么,应该如何摆脱这种死循环呢?
答案就是一个字:换。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真正理解的并不多,之前的我同样没有理解透彻,以至于内心浮躁,经常焦虑不安,做事情也常常间歇性地努力。
事实上,无论是人脉,还是挣钱,说到底也只不过是一个字——换。在人际交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结交对自己有用的人,编织一张人脉网,希望能遇上“贵人”。然而,真正的人脉却是,你对别人有用,别人才会对你有用。与其将时间花在如何结交朋友上,倒不如花时间去提升自己。
在挣钱上同样如此,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出卖体力、出卖个人时间等方式挣钱,而这个过程也离不开“换”字。
要想换来更多,那就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比如一项别人没有的技能,或者通过努力获得某种竞争优势。
而在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内心“我要”的欲望特别旺盛时,那应该怎么办呢?
真正有用的方法是压制“我要”的欲望,我“有什么”就先用好什么。并且努力学习,因为学习永远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借用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所写的一句话就是“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为之改变。”
越努力的人,越明白“学习可以改变人生”并不是一句“鸡汤”!
2.一切的成就均来自于时间的积累,只有保持耐心,坚持自我成长,才是把时间当作朋友的关键!
“过去很残酷,今天也很残酷,但明天很美好。然而,大多数人却坚持不到明天。”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学习!
真正的学习是枯燥的,这种枯燥并不是一时三刻的枯燥,而是过去枯燥,今天枯燥,甚至未来的一段时间也是枯燥的。但只要坚持下去,突然的某一刻你会发现很美好,因为你已经感受到了学习所带给你的改变。
这就是量变产生质变。
以我为例,2018年刚毕业的时候,内心的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之大令我猝不及防,差点陷入抑郁的泥潭中,那时我希冀通过读书来寻求答案,然而越读书越迷茫,后来就很少主动阅读了。到了2020年2月开始坚持每周读一本书时,已经不抱着希望从书中寻求答案的想法了。直到今年5月,我开始增加了读书时间,因为这时我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也感受到了读书对我的改变。
实际上,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进展与时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线性的,要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基本没戏。
很多人因为长期看不到收获,很容易选择放弃,并将这种放弃归咎于自身毅力不足。
事实上,曾经的放弃,往往并不是因为毅力不足或者意志力不够强,而只是没有真正理解学习进展与时间的关系而已。因为没有人可以长时间忍受失望,辛辛苦苦努力一段时间,却没感觉到有实质性的变化,这种状态足以打击到一个人的信心。
而要摆脱这种状态,那就要意识到这一点,学习进展与时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更多的是指数增长,在哪一个临界点来临之前,我们的成长很慢很慢,犹如乌龟爬行一般。
如果这个时候,盲目地期待速成,只会令自己变得越来越浮躁,正如《把时间当作朋友》所讲的“一个人的现状越差,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进而作出不现实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不能控制这种焦虑情绪的话,他就很可能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其实,不管是在哪个领域,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有些阶段就是无法一下子跨域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只有接受这个现实,并且养成耐心等待的品质,在正确的方向上,付出足够认真的努力,就算现状再差,天赋再低,也能通过积累获得出乎世人意料的成就。
3、计划再多,都不如养成立马行动的习惯!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多多少少存在拖延的习惯,只不过有的人拖延症严重,有的很轻,轻到对日常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而已。
很多时候,拖延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自内部的恐惧。这种恐惧在于,觉得事情太难或者太复杂,担心做不好,而迟迟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要摆脱这种内心的恐惧,那就要意识到,无论是谁,只要做的是陌生事情,或者不熟练的任务,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对此,钱钟书先生有一段很有趣的描述:“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所以当自己做错时,不必自卑,也没有必要自怨自艾;当别人犯错时,也不应当嘲笑。看到哪些厉害的人做事情得心应手时,也没有必要过于羡慕或妒忌,他们之所以能得心应手,何因?原因无他,唯熟能生巧而已。
另一种则是来自外部的恐惧,这种恐惧源于过分地在意外界的评价。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身份的焦虑》这本书中也揭露了我们人性深处的一种渴求,那就是对“爱的渴求”,这种渴求包括渴望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关怀,得到他人的同情、赞美和支持,这就是我们想要从一切行为中得到的价值。
而这种渴望也使得我们过分地在意外界的评价。做事情担心把事情搞砸,以至于在行动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内心里设置了一个屏障,从而迟迟没有真正行动。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做事情时都抱有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微妙心态。
如何摆脱拖延症,如何让制定的计划如期进行并顺利完成呢?答案是,不管遇到什么任务,先不要想做不做得好的事情,先行动再说。
在制定计划时,如果心智能力不够强,也不要制定过于长远的目标,因为计划固然重要,但行动更为重要。很多时候,哪怕事先没有计划,往往也会有收获,但反过来,只有计划而没有行动,制定的计划那就毫无意义。
正如李笑来所说的:“长期目标、人生理想固然要有,但理想这东西往往太遥远,以至我们总是看不清楚。不过,看不清楚也没关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一步一步地走,把每一步都走好,走踏实。至于'千里’之外的终点,既然连看都看不清,就不用花时间去想了,因为想了也没用。”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希望对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有所启发!
这两天我和朋友说,以前读大学时,把读书学习当作“工作”,周一到周五就是“上班”的时间,周六日尽情玩耍。而如今正式出来工作之后,周一到周五(或周六)就是工作时间,周六日就是娱乐时间,而读书已经成为我娱乐的方式之一。因为太过沉溺于现实世界,很容易让人狗苟蝇营,只有读书,才能帮助我获得心灵的片刻宁静,也能帮助我不断成长。
所以,有时候会在想,以前,将读书和娱乐分得太开了,如果时间重来,我上大学时会将每一天都变成学习的时间。
但时间不可重来,即便再次重来了,或许我还是会按原来的轨迹走一遍,因为有些阶段必须得经历,无法一下子跨越。当我想明白了这一点后,我感受到当下的我,“心智”正慢慢走向成熟。
最后,套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的一句话,送给我自己,也送给屏幕前的你:“富二代是不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拆二代’是不是运气爆棚的人,本质上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该努力的还是得努力,因为我们只是普通人,不应该仅仅因为别人努不努力或运气好不好,我们就放弃努力!”
PS: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不妨点赞转发或关注我!又或者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