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速成长的关键——增加动力篇
下篇
增加动力篇
前半部分谈的是如何减少阻力,当阻力减少了,只要稍微踩踩油门,孩子就会加速前进。接下来我们谈谈如何增加动力。
动力和阻力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就如下图所示。
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动力来源图:人有需求,就有动力。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依次有: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归属(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由下往上层层提升。有需求就有动力,因此我们对孩子成长动力的激发可以按照人性需求的层级来引导和激发。
人类初级阶段的需求是生理和安全需求,这是生存本能。当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物质和安全得不到保障时,人会感受到生存危机,受生物本能驱使,激发出强烈动力,想要存活下去。所以激发孩子成长动力的第一步,就是要制造生存和安全的危机感。
一
制造危机感,让孩子无法在安逸中混日子
为何孩子懒惰、不思进取?为何孩子对自己要求很低?为何孩子总是混日子、推不动?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缺乏危机感。
我们来看看自然界中动物没有危机感的案例:
动物世界里,羊群中看到狮子来了反应最慢,最没有危机感的那只总是最先被狮子吃掉。
接下来我们看看人类的案例,一个人没有危机感会怎样。
清末中国首富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清末中国首富盛宣怀
他的儿子盛恩颐,从小受到宠爱。父亲死后留给他几千万两白银(当时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年的生活费才十几两白银)。他开始流连赌场、妓院,曾经一个晚上输掉上海100栋楼给当时浙江督军的儿子。这100栋楼如果放在今天至少价值几百亿。到晚年的时候,盛恩颐贫困潦倒,成为一个乞丐,最后一个人死在家里的门房里。
这是没有危机生存教育给后代带来的灾难后果。与之相反,曾国藩不留钱财与子孙,后代200年人才辈出。
没有危机感的后果我们看到了,有危机感能带来什么?我们先看电影《嘉农》的片段:
滨田老师在木瓜树的根部打上一根大铁钉,让木瓜树觉得自己就要到生命的尽头了,迫使木瓜树拼命生长,繁衍后代,结果长出了又大又甜的木瓜。而嘉农队的部分队员因为马上要毕业,他们抓住仅有的一次机会,努力拼搏,获得了全台湾中学联赛的冠军,并在日本顶级联赛中获得亚军,这都是由危机感激发出的成长动力。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父母从小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孩子可以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体会不到生存压力,没有危机感,自然不会精进努力,慢慢在享受安逸中消磨了成长动力。这次疫情网课期间,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回家状态下降,为什么?因为家里提供的条件比学堂安逸多了。
怎样用危机感激发孩子成长动力?
1
剥夺孩子舒适安逸的生活条件
清一老师在4月5日新教育群分享中谈到了一个企业家人为制造危机感教育儿子成功的案例。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家庭从小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也很骄傲,学习不努力。父亲看到下了狠心,同家里人商量,卖掉房子,从大城市搬到小镇上。告诉孩子,家里破产了,以后要靠自己努力。孩子在同学面前没优越感,有危机感了,生活变得节俭,同时为了自己和家里的荣誉,学习很努力,最终考上了较好的大学。父亲在儿子上了大学后,才告诉他家里并没有破产,只是为了帮助他成长。
剥夺孩子舒适安逸的生活条件,仅这一招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为何难实施?
01
现在的物质条件丰富,即便农村生活条件也让孩子衣食无忧。让孩子艰苦朴素,代表家长也要过朴素的生活,抵制各种欲望,骨子里要摒弃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这一点,很多家长做不到。此外,艰苦朴素的生活环境,需要家长刻意去设计营造,要花心思,这一点很多家长不愿意做。
02
即使家长有心过简朴的生活,也会因为与周围主流的享乐氛围不一样,家长要承担舆论的压力及亲朋好友的指责。这对许多家长是考验。
03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营造艰苦朴素的生活,遭到孩子抵触时,家长难以坚持。
04
家长在精神方面不愿成长,而通过提供好的物质条件来表达自己的“爱”更容易,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孩子面前找成就感。
05
家长不愿花时间和精力用心陪伴孩子,有愧疚感,转而在物质方面给予补偿。
2
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
如果孩子不珍惜学习机会,怎么办?15岁前的孩子,让孩子通过做事,运动换饭吃,模拟真实社会。15岁以上的孩子,确保安全情况下,让孩子去社会上打工挣钱养活自己。
3
用竞争制造危机感
这次疫情网课期间,和合家舘自立班孩子的学习就是通过两个小组全方位的竞争PK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积分每天公布一次,一周一总结,输了的组完成获胜组指定的任务。孩子们的英语积分从开始一天只能拿几分,到后来一天拿50、60分。
有趣的是,网课快结束时,几个备考免费突破班的孩子组成了中文学习组,剩下的孩子继续学英文为主。一周后,英文组反应,没了竞争对手,学习激情和效率大大下降。这个现象说明,在孩子还没达到自我超越的高级阶段,保持外在环境的竞争机制非常必要,也就是说:危机感的制造,是让孩子发挥正常水平乃至激发潜能的必要手段。
今日英语突破班从初级到中级50%淘汰率,中级到高级50%的淘汰率,这样的高淘汰率,目的也是利用危机感激发孩子潜能和成长动力。没有高度危机感,没有强烈成长动力的家庭和孩子无法留下。
为何要实行竞争淘汰制?
1.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适者生存。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在学校里习惯了竞争,心理抗挫折能力强,到社会上就能从容应对,不会碰到困难就退缩、慌乱。
2.如果一个班集体没有竞争,没有危机感,大家都混日子,整个集体松松垮垮,没有斗志。先进的被后进的拖累,最终优秀的家庭和孩子会选择离开,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既不利于整个集体的进步,也不利于个人成长。
有人会说,对孩子实行竞争合适吗?
竞争无处不在,升学、学区房、考大学、就业升职,竞争无处不在。竞争也分层次,要引导孩子如何从低级竞争,走向高级竞争。
最低级是厌恶竞争,这种人装弱小,装可怜,在自然界无法躲避,在人类社会则丧失重要机会,走入平庸,生活在底层。
其次是恶性竞争,妒贤嫉能,竞争的目的是打击对手,最终两败俱伤。
再就是良性竞争,尊敬对手,竞争的目的是相互成就,互相学习。
最高级的是自我竞争,不断更新对自我的要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即我们平常说的至上精神。
平时我们学习中的积分制,小组PK,升降制,伙伴价值评选等良性竞争都是为了让孩子拥有适度的危机感,不至于在安逸中失去斗志,最终达到自我竞争的高级阶段。
总之,认识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重要性的家长和老师,需要随时随地观察孩子的状态,用多种手段主动制造出危机感,让孩子始终保持斗志,不懈怠。
当然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危机感”也不宜过度,引导过程要兼顾孩子的年龄和心理承受度,否则可能导致孩子长期处于恐惧,紧绷的状态,这样阻力效用大于动力效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观察下来,在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绝大多数时候,孩子们面对竞争时的状态是兴奋略有紧张,并跃跃欲试的,这样的反应会激发孩子的潜能,但不会让孩子紧绷,恐惧。
二
赋予责任感,让孩子的生命有价值
为何孩子学习、做事不主动?为何孩子爱抱怨?为何孩子不自信?以上问题都归结于一个原因:责任感不够。
责任感这个词大家都耳熟能详。对于责任感我是这样理解的,作为一个社会人,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中,都有一个身份定位,需要承担相应的职责,做好他份内的事情,就是责任。责任感就是时刻意识到这种责任,并愿意主动承担。
责任感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中级阶段:归属需求,尊重需求。
归属需求包含友情、爱情、上下级等,满足这个层次的需求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哪里来的友情;给不到异性安全感,哪里有真正的爱情。再来看尊重需求:一个人只有承担了各个身份的责任,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他的生命才有价值,内在的自信才会升起,这也是自我尊重。
肩上有责任,心中有动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少动力,能承担多少责任,就有多少自信。让孩子的生命从小在承担责任中变得有价值。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一般孩子都有三个身份:父母的儿女、老师的学生、同学的伙伴。
这三个身份主要有哪些责任呢?
自理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了能承担后果。
学习成长责任: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面对困难不逃避。
伙伴责任:愿意付出,对团队有贡献,受欢迎。
家族责任:作为家族的一员,要独立、孝顺,荣耀家族
家长和老师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要有意识渗透身份和责任意识。有必要时以家规或班规形式明确下来,帮助孩子清晰自己的身份定位,明确责任。
让孩子时刻明晰身份和责任比安排具体任务更重要,根据NLP思维逻辑层次理论,低层次的问题,往往在高一个层次就能轻易找到解决方案,思考和看问题的角度越高,解决问题能力越强。
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理解具体如何做:
大女儿8岁多考入今日学堂,我们一直给她传递的观念就是,今日学堂是爸爸妈妈能为你找到的最好学堂,全中国只有不到1%的学生能接受这么好的教育,我们已做到了很多其他父母做不到的事情。今后我们的责任是提供学费,成为今日的合格家长。
作为女儿,成为今日合格学生是你的责任,成为优秀学生是你的荣誉。我们很少着眼于孩子具体的学习任务,只是把这种身份和责任的种子种到孩子心中。孩子进入今日学堂四年来,经历了初级班、中级班 、高级班每轮50%的淘汰,目前在比欧班学习。学习的责任都交给她自己,偶尔懈怠时,我们会开她玩笑,要不回家舘上学算了,省学费,她会比我们更着急。平时,她还会主动关心家里面的经济,是否有足够的钱供她上学。这就是危机感和责任感并用的结果,孩子不敢懈怠。
最近,清一老师在新教育群发布了泰国清一社区建设的信息和图片,我们全家一起讨论如何争取机会。没想到大女儿立即说,爸爸妈妈,我负责挣名额,你们负责准备钱,我们一起努力。由此可见,从小身份定位和责任意识强的孩子,始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积极主动。
在学堂,除了让孩子承担自己的内务、学习责任,我们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承担一项集体责任。开学之初就让大家思考:我的优点是什么,能在哪些方面帮助集体、同学。经过自我推荐、同学选举,产生了各种职位:班长、组长、运动指导、武术指导、内务部长、中餐主厨、西餐主厨、餐厅服务员,记录员、窗户长、地面长、台面长等。
总的原则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肩上有责任,身心不偷懒。
一般人以为承担责任仅仅意味着压力,其实承担责任是自身价值被看到、被证明的一种方式,是孩子内心成长的需要。那些从小没有承担责任,被父母提供削弱其能力帮助的孩子,长大后能力不足,没有价值感,内心对父母不满甚至怨恨。这一类孩子很容易出现青春期问题,有能力对父母发出不满的就叛逆,没能力发出不满的就自闭、自残、自杀等。
孩子生命的价值,自尊、自信和能力正是在承担责任过程中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承担的责任越大,能力越大,生命的价值越大,孩子的内在越有力量。
我们来看马云是如何看待责任和能力关系的:
从上面视频可以看出: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这个心指的是责任心。培养和扩大孩子的责任心,就是在扩大孩子未来人生的舞台。
三
用成就感让孩子自我驱动
孩子有了责任感后,如何让孩子乐此不疲的愿意一直往前呢?离不开成就感的驱动。
成就感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亲身体验达成目标、获得成功,对自己价值确认的过程。人会为了持续体验这种愉悦和满足的感觉不断地追求成功,形成正向循环。成就感好比孩子成长路上的甜点,孩子会在甜点的诱惑下,主动追逐它。持续失败的人没有成就感,某种意义上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成就感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高级阶段,自我实现需求。
我们是如何利用成就感驱动孩子进步的呢?
孩子们在完成英语视频学习的初级阶段后,进入听说转阅读的中级阶段,教材主要以新概念为主,但新概念的学习相对枯燥乏味。
老师们观察孩子们在学习新概念过程通常会遇到两种困境,一是,如果学习时,只设定一两项过关要求,比如单纯背诵,或记单词,孩子容易完成目标,但这种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效果并不好,课文背了很多,听读词汇上去速度慢,拼写词汇更是跟不上。二:如果每课设定过关项目多,孩子们心理畏难情绪重,老是卡在某一课过不了,缺乏成就感,对新概念学习提不起兴趣。怎样平衡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踏实学习这两者呢?
第一步,心中有学习战略地图,明确方向。
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英语学习战略地图》,从零基础到SAT突破,每一步学习的素材,达到的能力要求,每一级别素材学透后可以达到的英语级别考试。把英语学习当成通关游戏,清楚自己目前在哪一关,还要通哪些关,有全局观。
(点击放大)
第二步,研究通关秘笈。
老师观察到很多孩子英语学习过程当中,不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如何成为学霸》主题课。大家一起探讨《新概念》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一门深入,吃透新概念,学完四册就可以达到大学6级水平。师生一共探讨出了10种方法吃透《新概念》。背诵、熟读、生词中英互译、近义词/反义词/词根联想记忆、课文翻译、短语模仿造句、总结中心思想、回答问题、课后习题、语法学习共10个方面。
第三步,拆分目标,让孩子们的每一次努力都能获得及时反馈,有成就感。
以前老师把每一课新概念设为一个过关项,孩子过关时间长,反馈慢,中间容易消磨斗志,缺乏成就感的滋养。现在每过一个小项目都能单独得分,而且分值较高。除熟读或背诵必选项,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通关项目和通关顺序。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自主权,可以探索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又让孩子们每一次的努力都能被看见,被肯定。其实就是利用游戏的心理原理,每通一小关就有一个小的成就感累积。这份成就感支持孩子追逐更多的成就感。
配合两组竞争PK,孩子们对新概念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学习也越来越投入。不管学习能力强还是弱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成就感。一个半月的时间,全班孩子的词汇量分别增加1000-3000不等。其中的一个10岁女孩,2月中开学时测试词汇量为2800,经过1.5个月的网课,《新概念三》扎扎实实学完40课,4月初词汇量测试为5800。80%以上的单词能听音拼写出来。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成就感彻底被激发出来了。
成就感是目标达成率带来的愉悦感与目标达成度相关。
因此要利用成就感驱动孩子,对目标的设定很讲究。如果我们给孩子定的目标太高,但能力还跟不上,意愿没有起来,目标达成率低。比如目标是10,实际达成只有5,成就感就只有0.5,孩子会遭遇挫败感。
一些家长说,那我给孩子的目标定5,孩子能力、意愿为10,孩子的成就感不就变高了吗?事实上,如果能力、意愿大于目标很多,只会形成短暂虚幻的成就感,没有可持续性。因为孩子一直都在做容易的事情,没有挑战,解决问题能力、意愿会逐渐下降,碰到困难会逃避,长期看来,会导致成就感降低。再者,经常定容易达成的目标,也会让伙伴看不起。
最好的状态是维持目标达成度为80%-100%之间,这样的成就感比较能持久地推动孩子成长。既可以让孩子不至于因为目标太难实现而有挫败感,也不会因为目标简单而让能力和意愿降低、失去热情。所以我们给孩子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在孩子能力不断提升过程中逐渐调高目标,让成就感维持在均衡的状态。
比如:家舘的孩子每个人桌上都有座右铭,共四项,第一项最崇拜的人,第二项:单项要追赶的前面一名同学,这就是一个够得着的目标,也是最有希望达成的目标,等孩子追上了前面一名再更换更高的目标。
人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个存在的价值,这个存在的价值,就是承担各种责任,承担责任过程中,完成一个个目标,就会让自己感觉到有成就,这就是责任感和成就感带给孩子成长的动力。
我们来看下让孩子成长的动力,危机感,责任感,成就感,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低级,中级,高级阶段。这三个动力可以自由组合,灵活运用,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状态结合使用。危机感可以让孩子不懈怠,责任感让孩子主动学习,做事,成就感让孩子有自信,不断超越。
总 结
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都想让孩子内在充满力量,积极上进,一路向前。于是焦虑的我们不断给孩子施压,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内在是否塞满了垃圾,孩子与周围关系是否充满了矛盾。孩子在内外交困中已经熄火了,我们却还在使劲给孩子加油。
一旦我们从阻力和动力两个方面着手,教会孩子懂得感恩、改善关系,经常忏悔,清除心灵垃圾,孩子身心舒畅,这时候我们只需要稍微加油,孩子就会加速前进。阻力减少,动力才有效。
祝福大家越来越有教育智慧!
后
记
此次分享后的周末,恰逢家舘小年龄孩子放月假。下面是家舘一八岁孩子的妈妈对孩子提议环松雅湖一圈捡垃圾时,母子之间的对话。虽然捡垃圾是小事,但可贵的是孩子心中有国家,并愿意用自己的行动让这个国家、让环境变得更美好。懂得感恩,有责任心,已经初步在这个八岁的孩子身上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