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疼痛、麻木、屈伸不利,中医用《五龙通络汤》如何依法除痹”?【一点资讯】
说到疼痛,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机体的各个部位均可以发生。疼痛的病因病机特别多, 临床上,痹症为常见病,且发病率较高。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以肢体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中医痹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均可从中医痹症角度进行辨证论治,可以概括虚实两类。
中医上讲“不通则痛”,多因为外邪侵入,或者是气滞血瘀,又或者是痰湿郁滞,或者是食物积累,又或者是结石导致的实邪阻碍脏腑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另一个就是虚性的疼痛,多因为气血不足或者气精不足,使脏腑经络失去儒养导致的。
那么问疼痛应该注意哪些内容呢?有具体部位,性质,程度,时间以及伴随症等。
一,疼痛的性质分类
1,胀痛
指的是疼痛伴有胀满的感觉,多因为气滞导致的。比如胸胁腹部等部位的胀痛,多属于肺,肝以及肠胃气滞的病症;如果头目胀痛,多见于肝火旺盛上炎导致的目赤肿痛。
2,刺痛
指的是疼痛就像针刺一样,多因为血瘀导致的,在我们的头部以及胸胁处比较常见。多半有痛处固定,不能按的现象。
3,窜痛
指的是痛处游走不定,如果胸胁不疼痛,游走不定,多因为气滞所导致;如果肢体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多见于痹证。
4,固定痛
指的是痛处固定不移动,胸胁部位的固定疼痛,多属于血瘀导致;肢体关节部位的疼痛,多因为寒湿或者湿热阻滞所导致的。
5,冷痛
指的是疼痛伴有冷感,用热的东西捂一下疼痛能够得到缓解。多因为阳气不足所导致,又或者是因为寒气侵袭人体所导致脏腑组织失去阳气的温煦。
6,灼痛
指的是疼痛伴有灼热感,冰敷一下疼痛能够缓解,常见于咽喉口舌或者关节等处的热证。多因为火热之邪造成的,或者是阴虚火旺导致的。
7,绞痛
指的是疼痛剧烈如刀绞,多因为寒邪凝滞气机所导致的。
8,酸痛
指的是疼痛伴有酸楚不舒服的感觉,常见于四肢腰背的肌肉。多因为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
二,疼痛的部位
1,头痛
指的是整个头部或者头的某一部分疼痛。可能是外感风寒等邪气导致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气血亏虚不能儒养头目导致的。
2,胸痛
指的是胸部正中或者偏于一侧疼痛,多属于心肺病变所导致的。
3,腹痛
腹痛的范围比较广,应结合疼痛的性质以及其他症状来判断。可能是脾胃大肠小肠的病变。
4,腰痛
腰为肾之府,所以一方面由于肾虚所导致,另一面可能是外伤所导致的。
5,背痛
多因为寒邪侵袭导致,可艾灸缓解疼痛。
6,四肢痛
重点是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多是风湿痹症。
王医师治疗痹症经典案例分享
郝女士,36岁。患病四年余 江苏苏州人
初诊:2020年8月25日。
主诉:患者四年前冬季感受风寒后,周身关节痠痛,尤以四肢小关节疼痛为甚,近两年来渐至手足骨节肿大变形,活动受限,伴形寒肢冷、头昏目眩、耳鸣、腰膝酸软、小腹冷痛、二便自调。四肢麻木,身体关节游走性疼痛,失眠等。经某医院西医查类风湿因子无异常。最后在北京泽元堂王世龙中医诊为:痹症
诊查:舌淡两侧紫暗,苔薄白,脉沉缓。
辨证:证属痛痹,为寒凝血瘀,营卫痹阻,肝肾亏虚。
治法:用(五龙通络汤)祛寒化湿,和营通络。以五龙通络汤如减化裁,温经散寒,蠲痹痛,益肝肾。
五龙通络汤 处方:当归12克 桂枝10克 赤芍10克 白芍10克 辽细辛3克 防风15克 独活10克 桑寄生12克 川秦艽15克 熟地黄15克 怀牛膝20克 海桐皮12克 羌活12克,全蝎5克,蜈蚣1条等
五龙通络汤二诊:上方药服25剂后,诸症已去其大半,守原意,再进25剂。
五龙通络汤 三诊:又服25剂药后,形寒肢冷之象已平,痹痛及阴虚诸症又减。
五龙通络汤 四诊:巩固一个周期。痹痛已安,诸症悉平,查血沉已正常),
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对痹症的治疗,初起多以祛邪为先,病久则加人强筋壮骨、补肾之药物。
(1)行痹
因风寒湿邪阻滞经络、筋脉、关节,致气血流行不畅,不通则痛,又因风性善行,流窜不定,故病人表现为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痛点游走不定。多发于腕、肘、踝、膝等大关节。若外邪初感在表时,病人可有恶寒、发热、脉浮、苔薄白。治则宜祛风通络,佐以散寒利湿。可采用蠲痹汤加味治疗或随症加减治疗。
(2)痛痹
因寒邪偏胜,寒凝经脉,气血运行更为不畅,故病人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较行痹剧烈,遇寒更甚,得暖痛则减轻关节屈伸不利,畏寒,患病处有冷感。舌苔白,脉象多呈弦紧。治则宜辛温散寒,佐以祛风化湿。可用乌头汤加桂枝、乳香、没药等。若病人日久不愈、气血两亏者,可用独活寄生汤以扶正祛邪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3)着痹
因湿邪偏胜,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湿困脾胃,故病人表现为肢体、关节酸痛,伴有重著、麻木、痛点固定不移、活动不便、饮食量减或无味,也可有恶寒,或有下肢肿胀等症状。舌苔白或白腻,脉象濡缓。治则宜健脾燥湿,佐以祛风散寒。可用薏苡仁汤加减治疗。
若痹证日久,则不仅气血两亏,而且肝肾亦虚。若出现肢体拘急、骨节变形者,可采用益气养血、补肝益肾之法;如有脊椎肥大、强直疼痛者,病在督脉,可用温补督脉之法。
以上三型属风寒湿邪混合侵袭肌体,分型只以偏胜为标准并非绝然划分,治疗虽以祛风散寒利湿为主,但也必须应用活血通络药物。病之初起可单纯祛风散寒,如病程稍久,则必须注意应用益气养血、滋养肝肾之药物,并要兼顾脾胃。
(4)热痹
当风湿热邪侵袭肌体后,流注关节,痹阻脉络,故病人表现为关节疼痛,痛处有灼热感,或有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关节不能活动,多关节可同时发病,伴有发热、口渴、烦闷不舒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脉象滑数。治则宜清热凉营,佐以疏风化湿。可采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
《内经·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故有风、寒、湿三痹之别。斯例感于冬季,寒气正盛之时,且病人痹痛有定处,显属“痛痹”,然“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经络受邪,营卫不从,羁延进展,由浅入深,内合于脏,久之必损其肝肾之阴,则见头昏目眩、寒湿属实,两相掣肘,治颇棘手,实难用一方而效之,唯有祛寒化湿之中佐补肝肾,标本兼顾,虚实同治。王医师选药精当,尤以用五龙通络汤,专治痹痛,堪称有独到之处。可见“病不辨无以治,治不辨无以痊”,很重要。'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