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朝代延续了1600年,至今找不到一处遗址,电视剧不敢拍

公元前2070年,大禹召开涂山之会,用防风氏的项上人头树立起了至高无上的权威,随后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大禹年老后,假意宣布要遵守祖制,将王位禅让给大贤伯益,但暗地里却扶持自己的亲儿子启,使其实力不断壮大,最终使得天下诸侯都弃伯益,而去朝拜启。

大禹的这一招实在是高明,难怪连司马迁都说,他这是“让启自取之。”那么问题来了,咱今儿个不是要讲夏之前的王朝么?怎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大禹传位于启呢?事实上,以上的介绍绝非率性而为。咱只有了解了上文的内容,才能理解,孔子为何要篡改那段历史,国人又为什么不承认夏朝之前还存在着另一个王朝。

民国时期,《河北学刊》上曾出现过一篇论文,里面提到了一个延续1600多年的王朝——虞朝。作者发现,《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这么一段话:“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唐虞和夏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其中唐虞的开国君主是重黎,而目前史学界已经证明,重黎就是颛顼的后代——祝融氏。

而据《国语》记载,颛顼乃是轩辕黄帝之孙。如此说来,这唐虞的王室,竟然出自轩辕帝一脉。哦对了,据叶梦珠的《阅世编》记载,王莽就是颛顼的后裔。如此说来,这唐虞的王室血脉,还一直延续到了汉朝呢!好了,咱说回正题。据《韩非子·显学》一书记载,唐虞和夏朝加在一起,共存在了两千多年,而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可知,夏朝存在了四百年左右。如此算来,虞朝居然存在了1600多年.

另外,据《尚书·虞夏书》记载,这虞朝的最后一位王就是舜帝,而他的都城就在蒲阪,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据史料记载,这舜帝在位期间,任用贤德之人,而且重视祭祀,尽量不对外动兵,所以当时天下太平,被后世儒家称为“大同盛世”。但奇怪的是,他晚年却以治水不力为理由,流放了四位辅佐了他几十年的大臣:共工、獾兜、三苗和鲧。这是为什么呢?

据《竹书纪年》记载,这是因为当时洪水泛滥,而大禹因治水有功,获得了很多人的拥护。渐渐地,他就有了不臣之心,对舜帝也就没那么尊重了。而共工等四人看不过去,便屡次上书舜帝,要他限制大禹的权力。这让后者十分恐惧,于是找了个借口,逼着舜帝将他们给流放了。另外,我们都知道,舜帝晚年曾不顾年老体衰,执意要出巡,跑到了千里之外的苍梧郡,结果死在了当地,然后葬于九嶷山。

可问题是,这苍梧郡离都城蒲阪有千里之遥,而且地处偏僻的南方,瘴气肆虐,已经一百多岁高龄的舜跑到那边去做啥?有专家指出,说很可能当时发生了一次政变,大禹夺取了最高统治权,然后他将舜流放到了苍梧郡。这个说法能很好地解释舜的怪异行为,同时也能解释,为啥舜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也相继死去。

不过,如果一切真如上文所说,那舜的位置就不是禅让给禹的,这其中充满着阴谋和暴力,这是孔子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为了美化虞朝和夏朝,为了将尧舜禹打造成完人,更为了论证,当时的时代是大同时代,是最好的岁月,孔子篡改了这段历史。而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

知识阶层为儒学大家所垄断,他们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这些人记载历史时,模仿孔子的笔法,将与儒学的说教相矛盾的地方通通删去,随意篡改历史。以至于后世学者压根就分不清哪些史料是真,哪些是假。以虞朝为例,从《尚书》到《国语》,史书上对它的记载并不少。

但国人依然不承认其存在,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史料的作者都是儒学家,他们会不会也和孔子一样,是为了某种利益,编造出了一个王朝呢?另外,虞朝虽然存在一千多年,但至今依然没有找到其存在的实物证据。没有程郭,没有文字,甚至连个器物都没有,这让我们如何相信,真有这么一个朝代存在?由于资料实在太少,电视剧一般都不敢拍虞朝,国人自然也不愿提及这一朝代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