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熔炉‖抗大太岳分校

太岳分校于一九四四年秋以抗大太岳大队为基础组成,一九四五年十月并入“晋冀鲁豫军政大学”时结束,历时一年多。它是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和太岳军区部队培养干部的一所抗大分校。

一九四二年二月三日,日寇开始所谓“第一期驻晋日军总进攻”,出动一万二千余兵力“扫荡”我太行山区,出动七千余兵力“扫荡”我太岳山区;国民党顽固派又与日、伪勾结,加紧对我根据地的封锁,因而给抗大总校的招生和毕业学员的分配增添了许多困难。为了粉碎日寇的“扫荡”和打破顽固派的封锁,培养更多的干部,总校决定派出一部分干部和教员到太岳区建立太岳大队,就地培训干部。这就是太岳分校的前身。

太岳大队从抗大总校第一大队中抽调部分大队干部、军政教员和五个学员队的区队长(排长)以上干部共一百多人组成。任命杨秀全同志为大队长,张力雄同志为政治委员,刘鹏同志为军事主任教员,张衍同志为政治主任教员,率队从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出发,前往山西太岳区的沁源县阎寨、郭道南北孔滩一带敌后办学,受抗大总校和太岳军区的双重领导。

太岳区是陈赓同志率领的第三八六旅开创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它位于晋东南白(圭)晋(城)铁路以西,同蒲铁路以东,北靠太岳、南依中条山的广大农村作为依托,西连巍巍吕梁,东傍茫茫太行可作屏障,是联结我陕甘宁边区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太岳大队抵达沁源县阎寨之后,就着手接收学员。开始时建立五个队,约六、七百人,大多数是第三八六旅和决死队第一旅(旅长李聚奎同志,政委周仲英同志)的基层干部,其中百分之九十是连、排干部,还有少数营级干部和优秀的班长。一九四三年又建立一个队,专门训练县、区两级的武委会主任和民兵干部,还派出一个队单独到中条山(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去接收训练从西安、豫西和敌占区投奔根据地来的知识青年,教职学员发展到九百余人。每期训练时间一般为半年左右,主要任务是培养部队的基层军政干部。

太岳大队是抗大一个独立大队,带有随营学校性质,随太岳军区机关行动,一面学习,一面战斗,一面生产。由于太岳根据地所处战略地位的重要,反“扫荡”战斗特别频繁。一九四二年十月,日寇对我太岳北部地区进行所谓“剔抉扫荡”;一九四三年四月,又对这个地区进行所谓分区“辗转扫荡”;当我太岳大队随太岳军区机关转移到太岳南部安泽县翼氏一带以后,十月,日、伪军又出动两万多兵力,采取所谓“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对我整个太岳区进行更大规模的“扫荡”,妄想把我军往南压进中条山区,再来一次“中条山战役”,象吃掉国民党几万军队一样,把我太岳部队一口吃光。敌人对我太岳区的“扫荡”,规模一次次扩大,花样一回回翻新,但都一仗仗以失败告终。在反“扫荡”战斗中,我太岳大队在太岳军区直接指挥下,紧密依靠群众,与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结合起来,利用山区有利的地理条件,发挥我人熟地熟的优势,及时化整为零,以队甚至以排为单位,迅速分途转进,寻隙脱离敌人的合击圈,转入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地雷战,一般坚持一两个月,就可以粉碎敌人的一次“扫荡”,而每一次反“扫荡”的胜利,都是一次很好的实战锻炼。

一九四三年春,太岳大队大队长杨秀全同志调太岳部队任团长,由刘鹏同志继任大队长;政治委员张力雄同志调第六分校任政治部主任,由李良汉同志继任政治委员。

一九四四年春,由于日寇的连年“扫荡”和残酷的“三光政策”,太岳区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军民的生活十分困难。加之日、伪军在沦陷区大肆抢掠、抓丁拉伕,沦陷区大批群众涌进我抗日根据地寻求生路,根据地的人口急剧增加,仅阳南县(即阳城南部我根据地)人口即从原来的八万人,猛增到十二万人,吃饭更成了大问题。在此情况下,太岳区也学习陕甘宁边区的办法,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要求除作战部队外,机关、学校的粮食要半自给,每天每人只发九小两口粮(老秤,每斤十六两制),要吃饱饭,只有自力更生。当时正值春荒,又要进行春耕,太岳大队的同志一面挖野菜充饥,一面开垦荒山,种上谷子、土豆、南瓜等作物,经过半年多忍饥挨饿的辛勤劳动,秋季获得丰收,才渡过了困难。在大生产运动中,他们还抓紧进行教育训练,获得学习、生产双丰收。

一九四四年秋,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十月间,太岳部队由内线作战开始转入外线反攻,派出部队渡过黄河,南下豫西,与太行部队并肩战斗,开辟新的豫西根据地。这时,随着部队的发展与根据地的扩大,急需迅速地培养大批基层干部,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将太岳大队扩编为太岳分校,由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同志亲自兼任校长和政治委员,赵征夫同志任副政治委员,李良汉同志任政治部主任,李茂之同志任教育长,校址也由岳南的翼氏一带迁移到中条山区的阳城上、下庄一带。

太岳分校开学初,下设五个学员队,约七、八百人,都是太岳军区的连、排干部和少数营、团干部,先后轮训了两期学员,毕业后即分配到部队工作。与此同时,分校还派人随军南下,在豫西招收了一批知识青年,为太岳部队培养了一批知识分子干部。

一九四五年十月,抗大总校从绥德派出一支由一百五十名干部、教员组成的干部大队,由大队长赖光勋、政治处主任郭奇同志率领,到达长治,筹建“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太岳分校奉命由李良汉等同志率领六百多名教职学员从阳城到长治集中,与抗大太行分校合并,正式成立“晋冀鲁豫军政大学”,继续为我军培养新的干部,太岳分校即告结束。

(0)

相关推荐

  • 《红色记忆》(二十二)淇汤县一些情况的回忆

    编者按: 从2020年4月16日开始,文艺朝歌陆续推送<红色记忆--淇县革命回忆录资料汇编>,让我们一起走进炮声隆隆.枪林弹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共同感受这片遍布红色基因土地上的光辉 ...

  • 永远的怀念一一父亲的"大学"

    原创:陈斌 军旅警营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中央为了巩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决定抽调陕北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一部分等组建抗大第一分校,挺进敌后就地培养干部.193 ...

  • 春游江淮请您来▍天长抗大八分校:红色经典景区!

    在安徽滁州天长,有这么一个地方,它不仅厚植家国情怀,还传承红色基因,是来天长必去的"网红打卡地".它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纪念馆. 抗大八分校纪念馆位于天长市铜城镇龙 ...

  • 王哲回忆录 | 火热的熔炉,中国的希望

    点我点我,回顾前期精彩 作者:王哲 抗日鞋  北方人一开始会走路就穿鞋了,从此一生便离不开鞋了,不像南方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不穿鞋子走路,即便要穿鞋,打个草鞋穿上便可,所以闽南对妇女曾有"远看 ...

  • 英勇的上海人!老班长你在哪里啊?

    英勇的上海人!老班长你在哪里啊? 原创 dangrenbei 党人碑的熟人茶馆 今天 收录于话题 #我党我军 57个 1939年的上半年,又"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肩负起&qu ...

  • 洛宁历史上的特殊时期

    洛宁历史上的特殊时期 1947年9月1日至1949年2月28日,是洛宁县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期之所以特殊,一是其间曾经建立过一个仅仅存在了十天的人民民主政权:二是"洛宁"这 ...

  • 革命熔炉‖抗大太行分校

    太行分校于一九四五年春以抗大太行大队为基础组成,一九四五年冬并入"晋冀鲁豫军政大学"时结束,历时近一年.它是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培养干部的一所抗大分校. 太行山位于晋冀豫三省边界,千山 ...

  • 革命熔炉‖抗大第六分校

    抗大第六分校于一九四O年十一月底正式成立,至一九四三年冬结束(中间曾与总校合并八个月),历经新.老六分校两个阶段,前后办了三年,时间虽不长,但它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为坚持太行山抗日游击战争的一二九师及 ...

  • 革命熔炉‖抗大第七分校

    抗大第七分校于一九四一年七月创办,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战胜利后结束,历时四年多.开始时,它转战于黄河东西两岸,历经艰辛,经受战斗考验:以后又转移陇东地区,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通过教育和劳动锻炼,培养了大批 ...

  • 1964年看影片《小兵张嘎》,革命熔炉铸英雄

    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革命队伍里曾经铸炼出无数的坚强革命战士,也曾经培育了无数革命的后一代.电影<小兵张嘎>里的主人公嘎子,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少年英雄. 残酷的 ...

  • 邓玉华老师登央视再唱《革命熔炉火最红》,重温红色经典!

    邓玉华老师登央视再唱《革命熔炉火最红》,重温红色经典!

  • 60年代革命歌曲《革命熔炉火最红》邓玉华原唱,几代人的回忆

    60年代革命歌曲《革命熔炉火最红》邓玉华原唱,几代人的回忆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影响及对策

    新科技革命或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牢牢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quo ...

  •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我国的独特优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正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运行方式.国际竞争范式和世界格局发展走势.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互动模式亦更为复杂.在此背景下,深刻认识新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