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了2.1亿美金的《星际特工》,到底值不值得看?

吕克·贝松执导的新片《星际特工:千星之城》今天正式上映。豆瓣评分6.8,首日票房2000万,各方面都表现平平。如果不考虑吕克·贝松的法国籍身份,以及中法投资的背景,其实这部电影就是彻头彻尾的好莱坞大片。但从2.1亿的投资、吕克·贝松来华宣传的声势、好莱坞一线明星以及加盟的演员阵容来看,颇有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那么,这部电影为什么没能引起观众的热议,又到底值不值得看?

星际特工改编自法国系列漫画《韦勒瑞恩和洛瑞琳》,也算是手握IP的大电影,在法国当地来说,

这套漫画影响很大,深受科幻迷们的喜爱。但《星际特工》在美国遇冷、在中国受到关注度不够,都是因为原著漫画并不像漫威、DC旗下的作品那样有影响力,对观众来说也相对陌生,虽然就电影本身来说,同样是好莱坞套路的包装,但在影响力上会差一大截,也没能引起观众多高的预期,这使得电影无法做到先声夺人。而导演吕克·贝松在《第五元素》之后,20年来其实一直在走下坡路,之前的每一次尝试都不算成功,在和好莱坞大片的竞争中节节溃败。

当然,以上说的是《星际特工》在进入中国时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那么电影到底值不值得看、又有哪些问题呢?

问题1:片长太长,节奏太慢

其实《星际特工》拍的很用心也很认真,吕克·贝松一直有打造史诗大片的意愿,《第五元素》126分钟,《圣女贞德》158分钟,这次《星际特工》居中,129分钟,其实作为一部商业大片这个时长是比较合适的,但错就错在《星际特工》节奏太慢了,电影开篇展现出的如梦似幻的外星球,以及被战争殃及后的惨遭涂炭其实拍的不错,可是接下来就进入了缓慢且冗长的铺垫,中间没有多少战争场面,更没有高潮,变成了男女主之间的爱情游戏。

片名虽然叫星际特工,但男主蹩脚的求爱技巧和笨手笨脚的样子实在无法让观众买账。即便我看的那场是IMAX,前面的观众依旧不时的点亮手机,这已经成了对观众耐性的考验。特别是中国观众刚接受完又爽又燃的《战狼2》的洗礼,再看这部所谓的“大片”,更是接受无能。

问题2:剧情幼稚,缺乏燃点

而即便是把前面的小高潮和结尾的大高潮都算上,从剧情来说,《星际特工》仍然是一部无法提升观众肾上腺素的“伪大片”,人物关系散乱,尽管中间有一个多小时的铺垫依然缺少感情基础,相继登场的角色走马观花,成为了男女主追寻真相过程中的一个个可有可无的节点,观众喜欢的克里夫·欧文和伊桑·霍克也沦为边缘人物,而整个故事也没有多少跌宕起伏,平凡又幼稚,特别是受限于原著漫画,电影缺少一个可以引发终极对决的大反派,对于看惯漫威打到天昏地暗大片的中国观众来说,离触到他们G点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整部电影看完,总觉得不过瘾,还少了点什么,观众自然难以买账。

问题3:拉动票房的打了酱油

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近年很多大片都引入了中国演员,试图在中国能拉动票房,虽然吕克·贝松极力否认这一点,但看过电影会发现他的小心思昭然若揭。不过他和好莱坞的导演犯了同样的毛病,虽然给安排了角色,还让他承担剧情反转的任务,不过还是改变不了他在电影中打酱油的事实,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戏份也不算多,更没有多少发挥演技的空间,这一点,哪怕是的粉丝恐怕也不能满意吧!

当然,《星际特工》在特效的呈现上还是对得起超过2亿美金的投资的,包括工业光魔、维塔数码在内的三大特效公司,从场景构建、大场面的展现、特效化妆的运用,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足以和好莱坞一流大片相媲美,但见惯大场面的中国观众多少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少了精彩剧情的支撑、思想性的表达,让《星际特工》沦为了一部嚼之无味的二流商业大片,更适合科幻题材的影迷,如果你不是,那还不如去看《极盗车神》,或《贪狼》、《破局》两部国产电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