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京剧】我看京剧《香莲案》(内附视频)
交易担保 视频供销社 吕洋、凌珂、王嘉庆主演的《香莲案》 小程序
8日晚上,我在天津京剧院滨湖戏院观看了由吕洋、凌柯、王嘉庆主演的《香莲案》。我想您一定会说,不就是新改编的《秦香莲》吗,挺好的老戏又毁一出。我也是报着这样的预见去看戏的。也以为前有马、谭、张、裘以及马富禄、李多奎六位大师主演的《秦香莲》为范本,这种改编肯定是徒劳的。就像前不久的程派《挂帅》一样,被千夫所指。
然而演出说明了一切,观众的热情和掌声说明了这个剧院的院长王平到底是戏班的,干的确实是戏班的事情。因为这个戏几乎看不到原本《秦香莲》的痕迹,完全是根据民间故事《秦香莲》,按照京剧的章法和程派的表演特色,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重新编演的一出传统模式的新戏。
第一, 这出戏基本是以一桌二椅的写意表演为基础的戏,没有写实的门、楼等实物,所谓大边、小边、九龙口、圆场等等都遵循着传统戏的格式,看着很舒服。
第二, 这出戏的念白和唱词完全用的是湖广方言,没有用北京话,也不是普通话,这在近30年的数百出新戏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演员念来顺口,唱来好听。可见改编者深知京剧演员的传统表演法则,使演员像演老戏一样便于接受。更重要的是这出戏很少“话剧化”的成分,改编者深知编写京剧剧本不仅要写剧情,同时还要编程式,因为京剧是由程式组成的,脱离了程式就脱离了京剧,这也是30年来大多数新戏所以被称为“话剧化”京剧,大多数新戏难以流行,大多数新戏离不开灯光布景大制作的症结所在。而这出戏的剧本使演员可以清楚地看到程式,看到舞台调度,看到起承转合的规律和节骨眼。
第三, 由于剧情完全脱离了原本的框架,当你随着演员进入剧情时自然忘掉旧本,也就没有攀比的必要了。如果你想对照的话,你会感到新本比旧本更自然,更合理。例如在公堂上包拯亮出韩琪的腰刀为凭证时,陈世美没有再提出“为何有刀无有鞘”这一幼稚的问题,而是提出了“旁证”的问题,而作者又事先埋伏了有力的旁证,显然更趋合理合法。全剧这样的变动有许多处,所以应该承认在剧本的结构上比原剧完整。
第四, 原剧本本来是荀派剧本,后来由荀慧生先生演出几场后送给了张君秋。理由很简单,就是这出戏必须有过硬的老生、花脸、丑角和旦角,只有旦角是无法演出的。而张君秋的剧团具备这样的力量,能够六位大师捧这一出戏。马连良先生就说,这出戏是大家给旦角和花脸垫戏,而谭富英先生本不愿意扮演陈世美,因为是反面角色,也是顾全大局才参加演出的。足见这是一出“人捧戏”的戏,而新本明显地是“戏捧人”,实现了天津京剧院实验团以这出戏培育新人的任务。我们看到吕洋、凌柯与王嘉庆在唱腔和身段表演方面都有很明显的进步。舞台上的驾驭能力,分寸的掌握都高于以往。
第五, 诚然,这出戏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前面几场在换场时依然受到大制作的影响,采用了“切光”的手法,费力不讨好。忽略了传统戏的上下场这一重要的表现程式,总之,我相信这是一出可以受到观众欢迎的好戏。所以我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已经面呈天津京剧院,希望他们能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