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发扬中国传统艺术 绍兴新昌布袋木偶戏触网求生
《悔赌记》参加乡第八届农民文化节演出
表演培训
拍摄“布袋木偶”电教片
绍剧《潼关》参加绍兴市第三届鲁迅文化艺术节演出
核心提示:“我们最近打算排的新戏《高老庄新传》,讲的是五水共治的故事。”最近一段时间,绍兴新昌县东茗乡布袋木偶戏剧团的“铁三角”王秋芹、张春芳、王焕均正打算排演一出新戏,用《西游记》的人物述说“五水共治”故事。
新昌县东茗乡后岱山村的布袋木偶戏曾红极一时,老艺人们曾挑着担子到处去演出,赚钱贴补家用。但和很多传统艺术一样,布袋布偶戏逐渐走向没落。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抢救性挖掘,以及“铁三角”等人的努力下,布袋木偶戏又重新“活”了过来。
近日,后岱山村不少村民围坐在该村村委大楼前面的空地上,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告诉记者,小时候他们是看着木偶戏长大的,没想到消失了几十年之后,现在还能看到,很难得!
消失几十年后“满血复活” ,“铁三角”剧团排出新戏 用《西游记》的人物讲述“五水共治”的故事
布袋木偶戏曾红极一时
后岱山村村民王喜元今年82岁了,他说自己就是看着布袋木偶戏长大的。
“我最喜欢看《白蛇传》和《西游记》两部戏。”王喜元说,他小时候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当时,几位外公和舅舅都会演布袋木偶戏。有时候吃了晚饭,长辈们就会在家里的空地上演戏,每当锣鼓一敲,唱声一起,别人就会围过来看,而他就是最忠实的观众。
70多年前,也是后岱山村的布袋木偶戏最红火的时候,一些村民就担着担子去各地演戏赚钱过日子。
王喜元还记得每年过年前后,外公和舅舅们四五个人就会挑着担子外出,到新昌周边的县市去演出,一演就是几个月时间,一直到了家里该种田了才会回来,种完田后,他们又会外出继续演出。
后岱山村村民梁杏春,今年68岁,以前曾是布袋木偶戏剧团的“存头”,这个职位相当于剧团的联系人,由他负责和各个村子衔接以确定演出日子,什么时候演?要演几天?这些问题就由梁杏春出面和各个村子谈。
“我会和村干部说好,问他们存几天戏。”梁杏春告诉记者,“存戏”是他们的行话,“存几天戏”就是演几天戏的意思,那时候演出收费不高,一天也就收8元钱左右。
外出时,剧团的整个家当都被剧团工作人员挑在肩上,到了村里祠堂或者戏台上,把担子打开,架上,就是一个小舞台,演出时,现场围满了观众。演出完毕后,有些成员就住到村干部安排好的村民家里,但有一个成员得在舞台边守着家当。
新鲜血液让木偶戏“复活”了
等王喜元自己也慢慢老去后,他发现他的生活里已经没有布袋木偶戏的影子了,剧团解散了,梁杏春也不再是“存头”。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沉寂就是40年。
慢慢的,布袋木偶戏开始只出现在老一辈人的谈话中,今年39岁的张春芳说,她只听说过有布袋木偶戏,但从没有见过演出。
后岱山村布袋木偶戏“复活”的转机出现在2006年,当时,东茗乡政府决定对这个地方传统艺术进行抢救性挖掘。
就在当年,为了协助东茗乡政府对消失了40多年的布袋木偶戏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47岁的王秋芹开始给当时东茗乡唯一的布袋木偶戏老艺人王志求当助理。
“当时村里的木偶道具已经没有了,但是要演,就必须要先做出木偶道具来。”王秋芹说,以往,布袋木偶戏都是靠口口相传传承下来的,根本没有任何文字记录或图纸。幸亏,老艺人王志求的记忆力还不错,他通过回忆,记起了木偶的样子;这个时候,王焕均也加入到抢救计划中来,一起帮着画图纸、做模型,再由王秋芹负责寻找布料,给木偶做服装和头饰。
开始学演戏了,王秋芹和师妹张春芳才发现举着木偶演戏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有时候学一天,手要疼上好几天。”张春芳告诉记者,“布袋木偶戏看着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有不小难度,在表演时,主要由手指来完成各种动作,手臂和食指要直,拇指和中指要平……”
但辛苦归辛苦,王秋芹师姐妹还是坚持下来了,在后岱山消失了许久的布袋木偶戏开始在她们手里渐渐“活”过来了,这让老艺人王志求又惊又喜。
老戏接地气,讲述“五水共治”
2011年6月,王志求老人去世,保护和传承布袋木偶戏的重担落在了王秋芹和张春芳的肩上。
据王秋芹介绍,演木偶戏时,由她和张春芳负责操纵木偶演出,她们需要和乐队配合好才能实现最佳演出效果,而有时候这是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以木偶戏《潼关》为例,她们一连排演了10多天,每次排演完都流一身的汗。
王秋芹和张春芳的布袋木偶戏不仅继承了师傅传下来的《白蛇传前、后传》《西游记》《大香山》等传统节目,还在多才多艺的王焕均的编排下新增了《清风岭》《悔赌记》《鹬蚌相合》等贴近时代生活的木偶戏节目,并屡次在农民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中亮相。
如今,在很多人心中,王秋芹、张春芳、王焕均成了布袋木偶戏剧团的“铁三角”。
同时,让这个“铁三角”高兴的是,经过他们的努力,木偶剧团在新昌县内的影响力慢慢大起来了,一些村子举行农民文化节时,还会邀请他们去演出。王秋芹说,他们特别珍惜每一次外出演出的机会,即使“每次演出都是义务,设备更新全靠自己”的布袋木偶戏,不能给王秋芹和张春芳这两个传承人带来什么物质上的好处,有时甚至还要倒贴钱,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布袋木偶戏的热爱和执着。
最近,这个“铁三角”还准备利用布袋木偶戏讲讲“五水共治”的故事,剧本已经完成了。新戏叫做《高老庄新传》,讲的是取完西经后,猪八戒回到高老庄,办起了一家企业,因偷拍污水把流沙河的水给污染了,他和沙和尚这对师兄弟起了冲突,请了唐僧来调解,最后,大家商定让猪八戒去买污水处理设备,让流沙河重新恢复生机。
除了日常的演出,王秋芹还想到利用网络来宣传布袋木偶戏。2014年,东茗乡第八届农民艺术节演出时,王秋芹的丈夫把过程拍了下来,王秋芹将这段视频上传到了微信朋友圈,转发和点赞的人很多。如今,他们把一些木偶戏表演的视频传到土豆、优酷等网站,以便让更多的人能看到。
新闻链接
布袋木偶戏
该剧种因演出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部以外,手部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形状酷似布袋而得名。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依靠手指活动来操作,所以又称为“掌中戏”。
绍兴新昌东茗乡的布袋木偶戏已有上百年历史。解放初期,新昌布袋木偶戏曾红极一时,成立于1953年的后岱山木偶剧团也曾名噪一时。老艺人王志求就是当年剧团的团长,曾跟随一代木偶戏大师吕庆南多年,在表演和编排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为挖掘和整理布袋木偶戏,保存发扬传统艺术,2006年,东茗乡专门组织人员寻访民间老艺人,找到了王志求老人。在老人的张罗下,后岱山木偶剧团重新建立起来,乡里出资制作了布袋木偶,建起了戏台。根据戏剧情节和王志求的叙述,东茗乡又组织后岱山村的文艺爱好者编排了《斩经堂》等传统剧目。
2009年,布袋木偶戏又被列入绍兴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打算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