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生活点滴,收集天下美文。展示文字之美,弘扬汉语文化。不限地域,不限题材和体裁,长期面向全球征稿。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诚邀您赐稿!
本微信公众号是在市作协指导下,由一群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主办,以发表原创作品为主的公益性平台,长期面向全球征集各类文章、书画、摄影等作品,要求原创首发,不限题材和体裁,文责自负。 投稿时请将文章、配图(如有)、作者简介(可附相片)等在同一封邮件内发送。请勿一稿多投。所有投稿,视作作者独家授权本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修改、发表、出版等);如被其他媒体采用,该媒体应给作者相应稿费。编委会将视情况择优结集出书。投稿后,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添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沟通。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如无特殊情况,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稿酬说明】本微信公众号无任何经费来源,为了鼓励作者,特制定以下规则,聊表心意。
文章发表后24小时以内,读者留言2条及2条以上:阅读数达到500,赞赏金额的7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700,赞赏金额的8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900,赞赏金额的9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2000,赞赏金全额归作者所有;阅读数超过5000,视具体情况另行奖励。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联系小编,以便编委会在每月15日前发放上月稿酬,逾期一周不领取者视为主动放弃。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荐稿和爆料!
声明:
1、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本微信公众号后台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广告为腾讯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自动加入,各位可随意点击。
3、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
4、本微信公众号所发表的内容均来自作者投稿、读者荐稿或已公开的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名誉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5、本微信公众号已入驻百家号、头条号、企鹅号、搜狐号、网易号、大鱼号 等平台,您的原创文章将全网发布。
(前文:《故乡遗情录》连载之廿三)
时间的年轮进入了八十年代,虽然许许多多的地方已经落实了田地承包责任制,我们生产小组还是联产计酬,包工包产。鱼米之乡来不得半点闪失,这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谁也不敢轻易拍板定案,但就是这样还是有不少的阻力,人们对于新生事物既好奇又观望,重要的还是在等上面的决策。这一年我刚好上初一,因为恢复了高考,知识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重视,社会也好,家庭也罢,但凡有适龄而没有辍学的青少年,都成了家庭的宝贝疙瘩,农事也不再强求孩子们过多的参与。可是我们家却不同,爷爷因为年事已高,生产队的牛群还得牵头管理,合理分配。父亲依然在大队轮班坐诊,事实上的劳动力就只有母亲,而母亲还要负责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缝补浆洗。每天天不亮,就得下塘清洗全家的衣服,再将一天的饭菜整理好,然后和大家一起分担承包好的农事,无论收工早晚,空闲的时间都是在自家的自留地里忙碌,直到太阳没入西山,母亲的辛苦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好在大哥暑期总是能按时回家,自从听取了奇人的建议,低调理性地解除了娃娃亲事后,大哥变得更加开朗,更加成熟,小男子汉的担当也更加凸显。那一年他才十七岁,就跟一个粗实的庄稼汉子一样,和村里的劳动力一起,暑期里从无间断的接受着劳动的洗礼,帮着父母极大限度的多挣工分。双抢季节,除了抢收,还得抢插,那年月,我们组的稻田真多,一眼望不到边际,一垄田前面刚收割完,后面就放水活田,紧跟着就是机器轧田或者是耕牛犁田。整理好了的田就开始拉厢,抽签,分厢分片承包。根据人头或者劳动力多寡,多劳多得。我们家的状况是,每天也差不多要抢插一亩田。所以天不亮,除了母亲和年幼的小妹,我们就全家出动,扯秧的扯秧,挑秧的挑秧,插秧的插秧,在父亲的调度和大哥的带领下,我们各奋其勇,各尽其能,居然也不落人后。如果农田离家稍远些,母亲和小妹就会将饭菜和茶水送到湖畈,一家人围坐在田埂边,摊开脸盘,摆开海碗,父亲在的话,也会有半斤散装劣质米酒,盛放在透明的酒精瓶里,偶尔爷爷也会来两口解解乏,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吃着,为了省工,邻近的村民也有和我家一样,在田头地边就餐的,早晚不一,各凭方圆。草草吃好后,喝杯茶水,稍事休息,就又开始紧张而又繁重的劳动了。象这样高强度的劳作至少要持续到立秋,原则上是不插八一秧,实在忙不过来,也只在秋前秋后左右结束,所以在这二十多天的时间里,白天是喧闹火热的,夜晚是寂静深沉的,双抢让日子无奈的形成 了两个极端。忙忙碌碌的日子,高校的大哥对于我们的学业也帮不了多少,一俟秋凉,暑假也就结束了,大哥和我们就都要入校学习了,那时我虽然赶上了年龄般般的同伴,一起读初一,拉了一年的牛尾巴,我比同龄人更珍惜,更刻苦,更懂得读书的来之不易。学校是在邻村的,三公里开外,因为是走读,早中饭都是回家吃的,后来又添加了晚自习,因此我们每天要走上近二十公里的路程,天晴还好,遇上刮风下雨,乡村的公路泥泞不堪。有的同学家里爱惜孩子,一点毛毛雨就火急火燎的往学校里送衣送伞,我们家的孩子也不是没有那么金贵,而是根本没有那闲工,根本照顾不过来,所以放学的时候,不管多大的风雨,别人家的孩子都在等,而我们就只有一头扎进风雨中,冲锋一样的跑回家,从来就不曾奢望过,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惊喜,而我们也从来没有责怪过,我们理解父母的无能为力。多数的时候,只要是看到天色不好,我们也会选择带上饭菜,或者碰巧偶有季节性的零食,就在学校里打中伙,去老师处要上一杯开水,和这冷饭冷菜将就吃上一顿,有时雨下的突然,就和也不想回家的同学出两毛钱凑份子 去合作社买些饼干、五香豆打打平火。半个学期也就是这样波澜不惊的过来的。那时收音机还是个稀罕物儿, 全大队也没有几家买的起,或者用得上。但是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小喇叭,照明电,高音广播里的通知也会经过小喇叭传播开来。每到饭点的时候,如果没有特别的会议通知,不是每周一歌在反复回放,就是广播单田芳先生的评书,这两样节目都是我的最爱,特别是评书,每每听到精彩处,可能也会被通知精神打断,令人抓狂、败兴,次数多了,就再也没有兴致了,可是同学们可不是都会这样,有的听了收音机的,吹起牛来总是眉飞色舞,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很是憋屈,这也激起了我的好胜心,偏要专美专美,奚落奚落他们,于是将西督曾经奉献的整套小人书从旮旯里翻找出来,再一遍又一遍的过脑,抢记强记,却又不想让同学们知道,这就只能在私人空间里处理,都是夜间或者自习课时偷偷的看,并为此痴迷。我为我的小聪明沾沾自喜,在初一的上学期,我因为评书懂的多,而出尽了风头,身边又有了不少跟班,夸谈起来一样的眉飞色舞,感觉飘飘然。却没有想到就是自己的小聪明,将自己置入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最开始的时候,英语还不是必修课,而是作为参考,是个鸡肋式的课程,远没有数理化重要,政治和地理都是死记硬背的科目,对于我这个记忆力超群的人不在话下,语文我基础好,又很热衷,而且每一次的作文都是范文,自信没有什么大碍,数理化却不同,必须学好学精,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足以说明其重要性。英语课和体育课一样,每周才两节课,虽然没有象体育课那样经常的被占用,但频繁调课的事也是家常饭便饭,给我的感觉可有可无,因此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发展到最后,虽然没有逃课,却不是很全情的投入,刚开始几天的新鲜劲一过,就敷衍了事了,尤其是一次授课时,偷偷地用英语书遮掩,实则偷看小人书,被退休后返聘的蒋老师发现后,一黑板擦子扔过来,就彻底打掉了自尊心,加上当时盛传'’我是中国人,不学外国文,不懂ABC,照样接班人'’从此不再是不喜欢英语,而是讨厌、反感英语了。我为我的年少轻狂、为我的无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甚至怨恨过蒋老师,是他毁了我的学业,以至于若干年后,这件事始终耿耿于怀。直到后来,自己儿女成绩差强人意、怒其不争时,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粗暴冲动,才对蒋老师当年的暴怒得以释怀。如果换成别的老师,以温和的方式?如果那节课不是英语课?如果那天我生病没有去上课?……但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而我更是独吞了由自己亲手种下的一枚苦果。整个初一,凭藉几门主课的优异,我还是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因为父母的忙碌,加上我优异的成绩,又因为识理懂事,几乎很少给家里添麻烦,父辈也就很少过问我学业上的事,就是过问,也因为他们本身的知识局限,极容易被我们遮掩过去,少年轻狂的我又总是喜欢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家人,事实上那个年代,任何家庭都没有着意、也没有多少精力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学生都象个没人管理的嫩禾野草,任由其自然的生长,每个人几乎都是凭自己的造化在完成学业的,就算我家里出了个大学生,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学业上得到大哥的帮助也是微乎其微。因为英语课自己的不作为,但其他课目的优异,初一时还能维持各科总分的前五,以五科去PK别人的六科,还能不输人后,这也是值得我引以为傲的事 ,但是学业没有侥幸,成绩不会彩排,到了初二,英语一下子就是初考、高考的必修课,真让人始料未及,我的压力和窘况, 可想而知,但是我却再也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了,这是我个人的悲哀。那时年少轻狂,估计和我一样处境的学子应该不少,拐脚马现象普遍存在,文教虽然引起了高层的足够重视,但高考上的一刀切,弊端也是客观存在的,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高考以各科总分录取,也确实浪费了很多单科优秀的人才。我承认我是败给了英语,在英语面前,我是个弱者,是个稀泥巴,糊不上墙,尽管后期,大哥对我的英语进行了恶补,最终还是于事无补。一着不慎,万劫不复,我的学业止步在初升高,虽然百般不愿,但又能如何?
作者简介:余建新,微信名野渡舟横 ,湖北黄梅小池人,中共党员,退伍军人,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