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字变化一笔,你能想到几个字?

带你去全世界旅行

2021/06/22 10:45

止,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模拟人足,本义是足,引申指脚趾,这些意思后来写作“趾”。足在人体的最下面,故又引申指地基,字后作“阯(址)”。通过脚可以去任何地方,故引申为至、临义,由至、临引申为停止、静止义,进一步引申为停留、逗留义。由停留引申为居住、处所义。由停止义引申为禁止、去除义。由本义亦可引申指人的举止、容止。

“止”加一笔会变成“正”字。“正”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2] ,其古字形上为城池形,下为足,本义为征行、征伐,是“征”的古字,读zhēng。征伐的目的就是有所平定、有所纠正,因而引申出平定、匡正义,由平定引申出决定、考定、勘定等义。由匡正引申出使端正义,进一步引申为治理义,进行治理的人亦称为“正”,进一步引申为准则、法则义。由官长之“正”,引申为正、副之“正”。以上义读zhèng。“正”字亦借指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引申为历法的代称,如:夏正、周正。以上诸义读为zhēng。

“止”减一笔会变成“上”字。“上”是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读为shàng或shǎng。最早见于甲骨文。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用一长横作基准(界限),在上部用一短横作为指事符号,表示基准线之上。“上”在读作shàng时,其本义为高处、上面;引申为等级或品质在上的,次序或时间在前面的,以及由低处向高处升登或从此处向彼处前进的意思。读作shǎng时,指上声,普通话字调的第三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