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

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

王营

据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课题组一项针对上海市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调查显示:学生的快乐感除了在初中预科班指数略有反弹外,整体上反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快乐指数”越来越低。

调查从学习生活、活动生活、集体生活、家庭生活四个方面着手,引人深思的是,“学习快乐”指数低于平均快乐指数,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基本都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快乐指数”越来越低。“快乐指数”的排列顺序是“家庭生活”、“活动生活”、“集体生活”,最低的是“学习生活”。

据悉,“学习生活”快乐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课业负担重和考试成绩差。其中,“课业负担过重”占小学总人数的38.2%,“考试成绩差”担心考不好的占29.5%,其次是“没有时间休息”的占15.8%,“教学枯燥,不吸收人,没有乐趣”的占6.2%。

学习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如今学习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课业负担过重”、“考试成绩差”、“没有时间休息”等,给学生增加了额外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学习当然没有快乐可言。

好在教育部已经意识的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规范学生的家庭作业量、考试次数以及在校时间等。但我认为,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从学校教育抓起,切实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问题,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习动力主要解决“为什么学习”和“为谁学习”的问题。教师也没有必要为这些不谙世事的孩童讲一些深刻的理想和人生大道理,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己”,只需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个人的事情,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幸福和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即可。这些话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让学生入心入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学习兴趣主要解决“怎样让学生喜欢学习”和“对学习怎样保持持久兴趣”的问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知之”到“好之”,最后到达“乐之”,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知之”是前提,要求教师把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好之”是关键,要求教师把知识讲生动,讲形象,并让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乐之”是目的,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的学习达到“乐之”的程度,学习兴趣也就形成了。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每一位学生的爱好特长,努力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其次,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和每一个课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一个个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愉快体验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再次,要学会运用科学的评价激励手段,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保护学生创新的火花,不单纯以考试分数论英雄,不让学生因为暂时的失败而沮丧。

解决了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问题,学生就能够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学习也就不是负担了,学习时间的长短也就不是一个定数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