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肝火夏祛湿!湿气“死对头”找到了,不...
春去肝火夏祛湿!湿气“死对头”找到了,不是山药,7种食材煮汤饮,赶走湿气,一身轻松
据《黄帝内经》里五运六气的推测,今年夏天是60年一遇的寒湿之夏,下雨、剧烈降温会多一些,身体也更容易胖一些。
从小满开始,我们迈入辛丑年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三之气,这时候的自然环境是这样的:
主气:少阳相火
客气:太阴湿土
司天:太阴湿土
主气少阳相火,天地之间暑气旺盛,阳气十足,万物受到温养,蓬勃生长。
人与自然相应,火旺就容易心浮气躁,容易着急,静不下心来,晚上睡眠也不好,这是天地环境带来的影响。
每年的主气是固定的,和季节、节气一样固定变化,而变动影响的要看客气和司天,今年夏天的变化就是:湿!
客气与司天两个太阴湿土的加持下,自然界湿的力量会很强,脾胃最容易不舒服。
进入芒种节气以后,身体湿气重的烦恼会越来越多:
一、湿气在肾
腰酸背痛、四肢疼痛
房事无力、浑身疲惫
睡觉冒虚汗、手脚冰冷
黑眼圈重、眼部水肿
二、湿气在脾
食欲差、没胃口
腹部胀气、大便不成形
头部晕沉沉、感觉头重脚轻
头发爱出油、满脸油光
舌苔厚腻、齿痕明显、口中黏腻
三、湿气在胃
嘴唇干、爱脱皮、嘴巴臭
消化差、胃痛频繁
恶心干呕
四、湿气在肺
脸色苍白无血色
睡觉打呼噜
胸闷气短、凌晨3-5点醒
喉咙发炎、扁桃体肿胀
五、湿气在肝
眼红眼干有血丝
心烦易怒生闷气
小便黄大便干
脸上长痘长斑
三之气是小满到大暑这段时间,也就是5月21日~7月22日,未来50天依旧危险。
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腑肿、胸腹满。
三之气的主场,湿气挟着火气下降,受升腾的地气营养,时常会有降雨,而且一降雨,天气就明显变得凉起来,哪怕是在大夏天。
受到这样寒湿之气的感召,大家的身体就容易出现身体发沉,不想动,胸腹满闷,腹胀、面部虚胖、手脚肿胀等寒湿重的症状。
寒湿和主气的热一起影响,身体就容易呈现寒湿包着郁热,身体反应矛盾的状态。
有湿气确实对身体不好,就像阴沟里的水,会滋生许多细菌一样。湿和寒在一起是寒湿,和热在一起叫湿热,和风在一起叫风湿,和暑在一起就是暑湿。祛湿是改善身体内环境,这样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和薏苡仁为祛湿双雄!书中记载了健脾除湿汤——芡实薏仁茶,组方由赤小豆、薏苡仁、芡实三种食材配伍,后经御医调配,加入茯苓、栀子、橘皮、蒲公英等几种辅材,制成代茶饮,流入民间至今。
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如果身体的湿浊已经「有形」了,比如浮肿、腹胀,赤小豆能帮大忙。
炒薏米:薏米在中药上又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薏仁能把身体匿藏的多余的水湿代谢出去,而且擅长调理下半身的湿邪,比如小肚子、大粗腿、部分妇科炎症等。
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健脾养肾而不湿,作为茶方的辅佐调补,湿气去除的同时让身体得到滋养。
橘皮:「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陈皮最擅调理气血,把体内因为湿邪乱糟糟的气理通畅,恢复脾胃功能,同时也擅长祛湿,还能暖胃。
大麦+苦荞:大麦和苦荞的搭配真是肠胃的清道夫,肚子里有垃圾,胀气瘀堵了最适合了。
里面的薏米炒制过,少了一分寒,多了一分温涩,温脾、健脾的功效更为明显,保护你的脾胃。
多种食材相得益彰、君臣佐使,制成茶包,每天热水冲泡一袋,喝上2~3杯,无湿一身轻。
注意:
1、开水冲泡3-5分钟,即可饮用;
2、建议15~17点当做下午茶来喝,这是膀胱经当令的时间,有助于体内浊水代谢;
3、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及14岁以下儿童不宜饮用;
4、如果晚饭后就不要喝了,这个代谢很快,难免会有起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