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学堂】古诗词结句八法

诗词学堂

古诗词结句八法

一部好的作品或一篇文章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不仅要有“凤头”、“猪肚”,而且要有“豹尾”。
杨载在《诗法家数》云:“作诗结句尤难,无好结句,可见其人终无成也。”结尾在全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能起到关合全篇,或首尾呼应,或卒章点题的作用。
好的结尾,不但能将全诗整体形象画一个完满的句号,而且使读者如嚼橄榄,清香盈颊,余味不绝。如闻钟声,清音绕梁,经久不衰。
谢榛《四溟诗话》云:“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大凡诗词结语,须风流蕴藉,蕴藉则俱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诗的结尾方法,多姿多彩,不能一一概括穷尽。为了方便记忆掌握,著名诗人钱明锵将它归纳为“四类”、“八法”、“八式”,现分别举例如下:
古诗词结句八法是从表现手法来分。
1、结句点题法
这是最常见的方法,起到总结主题思想,回扣诗题的作用。
例如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便是在结尾处归拢诗意,点题收尾。
2、自题宕出法
这就是《说诗啐语》中所说的:“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
例如杜甫《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免,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诗人前三联都是刻绘画中鹰的飒爽风姿,而结句以真鹰气概期之,将诗人自己乘风思奋之心,嫉恶如仇之志,寄托在“画鹰”的身上,从题目生发开去,从而更深化了主题。
3、以象作结法
这样结尾显示了人的姿态神情,言语口吻,能增强生活气息与亲切感,从而深化了主旨。
例如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种以象作结,既可显自身之象,亦可显他人之象,众人之象。
4、以事作结法
这方法用最多的是用典故结束全篇。
例如当代著名诗人熊东遨《约赴浙南看山,车中作此赠明锵等诸诗友》
喜赴清风约,携春过北江。
不知山态度,先与月商量。
月道亏将满,山应翠复苍。
明朝逢卫八,杯酒尽吾狂。
此诗用卫八招待杜甫喝酒,杜甫赠诗作谢的典故作结。使读者对挚友相聚的欢乐情景作出联想,更显情真意切。
附: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5、以理作结法
这类结尾代表作有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下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类诗的结尾都在前面感性形象认识基础上,提示了一定的哲理,寓意无穷。
6、以比作结法
例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结尾:“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用此比作结表白自己的清白,有冰清玉洁的人格。
7、以景作结法
一般景语中含有意象,可以达到象外有象,余味不尽的效果。
例如韦应物《闻雁》
胡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前两句写思妇之情,悠远绵长,后两句写秋雨淅沥,高斋闻雁,益增归思,于写景中含有缠绵的情意。
8、以情作结法
一种只是单纯地表达某种情感。
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朋友的远行进行劝慰,表达留恋之情。又如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也是。

本文摘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