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水泵”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现代水泵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多以电力、油汽机为动力。开启水泵,水便从管道中喷涌而出,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那么,在没有电力、油汽机的古代,人们是如何提水的呢?一起来看中国古代的几种“水泵”。

杠杆原理的“水泵”——桔槔

桔槔是一种原始的提水工具,应用很广。桔槔的装置很简单,用一根长杆,中间较高的横挂在架上,长杆的一头挂水桶,另一头绑上或悬挂一块重石。汲水时,把挂水桶的一头向下拉,使桶下垂入井中或池塘里,这时绑重石的一头高高翘起。桶中装水后轻轻上提,因为长杆另一头的重石下压,所以不必费多大力气,水桶就能被提到地面上来,然后倾入田中。桔槔利用杠杆的原理,比完全凭双手从井中提水省力多了。

据考证,桔槔大约创始于商代初期。春秋时期,桔槔已有文字记载,并被普遍使用。

曲轴转动的“水泵”——刮车

刮车是一种手摇式提水工具。转轮直径约5尺(1尺≈0.33米,下同),轮上幅条宽约6寸(1寸≈0.03米,下同)。使用刮车时,需先在流水岸边挖水槽,以岸的高低决定水轮大小,以人力驱动水轮运转,轮辐将水刮上岸,以便灌溉农田。刮车除用手操作外,也有在水轮轴上附设机件以便脚踏。除灌溉外,刮车也用于盐田刮卤水。

王祯《农书》对刮车有记载。刮车简便易制,古代被普遍用于农业灌溉,其应用的条件是“水陂下田”。如果没有急流,只有一般的“水陂”,水面与岸高只差一两尺,在灌溉或排水時,人们一般使用刮车。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部分刮车才被现代水泵所取代。

轮轴原理的“起重机”——辘轳

辘轳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是利用轮轴原理提取井水的起重装置。使用辘轳时,需在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足够长的绳索,绳索一端系水桶,用人力或畜力转动曲柄提起水桶。轮轴的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辘轳改变了施力方向,方便用力和省力,逐渐成为使用最为普遍的提水机械。

辘轳的起源很早。据《物源》记载,是“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公元前1100年左右周初的史官。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解放前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地区,仍有人在使用辘轳提水灌溉小片土地。

轮轴运作的“水泵” ——井车

井车是由辘轳发展而来的深井提水工具,约产生于隋唐时代(公元618—907年)。 它是专用于水井的提水机具,使用人力或畜力通过相应装置驱动立轮工作。井车的出现适应了雨水缺少、地下水位低的特点。在中国西南地区,井车也用于盐井汲取盐水。

井车的工作原理是:在井口安装一组卧齿轮和立轮,相啮合,立轮上挂有一串盛水筒;用畜力或人力拉动套杆,随着立轮转动,盛水的水斗连续上升,绕过大轮后,里面的水流进旁边的水槽,再流入田地中,空水斗由另一边下降,如此周而复始。

高扬程的“水泵”——高转筒车

元代王祯《农书》记载的高转筒车也是一种提水机械。它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外形如龙骨车,运水部件如井车,其上、下都有木架,各装一个木轮,轮径约四尺,轮缘旁边高、中间低,当中留有凹槽,以加大轮缘与竹筒的摩擦力;下面轮子半浸水中,两轮上用竹索相连,竹索长约一尺,竹筒间距离约五寸,在上下两轮之间、在上面竹索与竹筒之下,用木架及木板托住,以承受竹筒盛满水后的重量;上轮转动带动竹索及下轮转动,水筒也随筒索上下运动,当水筒下行到水中时,就兜满水,而后随筒索上行,到达上轮高处时,水筒将水倾泻到水槽内,如此循环往复。

高转筒车最早出现在晚唐时期,其提水高度大于一般筒车,但必须借助湍急的河水来冲动。

齿轮和链传动装置的“水泵”——翻车

翻车,又名龙骨车、水车、踏车,是利用齿轮和链传动原理来汲水的灌溉农具。车身由木板做成槽形,长约两丈,宽四寸或七寸,高约一尺,槽中架有一条行道板,阔狭与槽接近,木板槽的上下部各安装一个转动轮轴,轴心平行;上面为大轮轴,为主动轮,下面为小轮轴,为从动轮;通过人力或畜力转动大轮轴,由链条带动小轮轴,水通过一系列行道板,被不断地带向高处。

据史书记载,翻车是汉代晚期的毕岚发明制作的。翻车的提水效率高,深受人们欢迎,因此被广泛推广使用。至唐代,翻车已经发展到手摇、脚踏、牛转数种,成为最重要的灌溉农具。到了宋代,出现了两人、四人甚至七人踩踏的脚踏翻车。宋元之际,还出现了利用水流为动力的水转翻车。

水转翻车除了使用链传动装置外,还使用了多组齿轮传动。它利用水力驱动水轮,再带动翻车工作,将人力彻底解放了出来,实现了“全自动化”。水转翻车不仅省力,而且输水灌溉可日夜不息,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

(0)

相关推荐

  • 【三秦文学名家专栏13】孟江海:【窄口井和它的蛇床花】(散文)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三秦文学 本期编辑:刘军英 窄口井和它的蛇床花 文/孟江海 作者简介 Curriculum Vitae 推荐指数: 孟江海,1975年生于陕西华阴.陕西省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一)--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所有原生文明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史前时代),其年代久远.混沌荒蛮,考证极其困难,而神话故事却精彩绝伦.寓意深刻,能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二)--神话中的民族精神与民俗

    ※ 民族精神篇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品格.价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三)--中国古代神话VS古希腊神话

    最近总被推送一条假新闻--<麻省教授: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分析>! 大概内容是说:一位名叫理查德·拉尔森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一场讲座中对比解读中西方神话故事,称西方人习惯于听神的旨意,往往逃 ...

  • 中国古代神话考(四)--中国神话世系谱

    是否要写<中国神话世系谱>,小编犹豫了很久,中国神话可写的内容很多,但最难撰写的部分就是神话世系谱.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神话资料庞杂.不成体系,尤其是上古神话部分,一人多角(多名).多人一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五)--中国古代神话的宇宙观

    莽荒时代,古人跻身于天地之间,弱小无助.艰难求生,对天地和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发自内心,当力量无法战胜现实时,幻想便成为了有效的自我安抚手段,于是人们尝试用神话的方式对宇宙作出解释. 创世神话讲述宇宙起 ...

  • 中国古代神话考(六)--中国古代神话的生死观

    远古时代,华夏先祖尚无法通过手中简单的工具与强大的自然界抗衡. 风雨雷电的惊扰,虫蛇猛兽的袭击,大火洪水的伤害,春夏秋冬的变幻,种种无法解释的事件均使人们相信万物本有性灵,人只不过是万物生灵之一,从而 ...

  • 中国古代神话考(八)--神话中的地理观

    首先明确一下,神话地理并不等同于实际地理,受<山海经>等著述影响,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地理查勘和地图绘制技术一直落后于国外,其实是不正确的.至少在宋朝之前,中国地图测绘技术不落后于世界,甚至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九)--原生神话与儒释道的相互影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神话,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儒家.道教.佛教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表现出很强的融合效果. 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中国逐渐形成了儒释道鼎立的文化格局,不过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水火不 ...

  • 中国古代神话考(十)--中国古代神话对文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神话产生于古代文学的初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它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古代神话从诞生起就以其丰富的内容.乐观的精神.奇特的想象.浪漫的风格哺育着中国文学. 15.1中国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