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的重要报刊

《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月刊。初名《青年杂志》,从1916年9月出版的第2卷第1号起改名《新青年》。《新青年》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刊物之一。初期由陈独秀主编。发表在1卷1号的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了六项希望:“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并告诫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是《新青年》第一篇纲领性文章,它旗帜鲜明地揭橥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并由此拉开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发表在该刊的陈独秀的《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易白沙的《孔子平议》,鲁迅的《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吴虞的《吃人的礼教》等文,以“德赛二先生”为武器,向封建主义的旧制度、旧道德、旧礼教发起了猛烈攻击,成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反对封建旧传统的丰碑。为了宣传新文化,《新青年》还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发表在该刊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从4卷1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采用新标点,并开始刊登新诗、新小说,迈开了建设现代文学的新步伐。《新青年》对民主、科学的张扬,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唤醒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为西方各种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918年11月出版的5卷5号,发表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歌颂俄国十月革命,欢呼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的到来。此后,《新青年》开始宣传社会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从1919年出版的第6卷起成立编辑委员会,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分期主编。在李大钊的主持下,《新青年》6卷5号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了李大钊的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向国人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阶级斗争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三方面的基本观点。从1920年出版的第8卷起,《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开始大量译载国外报刊有关苏俄革命的理论和苏俄政府的情况,并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释社会主义,驳斥非马克思主义。1922年7月,《新青年》出完第9卷后休刊。1923年6月,续出季刊4期,并成为中共中央理论性机关刊物,由瞿秋白主编。1925年4月,又改为不定期刊,期数另起,1926年7月出版第5期后终刊。

《每周评论》1918年12月创刊于北京。由陈独秀、李大钊发起并主编。《每周评论》为五四时期重要的政论性刊物。该刊采取小型报纸的形式,每周日出四开一张,分四版,内设国外大事述评、国内大事述评、社论、文艺时评、随感录、国内劳动状况、评论之评论、读者来论、新刊批评、名著等栏目。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发展,并及时地加以报道和分析,是《每周评论》的基本特点。《每周评论》创刊后,正值国际上即将举行巴黎和会之际,该刊发表了大量的时评,对这次“和会”进行了报道和分析。五四运动爆发后,该刊从第21号起,连续5期用全部或大部的篇幅详尽地报道和评论了这一伟大的爱国运动的进展。在时事报道和评论中,《每周评论》声张正义,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在动员民众参加反帝反军阀斗争中起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每周评论》对当时国内文化思想领域的激烈斗争也予以了广泛的报道。第17、19号还特意增出“对于新旧思潮的舆论”附录一张,批判了以林纾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思想,歌颂了新文化运动和各种新思想。胡适在第31号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受到李大钊的驳斥,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五四思想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于《每周评论》以犀利的时评,抨击旧政府,宣传新思想,1919年8月在出版第37号时被北洋军阀政府查封。

《晨报》《晨报》的前身为《晨钟报》,1916年8月创刊于北京。1918年12月改称《晨报》。《晨报》从创刊起就设有副刊性的第七版,但内容仍未脱出旧式副刊低级趣味的窠臼。1919年2月7日,《晨报》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发布“改良预告”,宣布将第七版副刊大加改革,增加“自由论坛”和“译丛”,以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从而使《晨报》副刊一举成为五四时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阵地。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是《晨报》副刊改刊后的一个重要内容。为纪念马克思诞生101周年,《晨报》副刊从1919年5月5日起,创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论著,其中包括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最早中译本。该栏目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专号”彼此呼应,对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时期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晨报》副刊还对其他西方新思潮作了大量译介,尤其对杜威来华所作的演讲,作了详尽的刊载。1921年10月12日,《晨报》副刊在鲁迅的帮助下,改称《晨报副镌》,以四开四版的单张出版,名噪一时。此后,《晨报》副刊继续宣传新思潮,刊载介绍苏俄十月革命和列宁的论著,并在1923年11月出版“俄国革命纪念专号”。与此同时,开始大力提倡新文学,首次发表了鲁迅的《阿Q正传》,还译载了大量近代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如高尔基、普希金、托尔斯泰、莫泊桑等人的小说,莎士比亚、歌德、惠特曼等人的诗,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晨报》副刊改革的影响下,一些报纸也纷纷改革副刊。如《民国日报》取消原有的副刊《国民闲话》,改出《觉悟》;《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也实行革新,开始宣传西方新知识和新思想。这些副刊与稍后出版的《京报副刊》一起,并称为五四时期“四大副刊”。1925年后,《晨报》副刊为新月派所掌握,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6月停刊。

《国民》1919年1月在北京创刊。初为月刊,第4期后,由于经费等原因,为不定期出版。发起者和编辑者为北京的青年学生,主要成员有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马骏等人。《国民》是五四时期以政论为主的综合性杂志。它以增进国民人格、灌输国民常识、研究学术和提倡国货为宗旨,设有政治经济、思想社会、哲学历史、教育、通讯、国内外大事记、散文、小说、诗词等栏目。由于撰稿者多为激进的青年学生,因此,该刊具有鲜明的反帝爱国色彩。发表的政论文章,倡导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扩张政策。李大钊对《国民》的出版曾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前后在该刊上发表《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再论新亚细亚主义》两文,尖锐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亚细亚主义”的侵略本质。五四运动后,《国民》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苏俄的情况。曾刊载了李泽彰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费觉天译的《马克思资本论自叙》,并介绍苏维埃俄国的经济组织和新农制度。与此同时,也刊载了不少宣传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文章,如黄日葵的《新村之说明》,介绍了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周长宪的《劳工之意义及价值》,介绍了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M.L.的《我不满意“法律”》,宣扬了无政府主义。这些文章的发表,促进了五四后新思潮的澎湃。更具意义的是,《国民》杂志的作者,还以亲历五四运动的体验,倡导知识分子应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共同担负改造社会的职责。许德珩在2卷1号上发表的《五四运动与青年的觉悟》指出,“知识阶级与劳动阶级的大联合,是民众活动和民众政治实行的第一步,是打倒军阀政府,解除社会上种种纠纷的根本办法”。随着各种思潮的激烈斗争,《国民》杂志社的成员出现分化,一些骨干分子相继离开刊物。1921年5月,《国民》在出版完2卷4号后停刊。

《新潮》1919年1月创刊于北京。月刊。发起人有罗家伦、傅斯年、徐彦之、顾颉刚、吴康等人。五四前,由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主编;五四后由罗家伦一人主编。《新潮》为北京大学的学生刊物,辟有哲学伦理、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学、诗、戏剧、书报评介、通信等栏目。出版初期,曾得到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和文科教授胡适的支持。该刊以“TheRenaissance”(文艺复兴)为英文名,表明了力图启蒙民众思想的主旨。《新潮》以民主、科学精神为武器,从一开始就举起“伦理革命”和“文学革命”的旗帜,发表了大量富有战斗性的文章,如所刊载的《人生问题发端》、《万恶之源》、《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等文,积极提倡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批判封建的“纲常名教”,痛斥封建家庭为“万恶之源”。与此同时,还大力倡导白话文,并翻译了易卜生、萧伯纳、托尔斯泰等人的文学作品。《新潮》对新伦理、新文学的宣传,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五四后,由于编辑人员纷纷出国,该刊由政论性的刊物逐渐改变为学术性刊物,重在介绍国外各种新学科。1922年,《新潮》把3卷2号辟为“名著介绍特号”,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相对原理》、威尔斯的《世界史大纲》、杜威的《哲学改造》、劳斯的《社会学原理》、华特生的《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等著作。1922年3月,《新潮》出版3卷2号后停刊。

(0)

相关推荐

  • 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阔别105年 李大钊的“青春”别来无恙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1916年春,尚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寄语祖国,"春日载阳,东 ...

  • 这部电视剧热播!网友感慨:简直是这所高校的招生宣传片……

    近日,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豆瓣8.8分,好评不断! 据悉,该剧展现了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 时任北大校长  蔡元培 时 ...

  • 心灵学院|如何让马克思遭遇斯宾诺莎……

    如何让马克思遭遇斯宾诺莎-- 导引:夏莹 十三讲融媒体对话式哲学研讨班终于在6月中旬告一段落,同时我们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讲坛的第一季也落下帷幕.共有十五位圈内好友以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莅临清华 ...

  • 走进北大红楼:感悟初心,砥砺奋进

    在古都北京,每次看到北大红楼,胸中总有一种激情在汹涌澎湃. 北大红楼地处京城五四大街29号,因红砖红瓦而得名.这里曾是国立北京大学第一院,为北大文科.校部及图书馆的所在地.100多年前,这栋" ...

  • 启蒙的精神:首先是自由思想的精神

    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什么是启蒙运动?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做过一个解释.他认为: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

  • 五四的时代迷思——谨以此文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远不只是一场政治运动,更是一场社会运动.思想运动.文化运动."五四"提出的民主和科学口号,成为近代以来照亮中国社会前进方向的火炬.一百 ...

  • 先驱者遗产

    原标题:先驱者遗产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创始人,同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名先锋战士,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存世的文集中留下了很多经典篇章,时至今日 ...

  • 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历史贡献研究

    擎烛照百年  薪火千古盛 --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历史贡献研究 高玉仲 [摘  要]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传播者,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思想家.面 ...

  • 百年“红楼”正青春

    百年"红楼"正青春 中国青年报 2021/01/19 07:53 北大红楼屹立于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 ...

  • 他为母亲起了个名字

    文/無梦 从一九一九年开始 他专心研究 马克思主义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真正的传播者 他把先进思想 灌输给那一代年轻人 毛泽东,周恩来等等 他始终相信 若想赶走列强 打倒军阀 推翻资本主义 统治社会 ...

  • 【今日荐读】寻觅先驱的足迹/马誉炜

    李大钊故居 网络截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我们尤其怀念建党初期那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崛起而抗争的革命先驱.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大 ...

  • 演技封神的张颂文,完美演绎李大钊经历过的血与火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名勇于探索.敢于牺牲的爱国者. 在军阀割据混战.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黑暗年代,是他率先开始探索一条不同于资 ...

  •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部编版八上历史

    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是靠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只"老兔子"是校长蔡元培,生于清朝的同治六年丁卯,生肖属兔:一只"中兔子",是北大文科学院长 ...

  • 【鹰眼头条】《中流击水》首播获赞,网友:共产党先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1921年,十几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在上海的石库门酝酿"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然而时局动荡,会议被迫中断,几番辗转后,终于,嘉兴南湖的一叶小舟上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quo ...

  • 新文化运动“北大三杰”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初,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居住在箭杆胡同20号(原箭杆胡同9号),<新青年> ...

  • 北大学子为你讲述:我和我的学校 · 红色记忆

    2021年05月04日 从北大红楼里的新青年和新思想 到嘉兴南湖上的一只红船 那一抹红色,历经百年愈发鲜艳 今天,北京大学接力为你讲述 我和我的学校:红色记忆篇 ↓↓↓点击视频↓↓↓ 一起来聆听,北大 ...

  •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 [探索诗自由诗朗诵诗] 马克思主义的幽灵 在欧洲大陆逛游 这个马克思主义幽灵 如何进入中国? 第一个传播者: 李大钊 你是第一个 中国最早 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李大 ...

  • 牺牲94年后,陈独秀之子陈延年烈士收到了一封特殊来信

    近日,两封写给烈士.署名为"来自新中国的青年"的信在网络走红. 红船杂志了解到,这些信是网友特意来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献给烈士陈延年.赵世炎的.信的作者发文表示,看了<觉醒年 ...

  • 易 舜 | 一百年前他们的身影

    1921年元月16日腊八节,新民学会在长沙的会友,再次相聚在文化书社.大家畅谈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大家畅谈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毛泽东说自己"愿做的工作:一教书,一新闻记者,将来多半要赖这两项工作 ...

  • 《李大钊在京津冀的光辉足迹》之“就义北京”

    李大钊编辑的<新青年>第5卷第5号 李大钊为<新青年>的编辑方针与胡适等人的通信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位 ...

  • 【中国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的一次思想补课

    1911年中国爆发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是不久,清朝的权臣袁世凯通过种种手段,又窃夺了国家领导权,民主共和分子受到排挤和打击,宪法成了装饰,专制统治的僵尸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二:五四运动前后时期文学2

    中国现代文学之二:五四运动前后时期文学2 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人先后参加了编辑工作.以<新青年>为核心 ...

  • 《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唤起觉醒的一部壮阔史诗画卷

    ​<觉醒年代>是唤起民众觉醒的一部壮阔史诗,是一代知识精英的有为担当,是共产党人对初心的溯源.这当以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胡适之为代表. 一九一五年时的中国是散沙一盘,袁世凯复辟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