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与皇权,中央集权的千古之变!
胡赛萌/文
春秋以前,君王与贵族共治天下。
秦皇一统天下,皇权从此一家独大,为了保证皇帝的绝对权威和绝对权力,历代皇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打击、排挤并消灭贵族阶层,让整个帝国置于皇帝一人的掌控之下。
可是,皇帝孤家寡人一个,贵族却是一整个庞大的社会阶层,皇权何以取胜?
面对庞大的贵族阶层,皇帝必须寻求外部的第三方力量,即平民精英的庶族地主阶级,他们是平民阶层,但是却不是赤贫群体,而且还有着一定的经济能力和文化修养。
因为是平民阶层,因而无法像贵族阶层一样与皇权抗衡;由于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文化修养,所以可以帮助皇帝管理整个帝国。
如何筛选、挑选和选拔这些平民精英呢?答案就是科举制度。
科举以自由报名、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让大量平民精英进入官僚系统,打破了贵族阶层对官僚集团的垄断。
平民精英的注入,不断稀释官僚集团“贵族血统”的浓度,最后让整个官僚集团彻底地平民化。
从此,皇帝的权力,靠着血统可以代际传递;贵族的官位,却无法靠着血统往下继承。于是,贵族阶层江河日下,再无无法与皇权叫板。
科举的存在,给广大平民提供了一个进入官僚系统的通道,打通了平民阶层与贵族集团的界线,使得整个社会阶层呈现出合理有序的良性循环。
从此以后,贵族无法垄断官位,平民无法抗衡皇权。可以说,科举制度为强化皇权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力地支持了皇帝从贵族手里的夺权行动。
这一点,从历朝历代的统治集团就能看出。
先秦,统治国家的是诸侯贵族;秦汉,统治国家的是开国功勋;魏晋南北朝,统治国家的是门阀士族;隋唐以后,统治国家的是官僚集团,即通过科举考试的平民精英。
随着时代的推进,统治集团从依靠血统的贵族,到依靠军功的勋贵,再到依靠门第的士族,最后到依靠读书的官僚,国家统治集团在一步步“去血统化”的同时,也在一步步平民化。
在统治集团一步步平民化的同时,皇权则在一步步强化。到了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清初雍正设立军机处,皇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也正是为什么之前困扰帝国的外戚、宦官、权臣、藩镇等问题,到了宋明清则全都没有。
因为科举制度的存在,让皇帝完成了从贵族集团夺权的愿望,皇权不但高枕无忧,而且还有制度保障和理论基础。
忠君爱国,成为所有读书人的天理,自然也会成为所有官员的准则,因为官员就是从读书人中选拔的。
依靠科举制度,皇帝有条不紊地完成集权变革,集地方之权于中央,集中央之权于个人。
集权之后,皇帝再将皇权的一部分让渡给通过科举考试的平民精英,让其代理皇权,形成皇权不可侵犯,官僚代理皇权的局面。
如此,皇权高枕无忧,官僚感激涕零,贵族黯然退场。可是,皇权也有垮台的一天,科举也有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
作者:胡赛萌,好果文化创始人,知名评论人,曾在新闻晚报、教育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公号:好果胡赛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