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战略的上三路和下三路
每一年的湖畔大学开学,第一课都是由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来讲战略。马云把战略分成上三路和下三路。上三路指的是使命、愿景、价值观,下三路指的是组织、人才和KPI。
首先,马云强调,公司战略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公司的CEO,“CEO就是战略的执行者和设定者”。他提出,公司里不应该再设立一个首席战略官。尽管阿里巴巴也曾经有过这个职务,但马云认为,这是个错误。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战略的上三路,也就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使命感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因素。所谓使命感,就是你的公司为什么而存在。使命感要做到让公司人人相信。因此,如果你真的相信公司使命,就应该反复讲,讲到随便找一个员工过来,他都能讲清楚,公司的使命是什么。然后,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也要先问一下,这个决定是否符合公司的使命。
愿景指的是,公司要去往哪里,要发展成什么样子。阿里巴巴有个口号,叫要做102年的公司。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做102年,刚好就横跨了三个世纪。这个长时间维度,就是阿里巴巴的一个愿景。
其实相比于硅谷公司的模式,他更喜欢西雅图公司的模式。硅谷的企业追求的是“Build to Sell”,创业为的是退出谋利,西雅图公司是“Build to Last”,创业追求的是基业长青。前者往往追求五到七年退出,后者追求的是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
回到阿里巴巴,为了要活102年,那么,公司的每次一重大决策,都必须思考,“做这个事情对十年以后有没有效果,如果对十年以后没有效果,这个事情别做,今天做明天会成功的事情,不应该拿到高层来讨论。”
再来看价值观。马云对价值观的定义是:价值观就是做事的方法,是做事的标准和共识。马云说,阿里就是一家从价值观里得到了巨大甜头的公司。“如果你希望培养一批同舟共济的人在你公司里,那必须要有价值观,价值观必须考核。”
这三者都非常重要。用马云的话说,要想不迷茫,必须要有使命感;要想有方向感,就要有愿景;要想凝聚同舟共济的人,就要有价值观。
因为每个人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一个公司的战略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战略一定是不能复制的,真正的战略是一个艺术品。”
以上是战略的上三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战略的下三路,是组织、人才和KPI。我们分别来看下马云的解释。
马云说,他自己在公司里,会花很多时间去考虑组织建设的问题。“如果人没有,靠组织补,如果组织没有,靠人补,制度重要还是人重要,两个都重要。”
阿里巴巴在过去做过很多次组织的调整,对自己的业务不断进行拆分和重组。比如,原来支付宝是淘宝的一部分,后来拆分了出来。天猫在独立之前,也是淘宝的一部分。而在最近的一次调整中,淘宝的总裁开始兼任天猫的总裁。
马云解释:“一个是对手变化了,第二是环境变化了,第三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人才不够……势头不错,分,势头不行,收,收了以后马上合起来,团队人才进行轮岗。”组织变革极为关键。
在人才上,马云认为,不要迷信找最好的人,“最好的人一定是你培训出来、磨合出来、争吵出来、练出来的,天下没有一个人你招进来就完美无缺。”而且,“有才华的人都有点怪异,他把一块地方做好了,有些地方一定不靠谱。”
招人时,自己要有格局,要请比自己强的人进来。而且,如果公司中有人总是招比自己能干的人进来,那CEO就要多给这样的人机会,因为这说明他格局很好。
同时,马云提醒,公司任何岗位,都要有接班人制度。公司越年轻,越要建立接班人制度。否则,关键岗位的人一旦走,就很麻烦。
不过,等到公司发展壮大,人才的问题就从招人变成了开人。“小公司的成功在于你聘请什么样的人,大公司的成功在于开掉什么样的人。”要开掉的,除了不符合公司价值观的人,还有一种就是所谓的“白兔型”员工,感觉人很好,但是却不为公司创造价值。
战略下三路的最后一块是KPI的设置。马云说:“战略还是要有KPI,KPI所有人都讨厌,但是没有KPI是不行的,必须要设定KPI,一个KPI设置好的人,才是真正的领导者。”
那么该如何设置KPI呢?马云的答案是,KPI要从下往上讨论,但是最后是从上往下的决定。KPI必须由老板自己决定。因为KPI设定的好坏,能决定一家公司第二年活得怎么样。如果KPI和实际完成的指标相差很大,无论是高了还是低了,在马云看来,都是“领导力太差”。
设置KPI过程,最愚蠢的做法是,设定一个数字,然后各个部门分下去。比如明年要完成30亿,然后每个部门领走几个亿。KPI这个数字只是结果,重要的其实是前面的过程。正确的做法,就是领导者要考虑,要完成30亿的KPI,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做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成功了才能推动KPI的顺利完成。“KPI是一个结果,KPI前面的分析极其关键。”
以上就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对于战略制定的理解。他把战略分成了上三路和下三路。上三路是使命、愿景、价值观;下三路是组织、人才和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