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一定要临的一模一样吗? ...
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讲:“变古法须有胜古人处,都不知古人,却言不取古法,真是不成书耳!”
这话说的非常好。
赵孟頫说:“笔法千年不易”。
既然笔法上承古人,那书法就必须要临古帖学古人。
“取法乎上”矣。
那该如何认识临帖的问题呢?
(以下是个人拙见)
一、临摹阶段:
临仿也,摹描也。
对于初学者尤其幼儿期学书者最好是从描红开始。
描红不但能让其习惯毛笔的使用,还能让其锻炼笔画的书写方法。
待到手熟时便可临写。
那临写到什么程度为好呢?
我认为就是以临写的相似度为标准,这个阶段一定要写到最大相似度,甚至丝毫不差,尤其是机构。
甚至笔画在米字格或回宫格的位置都要熟记在心。
二、默临阶段:
这个时候,因为笔画和结构都了然于胸了,所以在书写时一定要流畅一些。不能像照临的时候,笔画一点一点扣着走,那样就没有意义了。
这个时候,写的好坏要以神似为准,要把自己的理解写进字里,无论是构法还是笔法。不能苛求一模一样,否则路就走偏了。相似度以大概八分即可。
启功先生说临帖七分像。我认为先生讲的应该是最终书写的效果。
《钝吟书要》讲:“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 ,“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再学用笔。”
我认为这话讲的非常好非常对。
所以我认为:
先临构法,再练笔画。
初始逼真,最终八分。
《九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