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会花钱买票听你说三个小时的人生教诲

以“新青年、新故事、新力量”为名的“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Zhejiang International Youth Film Festival)10月30日至11月17日在丹桂飘香的杭州举行。我应约为电影周写了8篇电影短评,这是第三篇,对土耳其影片《野梨树》的短评,期待同道指点。

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是世界影坛的知名人物,去年曾经出任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这部长达188分钟的《野梨树》是他入选去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最新作品。虽然影片的景色很美,对话很精致和深刻,也反映了土耳其的现实,但是,絮絮叨叨得过分是它最大的问题。

作为导演,锡兰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电影语言,他喜欢用深沉悠长的镜头来描绘生命的轨迹,用充满诗意的对白和文学性极强的叙事方式,来表达其哲学思考,让观众在沉默中窥见人生的真相。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絮叨,就令人觉得烦闷了。所以,锡兰的电影被人戏称为“闷片”。

电影毕竟是一种商品,你不可能要求观众花钱买票听你说三个小时的人生教诲。所以,我对这样的文艺片不怎么感兴趣。你的乡愁,你的理想,必须要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才有意义。这是从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一个成年人都该懂得的基本道理。

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任何一个年轻人在离开大学踏进社会的时候,都会有《野梨树》里的锡南那样的困惑。他们想离开偏僻穷困的乡村,到大城市去追逐人生梦想,但总是碰壁,总是不如人意。这样的困惑我们都曾经历过。

理想与现实有矛盾才是正常的,没有矛盾绝对是不正常的。所以,乡愁可以有,理想可以有,但这些都必须在现实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离开了现实,什么都是空的。

乡愁、理想与现实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少了谁都不行。只有把三者融合起来,找到了兼顾的切入点,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站在任何一点去否认其他两点,都是行不通的。《野梨树》恰恰在这一点上偏颇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