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福尔摩斯,还有波洛!

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侦探。这几年,随着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美国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英剧《神探夏洛克》以及约翰尼·李·米勒主演的美剧《基本演绎法》的上映和播出,福尔摩斯热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至于卡梅伦当选英国首相后居然有数以万计中国网友请求他催促BBC尽快更新《神探夏洛克》的最新一季。

但是我们忘了,还有一位同样由英国作家塑造的和福尔摩斯齐名的著名侦探,那就是长着一撇神奇小胡子的比利时人波洛。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用33部长篇小说、48篇短篇小说的巨量篇幅塑造了睿智的比利时侦探波洛的形象。他在全世界的知名度毫不逊色于福尔摩斯,以至于1975年8月6日的《纽约时报》头版煞有介事地以大字标题报导:“赫尔克里·波洛,比利时著名侦探,逝世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皮特·乌斯蒂诺夫在《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中惟妙惟肖演绎的波洛侦探令我们这代年轻人如痴如醉,至今记忆犹新。

所以,当肯尼思·布拉纳导演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再次登上大银幕时,我第一时间走进电影院。两小时之后,我可以欣慰地告诉朋友们,这是一部成功的经典翻拍电影,值得你去欣赏。

翻拍经典电影,尤其是翻拍耳熟能详的经典侦探电影,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整个剧情已被人倒背如流,你还能靠什么吸引观众?西德尼·吕美特导演的1974版《东方快车谋杀案》被称为“难以超越的名作”,获得当年奥斯卡奖6项提名,英格丽·褒曼最终摘得最佳女配角奖,演技恐怕也难以PK了。但是,被称为“莎士比亚戏剧大师”的学院派导演肯尼思·布拉纳还是交出了一份几近完美的答卷。

翻拍经典,既要保证原著精华,又不能照搬原著。离开原著太远就成了另外一部作品,观众不买账。亦步亦趋照搬原著,那还要翻拍干什么?肯尼思·布拉纳在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在这方面平衡得非常巧妙。看完电影,我们不能不承认,这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那个经典的故事,但却是一个全新的讲法。

片头和片尾的两处改动是最明显也是最精彩的。片头增加了波洛在耶路撒冷的大庭广众面前破了一桩盗窃案的情节,是诸多侦探、间谍片常用的“前菜”套路,其中把拐杖插进墙里,最后绊倒总督察的细节非常生动有趣,成功地为后面的故事作了预热,也渲染了东方古城的独特韵味。片尾借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构图,让波洛在12名乘客面前讲述他最后的分析判断。这既是一次案情的剖析,也是一次人性的审判。肯尼思·布拉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最后的晚餐》里12个圣徒,同时也是12个嫌疑人,又像12个陪审员,我想用这样的方式去呈现波洛揭开谜团的时刻。这样一个极具形式意义的创新不仅使剧情达到高潮,而且深刻地展现了用私刑方式惩治罪犯导致的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冲突,导致人性与伦理的质问。使影片在悬疑之外,有了思考的余地,也更符合波洛侦探的行为逻辑。

毕竟今天已是21世纪,如果重拍《东方快车谋杀案》还是像1974版那样全部集中在火车车厢里,那恐怕就会太憋闷了。于是肯尼思·布拉纳在场景的多样化和适度增加动作场景上下了功夫。同样是被暴雪阻住了前路,新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增加了车外雪地里以及车顶上的戏份,甚至增加了阿布思诺医生和波洛的打斗和枪战戏,场景和情节更多样化,更紧张激烈。再加上本片云集了约翰尼·德普(说实话我就是冲着他看这部电影的)、朱迪·丹奇、米歇尔·菲佛、威廉·达福、佩内洛普·克鲁兹等一批演技派明星,使全片的表演绝不逊色于1974版《东方快车谋杀案》。所以,我同意影评界的看法,这是今年银幕上最好看的经典翻拍电影!

从影片的结尾看,肯尼思·布拉纳恐怕还要接着往下拍《尼罗河上的惨案》。我期待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