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上了报,《酒泉日报·飞天周刊》的记者采访我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18年4月23日 (三月初八 星期一)·国际读书日
《酒泉日报·飞天周刊》的记者王明玲采访了我,登在了4月26日《酒泉日报·飞天周刊》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倪老师为我发来了拍得很清楚的文字照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不够三百字,发表不了,加些字:
作为一个农民,我很惭愧自己种地没有种富;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农民,我很惭愧没有打工、搞副业发家致富。
我父亲生前曾经说我,“天生是个尝酸汤的”。是的,知女莫过父,父亲说对了,我真的就是个尝酸汤的。
我卖过卫生纸,卖过百货。自己做头花卖过。打过工,摆过地摊,卖过烧饼,当然,也种过粮食种过菜。我自己什么都喜欢干,什么都想尝试一番。现在,我又想当个作家。但是当我真正开始学着写作以后,才发现,作家不是一般人当的。
一般刊物稿费很低,稿费高的刊物又轻易上不去。
文学圈里的那些大咖一看就让人心凉,他们不是专业作家,就是职业作家。不是高中老师,就是初中、小学老师。不是文员,就是官员。不是编辑就是记者,年轻一代的,全部都是大学生,更年轻的,都是满腹诗文、看过整房子书的人。总之,很少有我这样的。
唉,看样子,此路不通呀!
但是,什么叫通?什么叫不通?通透的路在哪儿呢?
人生来就已经在路上了,走着也是在走,不走亦是在走,走哪儿算哪儿吧。毕竟,路是没有尽头的。走到哪里,算走到了呢?
今年,我家的地种了杏树,人,基本上没事干了。一个上班的人,可以骄傲地说:“我在上班!”一个收破烂的,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个收破烂的。”而我,成了一个无业的人。
我一心想做点别的什么,还没有想好。毕竟,我最喜欢的还是文字。我想要是做了别的,一两年之间,恐怕都写不上东西了。
但是一个年轻人,什么都不干,定定待在家里,实在不光彩。人家一见我就说:“燕娃子,你不出门,一天蹲在家里头都睡大了吧?!”
我经常想,假如我喜欢的是木匠活,以我现在在文字上的功底跟木匠手艺论,最不行也是一个差一点的木匠,做个板凳、粗陋一点的家具,应该不是个事。但我现在的稿费,还不够女儿花销。我很希望,有朝一日,我能用我的文字,换回做最次的木匠的收入,那时,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对人说,我是个写作者,而不会被人说我半生蹉跎一世无用头睡大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者于小燕,甘肃酒泉人,喜欢书香,忙时种地,闲时写作,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山东科大报》、《大众日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燕赵晚报》、《小小说选刊》等报纸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三十多万字。个人微信号:jqyxy6,个人公众号:酒泉于小燕的农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