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六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桩最大冤案
荀子漫议十六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桩最大冤案
作者:刘志轩
上一篇《独尊儒术,谁之儒?》,答案是汉代“独尊儒术”所尊崇的是荀子儒术,而不是孔孟儒术。荀子儒术在汉唐一千一百年间是儒学的主流。可是到宋代,荀子的命运急转直下。
理学家程颐、苏轼、朱熹等人极力贬责荀子。认为荀子“悖于圣人”(《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二),“喜为异说”(苏轼《荀卿论》),“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九)。对荀子口诛笔伐,气氛之浓烈到了“今世遂不复知有荀氏”的地步(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一)。
自此,荀子人不能入孔庙,文不能进讲堂,一直延续至明清。荀子被扼杀长达八百年之久。在这八百年里的独尊儒术,就不再是“荀子儒术”,“孔荀之道”;而是“孟子儒术”,“孔孟之道”。
这是一桩中国文化史上历时最久、涉及面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最大冤案!
对于这桩中国文化史上的最大冤案如何深入剖析,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历史的启示是什么,这是历史学家应当认真研讨的课题。我不是史学家,只能谈点浅见。
第一、扼杀荀子,并不是几个学者的简单 “误读”,而是适应封建统治者政治需要的剪除。
封建统治者不喜欢荀子的性恶论,更不喜欢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性恶论把统治者和普通百姓的初始人格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让他们愤怒;“明于天人之分”否定了“君命天授”,抽掉了君王执政的合法性。荀子的这两条理论是封建统治者不可容忍的“歪理邪说”。所以,汉文帝在设立博士的时候,给孔子、孟子都设置了专职讲授博士,唯独不设置专职讲授荀子的博士,其内因不言自明。不过碍于当时荀子在社会上影响广大,荀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众多,不便将荀子扼杀。到宋代,荀子已去世一千多年,荀子的影响力渐行渐远,一直耿耿于怀的儒学卫道士于此时扬起屠刀,向荀子和荀子儒学肆虐砍伐,这是卫道者与封建统治者蓄谋已久的政治行为,绝非简单的“误读”。
第二、扼杀荀子儒学,将“性善论”定为正统人性观,成为封建统治行使愚民政策和奴化统治的理论基础。封建统治者以道德至尊威行天下,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随着程朱理学之泛滥与荀子思想被湮没,儒家文化失去了阳刚和血性,中国社会进入“存天理、灭人欲“,“以理杀人”的严酷的封建专制主义时代。
主张性善论的孟子升格为“亚圣”,名列孔子之后。《孟子》一书也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法定为青年学子必读之教科书。从此,儒学由“五经“体系转换为“四书”体系。并从此有了“孔孟之道”之说。
第三,扼杀荀子儒学,贻误了中国历史的社会进程。
扼杀荀子儒学,是儒学保守主义的胜利。是闭锁击败了进取、保守击败了创新。宋代之前,荀子的著作《孙卿新书》、《荀子》与《孟子》一并流传。社会思想是“人性恶”和“人性善”两种声音。宋代之后,荀子的著作绝迹,社会只有“人性善”一种声音。荀子具有平等、民主、法制精神的性恶论被抹杀。
孔孟儒学主张“述而不作”。老师只按照经典照本宣科,不去创新,也不允许创新。荀子则既讲经典,又作创新。思孟学派的卫道士把荀子儒学开放进取包容的文化精神扼杀,同时也扼杀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这是儒学的悲哀,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中华民族的悲哀。
在愚民政策奴化统治下,社会思想失去了开放与宽松,呈现为封闭、停滞的状态。人性善塑造着中国的国民性。虚伪、自大、封闭、守旧,成为宋、明、清时代中国人的典型。“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者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男人被关在书斋里死背八股文,女人的脚越裹越小。社会犹如一潭死水。掩盖愚昧,拒绝创新,延误了中国走向法制社会的进程。
但是,尽管宋儒对荀子严苛贬责,并没有影响宋、明、清继续按照汉唐的治世办法行使荀子的治世理论。因为荀子“治之经,礼与刑”的思想实在是绕不过的治世方略。
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现荀子这个“异端”,是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瑰宝。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愤然说:“自仲尼而后,孰为后圣?曰:……惟荀卿足以称是。”(章太炎《后圣》)。他把荀子称之为孔子之后的唯一圣人,孟子全不在话下。还说“荀卿学过孔子”(《订孔》自注)。
继章太炎之后,梁启超、胡适、郭沫若、冯友兰等著名文化学者对荀子都有评说。荀子儒学成为一门显学。尽管看法不尽一致,有一种意见是一致的:荀子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
但是,辛亥革命百年后的今天,荀子和荀子儒学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荀子研究仅仅囿于少数学者群体之中。至如今讲儒学依然视“思孟学派” 、“孔孟之道”为正宗,而不是“荀子儒学”、“孔荀之道”。不少出版著作排列中国传统文化的伟人,依然不列入荀子的名字。
对荀子性恶论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封建帝王层面。不明白荀子性恶论的真谛在于倡导“化性起伪”,不愿承认自己也需要改变恶的本性。不明白性善论是支持封建专制的理论,对今天建设法制社会危害极大。学国学,依然延续宋以后八百年的习惯思维,继续把《三字经》作为幼学启蒙读物,让儿童从幼年起就牢记“人之初,性本善”。荀子的书虽然出版了一些,但是,荀子的诸多名篇依然不能进课堂。
我们必须明白,弘扬传统文化的前提是,传统文化能够对今天的社会建设起促进作用,为现代社会服务。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不能再继承封建帝王的思想体系。
清代四库全书的编辑者们对八百年贬责荀子做出过评判,说:“平心而论,卿之学源出孔门,在诸子之中,最为近正。“(《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四库全书编辑者们的话是公正的。历史之所以八百年“扬孟抑荀”,是儒学的保守派秉承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把孔子儒学引入了歧途。我们今天应该旗帜鲜明地弘扬孔门“最为近正”的荀子儒学,理直气壮地还儒学以本真。
(转自中国荀子网)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荀子——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人(1)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一荀子——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人(2)
刘志轩《荀子》电视小说
-----------------------------------
1.《荀子》-传统文化,国学经典。
2.《百家姓》-姓氏文化,家族历史。
已经整理发布的中华姓氏拼音排序查询:
a 安
l 李 刘 吕 郎 鲁 柳 礼 廉 雷 罗 乐 路 娄 蓝 梁
x 荀 寻 邢 许 席 谢 奚 徐 心 信 孝 薛 萧 肖 解 熊 项
y 杨 尤 严 喻 谕 渝 云 陨 妘 芸 贠 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