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人录—叔孙豹的悲喜剧(上)
有人曾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以及半个曾国藩,这是以所谓“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标准来评判的。
但很可惜,提出“三不朽”理论的那个人物却排不上圣人的队列。
他叫叔孙豹,是鲁国贤臣,也是“三桓”中的叔孙氏领袖之一,公元前574年(鲁成公16年)始现于历史舞台,至公元前538年(鲁昭公4年)卒,任鲁国卿长达36年。
说起叔孙豹的家族恐怕大家不会太陌生,其父叔孙得臣,其兄叔孙侨如,都位列鲁国之卿。叔孙豹乃叔孙得臣次子,按理是进不了鲁国卿的,只是因为叔孙侨如这个人太淫荡无耻,最后被鲁国人驱逐出境,而将避祸于齐国的叔孙豹迎回做了叔孙氏宗主,叔孙豹的命运才发生了质的转变。此事详见于老树《闲话叔孙侨如》一文。
“三不朽”理论的提出
叔孙豹任鲁卿期间,正值晋悼、晋平中兴时代,很多中原国家又都纷纷归附在晋国盟主大旗下,作为同姓国的鲁国当仁不让地成了晋国的坚定盟友。叔孙豹作为鲁国之卿,出使晋国也就成了家常便饭。而叔孙豹也因其贤能颇受晋国君臣的喜爱。
公元前549年,即鲁襄公24年,叔孙豹到晋国进行聘问(国事访问)。时任晋国执政范宣子到都城近郊迎接,宾主双方自是要经过一番隆重的会见仪式,不提。
范宣子名匄,乃范文子之子,是个非常能干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春秋法家的先驱人物,在帮助晋国恢复短暂霸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随着事业的成功,他的名利心渐渐膨胀。第一,作为晋国执政,他加重了各同盟国的贡赋,在郑国子产的友情提示下,他才稍作收敛。关于此事,《古文观止》中收录了《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一文,有兴趣者可以参看。第二,他爱惜羽毛,希望能在死后留下不朽名声。所以趁今天迎接叔孙豹之际,他要向这位贤德的鲁国人询问一件事。
范宣子问:“古人说过'死而不朽’这句话,请问先生您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叔孙豹一愣,不知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范宣子看叔孙豹不回答,就开始吹起牛来:“想我范匄的祖先可实在是了不得啊。远至尧舜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是有名的陶唐氏,到了夏朝是有名的御龙氏,到了商朝是有名的豕韦氏,到了周朝是有名的唐杜氏,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而到了晋国称霸中原时期,我们家族就变成了赫赫有名的范氏。您说,范家有这么长的悠久历史,我们列祖列宗该称得上'死而不朽’了吧!”
叔孙豹听明白了,原来范宣子是要借他祖上的风光为自己脸上贴金呢!本来,如果顺着范宣子的意思说“是啊是啊”,那么大家皆大欢喜,这也未尝不可。但第一,叔孙豹并不是唯唯诺诺的人,第二,今天范宣子的这番话让叔孙豹似乎感受到了他的心魔,他有义务帮范宣子消除这个心魔。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
想了一想,叔孙豹回答道:“范先生的祖先实在是了不起!但根据叔孙豹所闻,您的这些祖先还称不上'死而不朽’,充其量只能叫'世禄’而已,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着国家的俸禄。像我们鲁国的先大夫臧文仲虽然人死了,但他说的话做的事到今天都还有人记着,还在照他说的在做,这才叫'死而不朽’!
“叔孙豹我听说过:'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一个人最高尚的事情莫过于树立足以为后世楷模的优秀品德;要是做不到,那就退而求其次,建立强大的足以利国利民、垂范后世的功业;要是做不到,那就再退而求其次,留下足以能教化后人的道德文章。在下认为,做人如果能做到这三个'立’,那他的声名功业就必定能在人世间长久留存下去,就可以称为死而不朽了!
“而像范先生您刚才所说的,在叔孙豹看来,最多只能算保全家庙不乏祭祀而已。这种情况哪个国家没有呢?在叔孙豹我看来,哪怕活着拿多高的俸禄,死后享受多荣耀的祭祀,并不能称为不朽!”
范宣子是个聪明智慧的人,叔孙豹话语中的意思他岂会听不明白。而且他也是个从善如流的人,虽然一时兴起说了大话,但叔孙豹的“三不朽”主义他还是听进去了,后来毕竟以他的功业让自己成为了晋国历史上不朽的人物。
叔孙豹并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他说出了这惊世骇俗的“三不朽”理论,自己也在据此做人行事。所以,叔孙豹也足以称得上“三桓”中的不朽人物,鲁国的不朽人物,中国的不朽人物。
但是,叔孙豹年轻时犯下的一个小小错误却给他带来了凄惨的晚年生活,也让他距离圣人的目标始终差了那么一步,下文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