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棺与烤鱼
去合江之前,对此地一无所知。单是在泸州时,与人一起吃过合江烤鱼,味道极鲜美,也极独特。据说在烹鱼时放入了一种特异的油料,这种油料只有合江当地产出,故而烤鱼之美独此一家。除此之外,合江于我,似可有可无之地,并无瓜葛。
记得到泸州之前,曾与中江文管所联系过。当时中江的柑桔梁子汉崖墓群发掘出来了,据说有一处汉代墨书题记书于崖壁之上,颇想亲瞻墨宝,一饱眼福。可惜文管所所长说,那是国宝,等着专家组过来考察定级,目前墓穴并不开放,也就罢了。其实对汉代崖墓本身,并无浓厚兴趣,只不过在探考摩崖造像的过程中,时时不经意或随意会沾带上一些崖墓观瞻和探研,所以也并无太多失望与挂憾。后来知道了,合江亦有汉代崖墓,且规模庞巨,也就想顺便再过去看看。
到合江时,径直去了汉墓博物馆,因为时间有限,兴趣也有限,所以选择了一处最集中、最直接的观赏点。博物馆新建,还是有些庞大的,却只有一位大爷守门,门票五元。大爷跟在我身后,拎上一串钥匙,忙不迭地打开陈列室的内门。我才知道,今天只有我一人进馆参观,不禁窃喜,难得耳根眼神都得些清净,真是有幸。
一室横陈约摸十具石棺,皆保存完好,棺面雕刻图样清晰完整。先看棺头棺尾的浮雕,都是伏羲女娲、双阙图案居多,大致都是应示了死者魂出双阙,阴阳永生之理,只不过雕工精组,有美有拙罢了。再看棺盖板,留存下来的较少,有两三具,有柿蒂纹和钱纹简单的线描浅浮雕。棺厢侧板的雕饰才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起来,我均一一拍了照片,全图的、局部的、特写的,不一而足;亦是因只有我一人参观的缘故,才能有如此好的拍摄机会和境遇,想起来似乎是天意眷顾吧。
在石棺的厢侧板面上,雕刻有西王母、东王公、车马出行、游猎、瑞兽戏舞、宴乐、仙人寻药、龙虎戏、凤求凰等汉代传统的生死信仰载体图案,在这些长生不死的瑰幻梦想中,我们看到圭壁、金钱、车仪等世俗权力象征如影随形,世间的欲望快乐与冥间的神奇超脱交织在生者对死者的寄望与祈念之中。与其说这些石棺的雕饰纹样是为死者的祈福,莫若说更主要地寄托和图解了那个时代生者的欲念与想像。还好,那个世代没有“科学”与“民主”,否则早没这些精奇的石棺存留千载了。
从汉棺陈列室出来,守门的大爷又打开另一侧厢房的陈列室。这个陈列室却并非陈列石棺,是罗列着一些合江周边乡镇出土的宋墓石刻,这让我喜出望外。因着那时泸县宋墓已是我关注焦点,新近出土的泸县宋墓石刻已基本摄录在手,其雕工精良者撼人心魄,足堪与宋季大足、安岳等摩崖造像相比拟。再看看此处有无新美入眼,亦是随缘。
观之再三,皆少有令人绝倒之作。想来是在泸时过眼妙品甚多,难免挑剔苛刻了。只有一方“玉人卷帘图”尚有兴味,为宋墓石刻中的少见品。此石刻可能亦是墓道两侧壁所镶嵌的装饰性图板,因宋墓石刻于侧壁多嵌饰有伎乐、饮酒、仙会等图板,形同连环画册,可合之观赏,亦可单板观赏。
这些石刻一般并无连贯的故事性,即使有类似“十二孝子图”之类的雕饰,其寓义性质均让位于装饰性质,这与宋人崇尚世俗生活、蜕融神性于日常的时代性有关。因而,这些墓道侧壁的石板往往雕饰着宋人当时的实际生活景像,有着较为直接的写实性质。“玉人卷帘图”也不例外,它极有可能出自一所小型宋墓的墓道两侧之一,它替代了极其常见的“仕女启门图”或较为常见“双子收帷图”,可能预示了死者死于或者葬于夏季。长密的竹帘微收一隙,窗边一位娇弱的妇人,似乎在思忆故人,又似黯然幽怨,其神姿入石三分。
从宋墓石刻陈列馆出来,汉、宋;生、死;悲、喜;醒、睡;一番刻画尚在心中盘桓纠结。见着陈列馆外的一处,胡乱扔放着两具石棺,可能是因为破损或者图案不够精妙的缘故,弃置一隅;我仍拍摄了几帧照片,存念。走出来几步,又看见院外接近入口的两侧粉壁上嵌了四块长条形的宋墓石刻,连忙凑近一观。
可能是刚嵌入不久的缘故,施工的木板高架挡在面前,玻璃的粘胶味还没散尽,弥留着一股酸酸的气味。想来可能是馆方认为入院两侧的粉壁空着缺少装饰,顿然想起宋墓常用的装饰侧壁的办法——嵌几块图案对称的雕刻石板罢。或者,博物馆、陈列馆本来就是一所现代之墓,其中有真正与虚假的死亡和不朽;这番装饰,确是称时应景的罢。
仔细端详四块石板,非同寻常之物。图案为四名女子演奏器乐,有鼓、笛、锣、笙,让人禁不住联想起某些金、元时代的戏曲砖雕、壁画来。四女子神情欢快,绝非一般伎乐的常见静穆表情;此四女或者即是戏班中人,若果如此,当补宋元戏曲史之空白。
出得馆来,看看天色将晚,也就匆匆返泸。暗思合江,不知几时再会了;楼下的“合江烤鱼”仍就烟香人喧,“合江”二字于我复归异乡。或者,某夜在梦乡中再见罢。肖伊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