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北仑“局队合一”优化执法体系 执法人数占全局40% 其他人员软性编入各中队,实行双重管理

浙江省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作为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点,围绕“全员执法、执法下沉、业务融合、廉政高效”的工作目标,深入推进“局队合一”体制改革,加快实现“五个打通”,为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

2020年,北仑分局累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11起、查封企业42家,共处罚款700万元,执法水平保持全市前列。全年累计受理处置各类环境信访535件,同比下降24.2%,并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取得“两个第一、两个最少”的高分成绩单,即全区交办信访减少量和下降幅度均位居全市第一、信访重点件和督察组现场发现问题全市最少,北仑分局因工作表现突出被表彰为宁波市“六争攻坚”先锋榜好团队,并被推荐为全国执法大练兵先进候选集体。“局队合一”改革实施一年多来,区域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明显提升,执法队员活力明显增强,执法效能明显改善,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坚持固本强基,在加强队伍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北仑区地处宁波舟山港核心区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污普在册的各类污染源数量超5000家,水、气、固废等主要污染物总排放量均位居全市第一。但与之相比执法人员核定编制数仅22名,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小马拉大车”问题突出。为此,北仑分局准确把握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有关精神,聚焦改革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执法队伍建设。

重点突出“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政治建设。此次“局队合一”改革,始终把党的领导和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生态环境机构改革的政治责任。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兼任执法队队长,直接参与全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的统一领导,片区中队长均由党性修养高、业务本领强的资深科长担任,同时在局党组的领导下成立执法队党支部、设置党员先锋岗,全方位突出政治引领、政治功能和政治作用,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大胆探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强后盾。

二是强化全员执法。结合“三定方案”调整,在此次“局队合一”改革中将原监察大队按片区扩充为四个执法中队,按照只增不减原则,划入人员10名,执法队总人数占全局40%以上。同时全局其他人员全部软性编入各中队,明确执法身份、配发制服装备、实行双重管理。今年执法队各类交叉执法、专项行动、应急值班实现全局全员轮转、全员覆盖,执法人员短缺、任务繁重的现状实现结构性扭转。今年已先后组织开展绿剑行动、百日攻坚等专项执法行动16次、出动执法人员7000人次,开展“三服务”走访企业2900家次,执法主责主业得到进一步突出。

三是强化岗位练兵。“局队合一”后,我们牢固树立执法能力提升的鲜明导向,坚持从学习培训、制度建设和实战练兵抓起,组织开展了“全员、全年、全过程”执法大练兵活动,以执法筑牢环境保护工作基础。同时,根据业务融合和事中事后监管要求,安排排污许可证管理、污水零直排、机动车尾气、无人机航拍等一批补链、强链业务学习科目,真正做到执法人员的“一专多能”。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执法业务培训15期,制定内部管理制度7项,评选执法能手3名,执法队员工作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二、坚持高效协同,在推动业务融合上实现新突破

此次“局队合一”改革,坚持“科室主建、中队主战”的工作思路,整合分局各业务部门污染防治和行政许可现场管理职能,全面梳理、规范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事项,通过“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式,将原业务科室现场踏勘、企业检查、专项整治等工作移交给各片区中队,实现“一支队伍”赴现场,不断优化“重许可轻监管”的行政管理方式,把日常工作从事前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促进业务管理与环境执法的无缝衔接。

一是业务流程再造。以往环保日常管理工作中项目审批、行政许可与执法监管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容易导致执法部门成为兜底部门,工作难度和压力较大。“局队合一”后,我们把部分精干业务人员划入各中队,现场勘查、核实均由执法队负责,案件审理、整治提升也有业务科室参与,打通了业务管理和综合执法的双向通道。并运用“数字环保”管理平台和手机端环保云平台,让交叉业务全部实现了掌上办理。今年局业务科室与执法队已联合踏勘323个项目审批,全面推进258家企业办理排污许可证,累计完成140家企业污水零直排排查整改,全局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二是现场检查整合。针对以往生态环境部门多头赴现场的问题,“局队合一”改革后我们不仅在落实环境管理上形成了“片线结合、清单管理、精准施治”的体制,更是对企业监管上完善了“执法+”新模式,基本实现一次上门解决多个问题,真正把执法的落脚点放到改正问题上、放到服务企业上、放到提升环境质量上。我们研究制定了执一次法形成一张问题清单,明确一份整改措施,进行一次整改“回头看”的“三个一”工作方法,通过优化检查方式努力做到对守信合法企业的“无事不扰”和失信违法企业的“无处不在”,形成了强大的执法威慑。

三是网格管理升级。由于历史原因和机构编制限制,北仑区10个街道“环保所”多数设置在安监所,且无专职工作人员。此次改革,根据《北仑区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规定》,按照“两级一体、上抓下管”的原则对街道生态环境责任进行了梳理,片区中队与属地街道进一步划清了责任清单、完善了联动机制。同时积极争取区政府财政资金150万元,聘请7组第三方环保单位驻点街道协助开展环保管理,克服了基层环保人员不足的“堵点”问题,真正推动环保网格落地,街道生态环境治理平台实现高效运行。

三、坚持机制创新,在提升监管能力上取得新成效

结合“局队合一”改革,我们围绕监管服务效能提升,重点实施了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运用“信用+”、“保险+”、“科技+”手段积极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一是依托科技赋能。由于人员力量的加强,我们在执法队内部设置了在线监控管理中心,落实专人对全区12个空气、水环境自动站和14个小微自动站、173个企业排放口开展实时监控,今年以来已累计发现各类环境管理问题1063项,立案查处1件。此外还投入资金500万元,对“数字环保”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投入330万元新增VOCs走航车一辆,手持式气体检测仪4台,高性能无人机1架,环境问题发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今年疫情期间,我们持续对辖区企业开展远程不接触执法,开出了全省首张机动车尾气黑烟抓拍罚单,并在全省率先完成企业在线监控系统计量认证,目前首例在线监控超标处罚案件正在积极侦办中。

二是健全信用管理。结合上级精神,在今年大力实施了信用监管,制定出台了《北仑区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与差别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积极探索构建以环境信用评级为基础的分级分类差别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已先后对7起轻微违法行为开展立案免于处罚约谈整改工作,办理各类企业信用修复25起。同时研究出台《北仑区污染源自动监控第三方运维机构环境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对7家在线运维单位开展信用等级评价,通过信用手段进一步规范第三方服务市场。

三是巩固社会化治理。充分运用北仑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发优势,结合污水零直排、无废城市、小微企业园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社会化治理体系。通过设置环保咨询服务平台,开展“生态环境议事厅”、“生态环境大讲堂”、“生态环境集市”等活动,组织第三方单位走访服务企业3000余家次,解决各类环境问题300余项。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绿色保险,健全绿色保险配套制度,培育发展整合区域环保服务能力,推动5个园区试点园区保险,全区累计参保企业超过200家以上。同时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强化应急能力建设,聘请21名专家建立了应急专家库,与3家企业、机构签订了应急处置协作协议,新增了2个区级应急物资库。

来源:生态环境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