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与策略创新
罗楚春
--我校校本培训的八大策略
我校校本培训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八大策略”。
一、过程体验——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科研的全过程,从中学习有关科研的知识,增强科研的能力,并体验其艰辛、成功与乐趣。
我校在开办之初就开展实验,把主体教育思想变为学校生动活泼的实践。这项成果分别获得广东省和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在进入21世纪时,我们又提出了制约主体教育实验深入的瓶颈——课程改革问题。3年时间,我们已出版了6本共200万字的课程改革专著。之后,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又提出了以“生命教育”为办学思想,并开展了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验。
我校的整个科研过程为:提出问题——确定课题——实施计划——总结反思——再提出问题——确定课题——实施计划——总结反思——再提出问题……循环往复,研究不已。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们在参与中探寻,在探寻中思索,在思索中变革,在变革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教育科研中,教师们学会了教育科研。
二、整体推进——在整体思想指导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教改实验,以此培训全体教师。
这一过程中,全体师生参与教改实验;在课程建构、德育工作、教学改革、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家庭教育、师生评价等等方面全方位实施;对参与实验的学生开展全过程跟踪研究。
因为每一位教师都以实验者的身份参与实验,每一个人都参与教改实验中某一子课题的研究,使教育科研的效益提高了,改革的氛围形成了,全体教师参与培训,共同发展,共同收获,形成了一种积极进取的学校文化。
三、现场答辩——我们在每次理论讲座之后都举行现场“答辩”,每一位教师都可提出没有弄懂的问题,由执教者当面回答释疑。
比如在主体教育的有关讲座中,老师们提出:“主体教育能不能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教育模式?”“主体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不是一回事?”“衡量实施主体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标准是什么?”“在主体教育中对学生还要不要严格要求?”……这些问题都得到专家满意的解释。答辩会上,每一个教师还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哪怕是针锋相对也行。如有的教师说:“主体教育就是对学生撒手不管!”“主体教育要搞,应试教育也不能放弃!”“主体教育是对过去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等等。执教者则与之心平气和地开展辩论,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正是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促进了教师内化教育理念。
四、专题探索——所谓专题探索,就是把教改实验中的自变量转换成专题,一个一个地开展研究,以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如,在课程改革中,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教学过程的变革、课程的评价等等。如果我们采取“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办法,肯定都抓不好。我们分轻重缓急,采取专题探索、重点突破的办法,把课程改革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如:《新课程观念与传统课程观念的比较》;《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时结构的探索》等等。每个专题的探索,我们都做到有方案、有过程控制、有总结;每个专题的探索,都使老师们观念上有所收获。
五、案例研究——引导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解剖与学习讨论,明确案例所蕴含的思想和操作艺术。
如2001年3月,老师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从一个主体教育实验兄弟单位引进了一节课堂实录,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在讨论、研究中,老师们豁然开朗,投入实践与研究之中。
几年来,案例成为我们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有效攻略。我们曾经对案例有过这样的描述:案例是教育思想的形象描述,案例是教育过程的生动显现,案例是操作经验的有机渗透,案例是理论和实践的联姻结晶。
六、变式转换策略——把校本培训分解为若干要素:确定专题、专家报告、案例研究、现场答辩、教师实践、自学理论、集体研讨、总结反思、经验交流、成果展示、考试参与、问题讨论等等。根据课程改革研究的实际需要和学校时间空间的允许程度,对这些要素予以不同的组合后,它所产生的功能和效果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这些要素组合成若干变式:确定专题——自学理论——案例研究——教师实践——总结反思总结反思——确定专题——专家报告——案例研究——教师实践——问题讨论……因为不断组合这些要素,所以我们的培训方式是常训常新。
七、问题会诊策略——对教改实验中难度最大、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运用集体的智慧研究、攻关,以达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如何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备课怎么备?怎样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如何防止“两极分化”?等等。针对这些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我们采取了“问题会诊”的方法。
一是集中会诊。我们先后集中研究的课题有:“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研究”、“语文阅读教学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研究”等等;
二是反复会诊,即对课程改革某一难点问题进行反复研究。如“什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怎样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们至少开展了3次,每一次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和进步;
三是定格研究,即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环节进行研究。例如,我们把一位老师的课录下来,然后和老师们坐下来,边放录象,边对这堂课进行分析和研究。当放到精彩处时,定格,开展讨论,分析他(她)是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的。当老师们认为某个地方或环节有问题时,定格,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改进、如何设计与实施才算是贯彻新的课程理念。
有同志提出了一个再恰当不过的概念———“磨课”。一个“磨”字,道出了攻克课堂教学难关的艰巨性,同时也道出了校本培训任务的艰巨性。
八、制度考核策略——通过一些条例、规章制度的实施和考核评价,保证校本培训有序化、规范化、高效化。
为了使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制定出一系列具有“法规”性质的规章制度,强制教师遵守。同时,我们还把考核引入到对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价,与他们的期末考核奖金挂钩,收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