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台历第二十一字——礼
【大篆书法,礼之用和为贵】
说起礼,中国人都会有一点认识。
生活中,礼多人不怪。
圣人教自己的儿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朋友之间的相处,礼尚往来。
圣人看待礼的作用:礼之用和为贵,
在北京胡同里,看到最多的一副对联就是: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此处语音说法不准)。
可见,礼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文化中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从文字角度试着说说礼的来历。
【国学大师网站,礼的演变】
【甲骨文台历第二十一字,礼的演变】
【甲骨文台历,礼的解释】
要想知道礼的含义,
一定要找到礼的最初写法,
还好,通过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
礼的一路演变,从甲骨文就有了。
而且,从礼的演变过程中,我们看到,
礼的小篆之前的写法不从示。
从《甲骨文字典》中,我们发现甲骨文有不同写法。
且都不从示。
从甲骨文写法来看,礼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豆形礼器,
玉形祭品,
按甲骨文写法隶定,就是豊。
后来根据祭祀中不同的所指,产生了分化。
如果指的是祭品中的甜酒,就是醴。
如果指的是祭祀过程中的事,比如程序,时间,装束,乐舞等,
就是禮。简化后就是今天的礼。
实际上,今天的简化字礼还是很有来头的。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古文字诂林和说文解字中的解释。
【礼,古文字诂林】
【礼,说文解字】
这两个字是礼的古文字写法,
即先秦时期的写法。
所以,今天简化字的礼是有依据的。
而且,简化的还很在理呢。
实际上,对于这种简化字,
还有一个更贴切的说法,就是传承字。
所以,不能一概说简化字阻断了传统文化。
从礼的甲骨文写法和解释中,
我们看到,礼这个字跟祭祀关系密切,
尤其从小篆开始又增加了示,
更加突出了和祭祀的联系。
我很清楚记得,每次参加的祭孔典礼的那种感受。
从精确到秒的时间管理,到祭祀的每一个细节,
还有主祭嘉宾讲话,再到服饰和乐舞,
置身于此,被那种庄严肃穆所包围,
不自觉地会关掉自己的手机,
甚至会关注到自己的呼吸,
当然不会有什么小动作,
也不会大声说话。
我想,这就是礼的最高境界吧。
生怕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会影响到典礼的进程。
如果在生活中,也能够如此在乎,关注对方,
约束自己的言行和动作,
这就是礼了吧。
今天的很多人,如果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祭祀仪式,
肯定会从内心层面感受到礼的内涵。
当然,这样的机会不多,
反而会有很多中仪式,
比如,开学啊,毕业啊,就职啊,甚至是婚礼啊等等,
如果能够在生活中适当带孩子体验这种仪式,
也会让孩子们感受到礼的含义的。
【郑玄注,周礼仪礼礼记】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
不光是人们生活中很注重礼的应用,
比如一些短语中就是礼之用的体现:
礼尚往来,有礼有面,彬彬有礼,克己复礼等等。
经典中也收录和记录了各种礼的内容。
十三经中有三礼:礼记,周礼和仪礼。
三礼的传承形成于汉,
对于三礼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的是郑玄,
周礼:初为马融整理,而郑玄又师从马融。
周礼主要内容为天地春夏秋冬六篇。
仪礼:记载了各方面的礼仪制度,如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丧服、士丧礼等等。
礼记:记录有关先秦礼仪论说的著作。所谓“记”,即是对经文的解释、说明和补充。我们熟知的《大学》和《礼运大同》皆选自礼记。
【甲骨文台历第二十一字,礼】
【王力,古汉语字典,礼】
【甲骨文台历,礼字的出处】
在甲骨文台历中,引用了几处礼的文献,
这里就想解释其中一个。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
天经地义,礼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而这一句被原文引入到《孝经》之中。
从孝经角度看来,最大的礼,莫过于孝。
孝经又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比孝大的是严父,比严父大的是配天。
配天又是祭祀了。
左传说的礼和孝经说的孝,原来如出一辙。
结果都指向了祭祀。
在《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云: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所以,从国家层面讲,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兵戎。
如果说祭祀时对国家层面的,
那么礼仪就是对民层面的了。
而祭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如神在了。
对于礼仪来说,则是发自内心的在乎和尊重。
即便是言行上做到了礼仪,
如果内心中没有真正生起在乎和尊重之情,
总会给人逢场作戏的感觉。
对于礼的理解,现做小结如下:
祭祀相关是为礼,
内外相应祭如在,
郑玄传承在三礼,
天经地义孝当先。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