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的故事(七十一)宗爱之乱,二帝被杀
宦官之祸,始于秦汉,秦朝赵高,东汉十常侍,无一不是祸国乱政的恶徒。及至北魏,又一位赫赫有名的宦官出现了,他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弑杀两位皇帝的宦官、权臣宗爱,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王的宦官。
《锦绣未央》剧中 宗爱
宗爱,籍贯、出身不详,因获罪而成为阉人入宫。据说:此人八面玲珑,为人机敏,办事周全,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奴才。于是,拓跋焘将其带在身边,晋升为中常侍,封秦郡公。
那么,一向崇尚中原文化的拓跋焘,不曾熟读前朝史书吗?他起码应该对《史记》、《汉书》中关于“赵高、张让之流的恶行劣迹”都有所了解才对。那他为什么会对宦官宗爱如此信任呢?
这还得从拓跋焘执政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说起,灭佛事件和提高汉人高门地位,得罪了一大批鲜卑贵族,而崔浩被杀,夷灭九族,数家大族被连坐,又得罪了一大批汉人高门和汉族大臣。这让太武帝拓跋焘一时间成为了胡汉矛盾中的孤家寡人,也让宦官成为了拓跋焘可倚仗的一股重要力量。
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太武帝南征,太子拓跋晃监国,拓跋晃为政精明,洞察细微。早就发现了宗爱阴险暴虐的天性,并对其多有不法的行为深恶痛绝,常常对其表示不满。而给事中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在东宫任职,与宗爱的关系也不和睦。
宗爱担心东窗事发,遭到太武帝的惩罚,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向太武帝进谗言,控告给事中仇尼道盛和侍郎任平城二人有罪,太武帝不辨是非,听信谗言,将仇尼道盛和任平城斩首示众,而东宫许多官员也被牵扯其中,皆被斩首。
宗爱的手段确实阴险,他明着是针对东宫官员,表示自己的忠心;可暗地里却是要让太武帝迁怒于太子,让太子失去父皇的信任与支持。
果不其然,正平元年,公元451年正月,太武帝拓跋焘饮马长江,在江边举行盛大集会,犒赏群臣,宗爱被封为秦郡公。而太子拓跋晃这边,东宫羽翼尽失,自己能不能保住太子之位还是个未知数。公元451年六月十五,既忧且惧的拓跋晃在东宫病逝,时年二十四岁。四天后,拓跋晃的遗体被安葬于盛乐金陵,谥号景穆太子。后被文成帝拓跋浚追遵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可纸里终究包不住火。拓跋晃死后,结束南征回到平城的太武帝拓跋焘慢慢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非常后悔。这让造成拓跋晃之死的始作俑者宗爱非常害怕,为了自身安全,他决定图谋叛逆,正平二年(公元452年),太武帝拓跋焘被宗爱弑杀。
《锦绣未央》剧中 拓跋焘
太武帝死后,秘不发丧,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侍中薛提等人,没有立刻宣布太武帝的死讯。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拓跋晃死后,太武帝并没有另立太子,那么该由谁来继承大统呢?
兰延、和疋二人认为拓跋晃之子拓跋浚年纪尚小,打算立太武帝第三子东平王拓跋翰为帝,于是征召拓跋翰入宫。可薛提却认为拓跋浚是嫡亲皇孙,理应继位,不该废黜。三个大臣,分为两派,鸡一嘴鸭一嘴,争来争去,也得不出个结果。
而宗爱这边,听说是拓跋翰和拓跋浚二选其一,立刻打起了自己的算盘。拓跋翰与宗爱向来不和,拓跋浚又是拓跋晃的儿子,这两位不管是谁当了皇帝,自己都不会有好果子吃!所以,他打算拥立一位和自己关系好的皇族为帝,这就是太武帝幼子南安王拓跋余。
于是,宗爱先是把拓跋余秘密迎入宫中,然后假传赫连皇后的命令,召见兰延等人入宫。兰延等人不疑有诈,结果刚一进宫,就遭到了三十名宦官的围杀,紧接着,先期入宫的拓跋翰也被杀害。拓跋余被拥立为帝,改年号为永平,宗爱因拥立有功,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兼任中秘书,晋封冯翊王。
至此,富贵险中求的宗爱,身居宰相高位,总管三省政务,负责皇室安全,颐指气使,专权跋扈,一日比一日嚣张,朝廷内外的人都认为宗爱必定会成为赵高那样的人。拓跋余为此也深感不安,于是打算削弱宗爱的权利,宗爱知道后非常生气,再次萌生了弑君之心。
《锦绣未央》剧中 拓拔余
永平二年(452年)十月初一日,宗爱利用拓跋余祭祀宗庙的机会,派小黄门贾周等人趁夜刺杀拓跋余。短短数月,宗爱连杀两位皇帝,朝野震荡。不久之后,羽林郎中刘尼、太子少傅游雅等人密谋,由太子少傅游雅、源贺、长孙渴侯率禁军守卫宫廷。迎请皇孙拓跋浚入宫即位,是为文成帝。宗爱一党被斩,夷灭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