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语文六大名师】2020全国Ⅰ卷作文解析、多维度下水范文6篇
撰文:胡记霞 郭鹏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人故事的往往都是正面典型,所以要表扬之,赞美之,学习之。
该故事的三个人物,都有其各自的人格魅力:齐桓公虚心谏,宽容大度,唯才是用;鲍叔有自知之明,谦虚谨慎,对齐桓公忠心耿耿,不以亲疏为铨,唯才是举;管仲不愚忠于一人,懂得灵活变通,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该作文命题考查选言思维,让考生结合自身实际做出选择,完成写作任务。因此学生只能围绕其中一人谈认识个思考。
另外,要注意读书会的情境下限制和发言稿的文体和语体要求。
中牟一高 胡记霞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古为今用是王道,观书读史论春秋。同学们,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他的大局为重,他的不计名利,他的知人让贤,都让我心有共鸣,获益匪浅。
大局为重,吃亏是福。同学们,我从鲍叔身上看到了人性的闪光。
《史记》载:“鲍叔即进管仲,以身下之。”心有格局,此鲍叔之谓也!揆诸现实,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危亡,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心有国家大局,实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科学家们不计个人得失,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更多的祖国建设者们心存社稷,砥砺奋进,风雨兼程。同学们,我们要学习他们以大局为重,胸怀天下,用自己的“吃亏是福”的心态而利他利国,照亮中华民族奋斗的星空。
不计名利,甘为配角。同学们,我从鲍叔身上学到了乐于奉献。
《菜根谭》有言:“宠利无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诚哉斯言!那些隔离区里减掉飘飘长发的女护士,那些寒风凛冽中坚守工作岗位的社区工作者,那些“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国防卫士,那些“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人民公仆,他们不计名利,以自己的尽职尽责,保国人之快乐安康;他们甘为配角,以自己的乐于奉献,写就了自己的非凡人生。同学们,我们要学习他们,不计名利,甘为配角,活出别样人生。
知人让贤,胸襟宽广。同学们,我从鲍叔身上明白了家国天下。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此言得之!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贤人志士因无人赏识而泯然众人?多少名臣将相因小人构陷而郁郁而终?管仲之于鲍叔牙,恰如伯乐之于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牙以知人让贤的宽广胸襟,为管仲搭建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也让齐国成就了“五霸”之名。同学们,我们要学习鲍叔牙,知人善任为国谋,腹有雅量气自华,摒弃“小我”,成就国家。
观一叶而知秋,阅一书而知理。同学们,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能腹有雅量,人贵能胸襟宽广,人贵能家国天下。愿我们都能效仿前贤,学习鲍叔;心有大局,不计名利;摒弃“小我”,家国天下!
谢谢大家!
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 郭鹏源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位的发言真是异彩纷呈,让人受益匪浅,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齐桓公九合诸侯,雄霸天下,溯其原因,千秋教育家孔子认为是管仲之力,史学大家司马迁归因于鲍叔知人。可我却认为:若齐桓公如不可雕之朽木,不可污粪土之墙,内因不行,外因虽极佳也是枉然,如刘禅,虽有“三国智绝”诸葛亮鞠躬尽瘁辅佐,可也终落个乐不思蜀的笑谈。所以齐桓公千秋留名,万代赞颂,主要是他上上品质之功。
同学们,齐桓公雄心壮志,相信:与生俱来人中首,唯我与日月争光。双脚踢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
尽人皆知:若质为烂泥、为蒲柳、为“沙雕”、为“露上水珠”,即使有终有变为“水泥混凝土”、“擎天砥柱”、“沙漠之鹰”、“稀世明珠”之雄心,也因自身资质卑下,各自愿望终会化为泡影。而齐桓公却是无人可及的天生君主,古今愁情,愿能担尽担,尘世之浊浪,愿双脚踢翻,既雄心勃勃谋君位,又以“装死”之智抢时间,终于长途奔袭数日后,先公子纠得国君之位。
试想,若没有谋君位以解民于倒悬之心,若没有被射诈死之智慧,又若没有登上君位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之雄心?何以有齐国国君齐桓公?又何以一步步登顶霸主之位?
同学们,齐桓公厚德载物,相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千年以来,欲成雄主的人成千上万,而成者寥寥。终落得自刎乌江的西楚霸王项羽;与维新派对峙到底的慈禧;独断专权,终被痛打的“落水狗”蒋介石,他们不仅目光短浅,还气量狭小,毫无包容他错之心,要么大肆诛杀所谓异党,要么草菅民命,置百姓与水火之中。而齐桓公则相反,他虽被管仲带兵阻击,被射中,不得已逃脱,但却厚德载物,相信管仲当时只是各为其主,逼不得已。正是如此,管仲才会在被包容、被信任后,唯他马首是瞻,助其功成名就。正如魏征所言:“源深而流之远,根固而木之长,德厚而国之治。”
同学们,齐桓公察纳雅言,相信: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是的,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语蜜言,不如一句真言。我们都知:忠言如良药,苦口苦心,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欣然悦纳。历史上,比干劝谏被剖心;范增劝谏无效反被斥;周天逸冒死劝谏被嘉靖帝杖毙……这些大臣惨烈而死,皆因这些国君刚愎自用,独断为大。与之迥然相反,齐桓公秉持千古一霸之品质,听鲍叔之言,重用管仲;听管仲之略,终不以兵车,九合诸侯,雄立天下!
综上,相信同学们如我一样认为,正是因为齐桓公有“简能而任,择善而从”等诸多品质,才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才成就了他的不世之春秋霸业!上上品质无敌,正如欲“中华有为”的任正非,即使被困重重,也依然率领华为5G驰骋于世界通信领域;正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新时代领路人,即使在新冠肆虐的2020年,仍率领我们中国无敌于天下!
好,我的读书会分享完毕,谢谢大家耐心聆听!
巩义一高 郑俊彩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书卷多情似故人,“管鲍之交”的故事,你我皆知,哪个人物让你感触最深呢?司马迁曾言:“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何以如此说?千年后的韩愈给出了答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啊,知人者,人多之,但谁能知人、可为伯乐呢?
同学们,你应知,伯乐者,须有识人之慧眼。
就如鲍叔识管仲之才,以为“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故举之,缪贤也拥有这样一双慧眼。“无人可使报秦”,缪贤说“蔺相如可使”,因其曾劝自己不要“亡赵走燕”,而被认为“勇士,有智谋”,这一举荐,方才有了“完璧归赵”之佳话。不惟古时,今时亦有具慧眼之人。电影缺一个很酷的少女,黄百鸣在街上发现了正和男朋友吵架的袁洁莹,当即邀请她来试镜,这才有了后来名声大噪的开心少女组。同学们,所谓伯乐,该有一双如鲍叔般的识人之慧眼。
同学们,你该知,伯乐者,须有惜人之明心。
就如鲍叔明知管仲和小白有“一箭之仇”,却力劝桓公重用管仲,萧何也有这样一颗明心。奇韩信之才,萧何数次向刘邦举荐,怎奈“上不我用”,于是韩信逃跑了,而萧何月夜追之,这一追,为大汉王朝追回了“多多益善”的将帅之才。不惟古时,今时亦有具明心之人。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24岁的梁漱溟遗憾落榜,蔡元培因钟情于其《究元决疑论》,只说:“梁漱溟想当北大学生没有资格,那就请他到北大来当教授吧!”这一请,为北大请来了“中国的脊梁”。同学们,所谓伯乐,该有一颗如鲍叔般的惜人之明心。
同学们,你可知,伯乐者,须有容人之雅量。
就如鲍叔举荐管仲后,“甘居其下”,唐太宗也有这样一份雅量。魏征起初是隐太子洗马,劝其“早为之计”,隐太子兵败,唐太宗却对曾献计杀自己的魏征委以重任,并以“镜”称之,不得不说,这份容人之雅量,让后来的“贞观之治”更添光彩。不惟古时,今时亦有具雅量之人。马云曾说:“野猪惊了,把枪一扔,撒腿就跑的这叫职业经理人。”而最终,他却选择了“虚实都能”的职业经理人张勇来接管阿里帝国,不得不说,这份容人之雅量,必将让阿里愈发强盛。同学们,所谓伯乐,该有一份如鲍叔般的容人之雅量。
最是书香能致远,同学们,知人者,人多之,因知人难。知人,须如鲍叔般,有识人之慧眼、惜人之明心、容人之雅量。而这知人之伯乐,如星,照亮远路;如梯,助力登顶。我辈青年虽羽翼未丰,亦当深思之、慎取之,待来日,为人伯乐,有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崇阳一中 廖鹏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非常荣幸在此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昔有鲍叔,有知人之智,向齐桓公举荐管仲,终成齐国一代霸业。他人皆赞誉管仲之匡扶之功,独有司马迁有知人之明,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司马迁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便是鲍叔,因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知人方能举荐贤才,才不至有怀才不遇之遗憾。
《论语》有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实为不易。昔有烛之武心怀凌云之志,能言善辩,然而无伯乐举荐,只得湮没无闻。后来,郑国临难,佚之狐慧眼识珠,他向郑伯举荐烛之武,并说如果烛之武面见秦伯,一定能凭借口舌之功,智退秦国军队。烛之武感念佚之狐的举荐和郑伯的信任,于是“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师”。历史会铭记烛之武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会镌刻下佚之狐的知人之智。
揆诸历史,多少贤才没有遇到鲍叔、佚之狐这样的伯乐而壮志难酬。李太白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遭赐金放还,杜子美高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志向难遂,陆放翁悲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而壮志难酬,辛稼轩悲叹“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而君主不知。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难成大业,就难在一知己。正因如此韩昌黎才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哀叹。
自知者明,自知方能发现别人亮点,才不至于有刚愎自用之遗憾。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灵魂发问引人深思。处在鲍叔之位,如果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刚愎自用,发现不了管仲的治国才能,恐怕齐桓公难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所以只有先自知,才能有知人者智。刘邦就有自知之明,他自知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国抚民不如萧何,行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将这三杰收之麾下,自知与知人配合无垠,终开创汉朝之基业。
而反观荆轲,明知要等友人上路,刺杀秦王的可能才大一些。而在太子丹的催促下就贸然上路。且对自己的剑术预估过高,陶渊明曾感叹“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此外,秦武阳毕竟没见多大世面,自己还需要帮他掩饰。可谓既无自知之明,又无知人者智。
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自知自己的长短,然后见贤思齐,取长补短,才能在共赢中谱写新篇。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新郑高中 王琳琳
亲爱的同学们:
从逃难他国,到傲视群雄;从落魄公子小白,到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翻转空前,成就巨大。这高光,或许一下就吸引了世人目光。可我却认为,甘居人下的鲍叔牙,才是成就这盛况的功臣。
临卷而叹,鲍叔牙谦虚礼让,甘居管仲之下。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征战杀伐,尘埃落定,当得知国君想拜自己为一国之相时,鲍叔牙非但没有沾沾自喜,反而忧心忡忡,自言“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极力举荐正失势的管仲;管仲拜相,鲍叔牙甘居其下四十年。谦虚礼让,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同学们,谭嗣同曾言“不骄方能师人之长”,正在为前途而奔跑的我们,让自己枝繁叶茂、才华横溢的同时,亦不妨为他人喝彩,为对手鼓掌。
抚卷而思,鲍叔牙忠心耿耿,辅佐桓公之下。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纵观鲍叔牙一生,年少时随小白漂泊,中年时为齐桓公卫国,晚年亦任相挑重担,了却君王天下事;一生为臣,一生为忠臣,皎皎忠心通日月,悠悠丹心息波涛。而反观不愿屈为人下的廉颇,不满乐乘取代自己,反戈一击,逃走魏国。逃走的廉颇,并未得到他想象中理想实现、鲜花掌声的荣耀;相反,却被“叛逃者”这顶无形的帽子扣实,再无人敢用,终在抑郁不得志中客死他乡。同学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其说鲍叔牙是“愚忠”,莫不如说是“大勇大忠”,在那烽烟纷飞的历史风尘中,为国为民,一心追随,随时准备着,献上星火之光,唯愿照亮一方国土。
掩卷而悟,鲍叔牙不计私利,为国为民而下。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是什么,让鲍叔牙一心推举地位声望远不如自己的管仲?是什么,让鲍叔牙甘愿对齐桓公一生长相随?是什么,让鲍叔牙“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家国之爱,是从一而终的家国之爱,是超越了对自身利益重视的家国之爱!同学们,一滴水,唯有放进大海,才永不干涸。国与民,唯有同心前行,才能共度险难。新中国立,百废待兴,“我忠于中国人民”,钱学森拼尽全力回国;“愿将一生献宏谋”,于敏28年隐姓埋名;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们,为国而下,以精诚让中国科技腾飞。民族复兴,青年站起,黄文秀,学成返乡,把扶贫当做“长征路”;白衣战士,不顾危险,把抗疫当战场;新一代青年,传承创新,扛起非遗传承的希望……他们,为民而下,以热忱为中国画卷书写传奇。
同学们,历史不仅是历史,也是当下,更是隐喻未来。今日之中国,虽无烽火狼烟,可世界仍有霸权;更何况,疫情阴影尚未散去,贸易纷争仍在继续,国计民生面临挑战。愿你我,读历史,看现在,思未来;不刚愎,不佛系,不随波逐流,不粉饰戾气,懂得欣赏,懂得忠爱,懂得国与我同在!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郑州一中 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