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2021年4月1日)

课题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汉代政治——汉承秦制

1.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

(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选官制度:察举制

(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

4.政治特点

布衣将相

是指西汉开国诸臣中,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

重视母族

亲属关系

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专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

儒士受到重用

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

地方势力强大

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承上启下

1.中央官制:出现三省体制

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门阀政治的形成

(1)原因

历史根源

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

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政治保障

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2)特点

政治上

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经济上

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

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文化上

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3)衰落:东晋末至南朝,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唐朝中期,科举制兴起,从而导致门阀政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选官制度

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依靠门第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注]“汉承秦制”主要说明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表现为承袭了秦朝君主专制制度、郡县制、监察制度、官吏选任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维护了秦汉“大一统”局面。

[辩]郡国并行制的合理性

西汉初推行的封国制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但它的实行有一定的合理性。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此外,郡国并行制也有利于汉初的经济恢复。

[注]“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削弱了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是整个汉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拓]门阀士族

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严格等级,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三、隋唐政治——体制创新

1.地方制度

(1)隋:并州、郡为一级,地方管理重归州、县二级制。

(2)唐:根据山川形势将全国划分为诸道,设采访使(又叫观察使)代表中央“察访善恶,举其大纲”,监察地方。唐朝中期设置节度使。唐玄宗后采访使逐渐介入地方事务,特别是安史之乱后,诸道的采访使与掌管兵权的节度使合二为一,是唐后期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

2.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1)措施:推行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具体。

(2)特点

相权三分

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职权分明

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加强皇权

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

节制君权

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3.选官制度:科举制

(1)形成与发展: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作用:

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四、宋元政治——臻于成熟

(一)君主专制加强

1.宋朝

(1)二府三司制形成

①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②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

两宋时期,科举制度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上都与唐代有了很大不同,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史上承上启下、完备定型的阶段。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2.元朝

(1)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甚至左右皇位继承。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朝

(1)问题: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措施

①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

(3)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2.元朝:行省制度

(1)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管理,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拓] 三省六部制“民主色彩”的本质

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且唐太宗鉴于隋亡的教训,善于纳谏,增加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从本质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一部分,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因此,它只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

[注] 唐代政事堂的主要职责是“议事”“议定”“评章”,它也是宰相协助皇帝进行议事决策的机关,是唐朝三省六部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机构,也是唐太宗“询谋于众,而不自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拓]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

选拔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选拔方式:品评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

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拓] 二府三司制主要体现了对制衡的追求,明确了不同部门的职责,有利于官员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人说,三省六部制是从程序上对相权的削弱,而二府三司制则是从实体上对相权的削弱,目的都是加强皇权。

[辩] 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政令;元朝的中书省是行政机构,它与唐朝尚书省的职能类似。

[补] 宋朝叠层政治架构的形成

宋朝注重分散各级机构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

(1)在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又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调兵权。

(2)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课题四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

1.废除宰相制度

(1)原因:宰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2)废除: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制度

(1)出现:

时期

措施

职责

明太祖

设置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明成祖

设立内阁

开始参与机密事务

明宣宗

强化内阁

逐渐拥有票拟权

(2)地位: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不能统率六部,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3)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其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二、清朝

1.清朝初年的中央体制

(1)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2)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

(1)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3)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辩]内阁对皇权也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但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回。

[联]清朝统治者在承袭明制基本框架的同时对其有所调整,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与此同时,17~18世纪的西方,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代议制不断发展,中国的封建专制政体中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拓]军机处的特点

“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勤”: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速”:办事速度快,效率高;

“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

(0)

相关推荐

  • 2021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统计与必备知识梳理(1)

    高频考点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分封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科举制度) 一.高频考点详细统计 二.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一)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制)  (1)含义: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 ...

  •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期末考前小测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期末考前小测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努尔哈赤B.朱元璋C.皇太极D.李世民 2. ...

  • 历史复习(2021年4月8日)课题十七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题十七 两极世界的形成 1.背景 (1)基本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实力变化:第二次世界 ...

  • 历史复习(2021年3月31日)

    课题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继承.一家一姓 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行政制度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 ...

  • 历史复习(2021年4月2日)

    第二单元 西方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题五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雅典民主政治是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雅典的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

  • 历史复习(2021年4月3日)

    课题七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前提: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发展过程 (1)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此后建立共和国. (2)1688 ...

  • 2021年5月10日历史上的今天

    1774年5月10日法国国王路易十五逝世 1871年5月10日普法战争结束,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1889年5月10日俄国作家谢德林逝世 1899年5月10日国画大师张大千诞辰 1901年5月10日 ...

  • 2021年5月11日历史上的今天

    483年5月11日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出生 1610年5月11日明朝万历年间旅居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逝世 1860年5月11日世界史上著名的"千人军"开始远征 1894年 ...

  • 2021年5月5日历史上的今天

    200年5月05日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孙策逝世 1260年5月05日忽必烈成为蒙古帝国大汗 1818年5月05日马克思诞辰 1821年5月0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 1898年5月05日张之洞发表& ...

  • 2021年5月4日历史上的今天

    1654年5月04日清朝康熙皇帝在景仁宫中诞生 1814年5月04日拿破伦被放逐厄尔巴岛 1898年5月04日五四时期著名女作家庐隐出生 1912年5月04日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出任第一任校长 ...

  • 2021年5月15日历史上的今天

    1247年5月15日太极宗师张三丰出生 1904年5月15日中国红十字会创立 1905年5月15日赌城"拉斯维加斯"正式建市 1911年5月15日美最高法院裁定美孚石油公司解散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