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相洲:从现有文学定义出发研究古代文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无法确认研究对象 2024-03-30 16:41:01 吴相洲:已有文学定义反思 来源:节选自吴相洲《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困难与解脱之法》(《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一文,为该文的第一部分。全文见: 《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困难与解脱之法》 从现有文学定义出发研究古代文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无法确认研究对象。例如,现有文学定义普遍把虚构当作文学本质属性。如韦勒克(René Wellek)、沃伦(Austin Warren)《文学原理》说:“将一部伟大的、有影响的著作归属于修辞学、哲学或政治论文中,并不损失这部作品的价值,因为所有这些门类的著作也都可能引起美感分析,也都具有近似或等同于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章法等问题,只是其中没有文学的核心性质——虚构性。这一概念可以将所有虚构性的作品,甚至是最差的小说、最差的诗和最差的戏剧,都包括在文学范围之内。”中国文学理论家们普遍接受了这一观念。如陈文忠主编《文学理论》说:“狭义的文学是指借助想象创造虚构的艺术世界以表现人性人情的语言的艺术作品,包括诗、小说、戏剧及美文。”在这一观念作用下,古代文学研究者不得不经常在典籍中区分什么是虚构,什么是纪实,即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历史。前些年一位资深唐代文学文献专家说他正在整理唐代笔记,一项任务是区分哪些是笔记,哪些是小说。意思是小说为虚构,属于文学;笔记为纪实,不属于文学。但这样区分会遇到很多困难:即小说不都是虚构,笔记不都是写实;虚构多少算小说?纪实多少算笔记?其间有无严格标准?《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是小说,还是笔记?当代文学有“报告文学”一体,没有虚构,是否算作文学?愚意以为,文学创作允许虚构,但不能说只有虚构才是文学。如上古神话传说,以现代科学看,显然不是事实,但先民并不认为是虚构。既非虚构又非纪实之神话传说,到底能不能算作文学?现有文学定义认为文学以形象反映现实,把形象当作文学根本属性。如柯尔律治(Samuel Jaylor Coleridge)《论诗或艺术》就说艺术“是思想的形象化了的语言”。中国学者普遍接受了这一观念。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文学”条云:“它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审美的方式发挥其多方面的社会作用。”一定要“形象化”反映现实才叫文学吗?裴多斐(Petöfi Sándor)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没有形象,难道不是诗?《老子》里的格言警句,《论语》里的众多对话,大都没有形象性,难道就不是文学了?根据现有文学概念,文学样式十分有限。多数教科书只列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剧本)四种,有的增加两种:寓言、童话,达到六种。其实再增加十种也不能涵盖中国文学实际。《老子》中的格言不成篇章,难以算作散文。《论语》中除了“侍坐”“季氏将伐颛臾”等章都不成篇,也难以认定为散文。《易经》里之爻辞、系辞,更加零散,若算文学,该归入哪种文体?一个定义无法确定研究对象,其正确性就值得怀疑了:到底是中国古代文学错了,还是西方文学定义错了?答案肯定是文学定义错了。但是学人习焉不察,从来不问定义对错,不断纠结于文学与历史、与哲学关系的辨析当中。文、史、哲是学科概念,根本就不应该当作切分典籍标准,三者完全可以根据各自观念方法研究同一部典籍。文学是艺术,应该与其他艺术门类区分疆界,如音乐、美术等,根本就不应该和历史、哲学去划分什么疆界。有人可能会说,按学科划分典籍古已有之,如经、史、子、集,但那不是在区分文史哲。首先,与四部典籍相对应,有经学、史学、子学,没有集学。尽管集部收录文学作品最多,但从来没有人将集部等同于文学。其次,经部中《诗经》是文学典籍,《尚书》《春秋》是史学典籍,《周易》是哲学典籍,古人若有这种区分概念,就不应将其归为一类。更要命的是现有文学定义无法说清文学起源。文学、美学、艺术理论著作汗牛充栋,但都没有说清文学起源。谈到文学起源时往往把问题岔开,大谈艺术起源,好像艺术起源已明,文学起源自明。教科书中有“文学是模仿”“文学是修辞”“文学是虚构与想象”等说法。其实从“文学是修辞”说出发很容易找到文学起源,但论者并没有说到这一层。所以尽管古今中外学人对文学特性做了各种揭示,但都就文学活动某个侧面、某个环节而言。所谓文学是模仿,只是在说文学与世界关系;所谓文学是修辞,只是在说文学语言特性;所谓文学是虚构和想象,只是在说文学思维特点;所谓文学是文化,只是在说文学社会属性;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只是在说诗歌与情志关系;所谓“经夫妇,厚人伦,美教化,易风俗”(《毛诗序》),“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只是在说诗歌功用——都没有说出文学根本属性。不知道文学根本属性,就无法给文学以社会定位;没有准确社会定位,就不能对文学展开有效研究。文学是一种生活,是一种社会活动,包含很多侧面、很多环节,不是作者创作、读者欣赏那样简单,只关注作者和读者,会漏掉很多东西。再如把文学定位为文化,这种定位当然有其合理性,文学是社会活动,肯定要与社会产生关联,研究其他社会活动有助于认识文学活动。但这很容易演绎出文化决定论,认为弄清了文化也就弄清了文学。近四十年来学界特别重视其他社会活动与文学关系研究,但文学活动综合了太多因素,从一两个视角审视文学,只能是管窥蠡测。文化是个大概念,人类所有活动都是文化,从如此巨大背景上看文学,其针对性不会有多高。文学属于文化,但不等同于文化,应追寻文学活动的文化成因,而非从文化出发围观文学活动。不能给文学以准确社会定位,就不知道研究文学的意义。文学研究有两个取向:一个是回到过去,弄清过去发生的事情;一个是指向未来,助益当下人享受文学生活。但现有文学研究把太多力量放在“回到过去”上,很少把精力放在文学经验当下传承上。传达古人创作经验,提高今人语文能力,更好享受文学生活,才是文学研究根本任务。但学人们在集体无意识当中放弃了这一任务。20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杨晦告诉学生:“北大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尽管有学人不以为然,但讲不清道理,拿不出办法,久而久之,中文系不教创作也就习以为常了。不能给文学以准确社会定位,就不能对文学展开系统研究。韦勒克、沃伦著《文学原理》将文学研究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外部研究”包括“文学和传记”“文学和心理学”“文学和社会”“文学和思想”“文学和其它艺术”等项内容,大体是背景研究。“内部研究”包括“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谐音,节奏和格律”“文体和文体学”“意象,隐喻,象征,神话”“叙事性小说的性质和模式”“文学的类型”“文学的评价”“文学史”等项内容,大体是作品研究。这只是文学研究的惯常做法,而非文学研究的系统设计。其实除了上述这些还有很多层面很多环节需要研究。有些文学理论学者看到了现有文学定义不理想,在一些教科书中拒绝给文学下定义,只列举前人对文学的各种看法。文学真的高深到没法下定义了吗?其实文学并没那么神秘,是学人们把一个简单问题给弄复杂了。复杂化固然有助于认识文学诸多特点,但是理论家们不能因此就不告诉人们文学到底是什么呀?其实古希腊人说文学是修辞,已经接近文学本质了。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诗歌》说“诗歌是为了达到一种审美的,而用有效的审美形式,来表示内心或外界现象的语言的表现”,已经接近文学标准定义。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说“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表述更加简洁;又说“在现在世界,通行的还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童先生说文学通行定义是“审美的语言艺术”,已经十分精准。可惜童先生没有以此为核心概念建构文学理论体系。很多文学概论教材都说“文学是语言艺术”,但都是在强调文学与其他艺术样式的区别。童先生在“语言”前面加上了“审美”一词,意为经过美化之语言,这就和作为名词的“语言”有所不同,与“蕴藉”之“话语”类似。我们不妨参照童先生的表述,略作调整:把“语言”替换成“言说”,把“审美的”替换成“美的”或“艺术的”,即“文学是艺术的言说”。——课程推荐:许子东用100集时间,讲述100部小说,回顾100年中国文学——讲文学,许子东是认真的。而且,他不吝把传统课堂里的内容,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出去,他说:为什么我们在大量的直播里,在那些女孩子撸头发的空隙里,不能留出一点做文化保存的事情呢?我们必须跟那些传媒争夺阅读的时间,争夺的方法之一是我们做得好看。我们要争夺,但是我们千万不能降低自己的学术水准。前不久,许子东将自己的直播课堂集结成书,出版了《许子东现代文学课》。但他明白,自己作为一个讲授中国文学的老师,完整“交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档全新的音频节目——《20世纪中国小说100讲》。他将在接下来的一年,用100集的时间,讲述100部小说,回顾整整100年的中国文学之路。 赞 (0) 相关推荐 常读文学小说可提高心智 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阅读文学小说或可提高成年人感知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这是驾驭复杂社会关系的一项关键技能.相关研究发表于<科学>杂志上. 研究者根据心理理论进行了5项实 ... 独家 | 芮瑞娜:研究术语问题的过程本身即体现跨文化研究的思路 · 编者按· 芮瑞娜(Lena Rydholm),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语言文献学系中文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主要为诗歌.小说.文学理论.语体风格理论以及跨文化理论. 中国的虚构文学理论在 ... 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 一.研究者的阅读能力与层次:t1.阅读能力:t 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首先要过的是文字关.因为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只有多方面掌握古代语言的文字.声韵.语法等知识,能够自如地阅读古 ... 「润之兰 • 文学纵横」第2期同题:云水间 / 吴相渝 云 水 间 作者/吴相渝 一转身就作别了昨日的云 一低头就迈入今生的湖泊 岁月一抬头就放下爱恨悠悠 越过万水千山 -- 秋日正好 有多少悲悯与懂得 就有多少宿命与轮回 吴相渝,青年诗人,新媒体策划运营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制陶者 匠人系列之--制陶者 安徽怀宁 吴延洲 陶瓷是怎样发明的,有人大胆猜测:古时,先民们,在取水时,没有容器,于是有聪明的人想出,用泥作胎放在竹器里,这样到河边取水,可取水时,依旧没有用,非常愤怒地将泥 ... 历史学者如何真实还原乾隆帝的一天 | 专访吴十洲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北京紫禁城. 去岁的腊月雪和新年的正月雪,几乎洒遍了帝国的大江南北,引得龙心大悦.凌晨四时许,55岁的乾隆皇帝起床,开始了一天忙碌的日程-- 这一天,是乾隆帝在位六十年间平凡的 ... 吴庆洲:华夏珍贵遗产 导读 2020年9月22日下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承办的"心系洪灾中的城乡遗产--我为灾后遗产修葺出点子"学 ... 吴野洲花鸟画作品20幅 笔墨丹青新视角2018-03-26 05:33:00 吴延洲:诡异的猫 诡 异 的 猫 安徽怀宁 吴延洲 猫何以与鼠为敌,人类编了一个传说,当年为了把十二天干各配一个吉祥物,俗称十二生肖.喜讯传来,动物们都在行动.猫和老鼠是好朋友,于是相约一同前往,就在出发前的晚上,老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织布者 匠人系列之--织布者 安徽怀宁 吴延洲 小时穿的衣服是家织的土布,俗称"老布",由自家种棉.弹花.搓条.纺线.织布.染色.再剪裁成衣.其中弹花和成衣找专业的匠人外,其余的环节均由 ... 吴野洲先生国画花鸟赏析! 大可写意2019-09-15 13:04:52 吴野洲(1904-1997)国画家.字荻声,江苏吴江人.为山东齐鲁书画研究院菏泽市分院名誉院长.吴野洲早年从学于浙江桐乡老画家仲光勋门下,曾先后在江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