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 古代男子为什么留长发和胡须?

/有奖读书,请从公众号菜单进入/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夏侯惇的名字应该不会陌生。夏侯惇是曹操手下的猛将,他的勇猛在整个《三国演义》当中是屈指可数的。在原著第十八回当中,夏侯惇在徐州迎战吕布手下的将军高顺,两人大战了几十个回合,高顺敌不住夏侯惇,仓皇败回自己的兵阵。夏侯惇就从后面追赶,快接近高顺兵阵的时候,高顺阵中的一名副将——曹性射来一支箭,正中夏侯惇的左眼。夏侯惇疼痛难忍,大吼一声,伸手就把箭拔了出来。箭头是带倒勾的,夏侯惇这一拔,连眼球也拔了出来。看着血淋淋的眼球,夏侯惇大喊道:“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就一口把眼球吃了。夏侯惇的这一举动,吓傻了射箭的曹性,他呆在那里忘记了逃跑。被夏侯惇冲进阵中,直接杀了曹性,为自己报了这一箭之仇。

虽然这是小说中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不单单表现了夏侯惇的勇猛,还从侧面阐明了古人的孝道观点。这个观点就是《孝经》里面强调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包括毛发和皮肤都是父母赐予的,孝敬父母就要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发肤开始。在这里,古人把爱护自己的身体,上升到了孝敬父母的高度。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古代的人都非常爱惜自己的头发,男人终生留长发,过了五十岁之后还留胡须。

夏侯惇的事迹是小说虚构的,类似的事迹历史上是有的。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个文学家叫做范宣,在他小时候,有一次在茶园里干活,不小心把手指弄伤了。范宣就哭了起来。有人嘲笑他怕疼,没想到范宣非常严肃地告诉对方:自己不是怕疼,自己是因为伤了父母赐给的身体,伤了父母的心才流泪的。就是凭着这样的孝心,范宣成了非常有名的大孝子。

珍爱自己的身体,为的就是不让父母伤心。在古代,不让父母伤心的要求,还包括品德。这就要求人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多做好事为父母扬名。不能去做坏事,更不能做恶人,以免给自己的父母招来骂名,让自己的父母蒙羞。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叫管仲。他家里很穷,常年为了吃饭穿衣发愁。他的朋友鲍叔牙非常富有,鲍叔牙就经常接济管仲。后来鲍叔牙出本钱,带着管仲一起做生意。每次分红的时候,管仲都会多吃多占。鲍叔牙的家人看不惯,就到鲍叔牙那里告状。谁料鲍叔牙却说:管仲要赡养老母亲,多拿是应该的。虽然鲍叔牙体谅管仲,但是管仲的名声却越来越坏了。后来,管仲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老人就训斥管仲说:“鲍叔牙是个好人,我们多亏他的帮助,你怎么能欺负他呢?”管仲听了,觉得非常惭愧,就离开了鲍叔牙,投靠了齐国的公子纠。后来在鲍叔牙的力荐下,管仲做了齐国的宰相。最终成了名留青史的大政治家。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古人把爱惜自己的身体,注重自己的品德列为了孝敬父母的行为准则。在《弟子规》当中,把这两个要求总结成了两句话:“身有伤,贻亲忧。徳有伤,贻亲羞。”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假如身体受到伤害,就会让父母担心;假如品德有欠缺,就会让父母蒙受羞耻。

乾訸书苑有奖读书活动

增加"学力"可兑换奖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