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二冉”足迹
为缅怀先贤的历史功绩,笔者以实地走访、资料查考、寻根问源等对故土绥阳冉琎、冉璞那段尘封的峥嵘岁月作了一次长长探寻,并记录在案整理成文于之敬仰。
毅然出山
冉琎、冉璞,史称“二冉”。南宋末年是国运衰微的年代,兄弟先后诞生在播州(今遵义市)绥阳县洋川镇诗乡门村原青山村平母台。平母台原叫平木台,因琎、璞兄弟一为前母所生,一为后母所生,冉母贤淑,明达事理,待琎如己生,视兄弟如一人。由于朝庭腐败,匪患四起。一天二冉的母亲得知土匪将到青山抢劫的消息,便藏好东西,带着两个儿子同邻居一道向深山挺进,以避侵害。冉母为了走得快一点,把大几岁的冉琎背着走,把自己亲生的冉璞牵着走,由于走得慢而掉队了,母子三人在离家不远的坡地上被土匪追上了。土匪见到眼前的妇人把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牵着走,把八、九岁的孩子背着走,土匪问其原因,冉母回答大王:大的个孩子是前妻所生,前妻不幸亡故,我进冉家门生了小儿子,丈夫不幸死了,我这样做,一面是为了完成丈夫痛爱儿子的心愿,一面也被免人们说闲话,要请大王可怜我们母子,发发慈悲,放我们一条生路,以永远不忘你们的恩情。土匪听了而为之感动,不仅没有伤害他们,反而还给他们三人一些银两,让他们好好生活和让孩子上学读书。还有一事,当冉母给两儿作棉衣时,给冉琎穿的内瓤是棉花,给自己生的冉璞穿的内瓤是野棉花。教书先生发现冉璞叫冷,去问冉母才得知其故。冉母还经常督促他们两弟兄在撒柴灰的地上写字绘画。因此,当地人遂改平木台为平母台。平母台是个环境幽美、风景雅丽的地方,四面峰峦、长满山林,争奇竞秀。冉氏所居的小院子,坦荡如砥,前有炉山、冠子屏照,后有山泉飞崖锦瀑,左萦右抱,是读书、练武、养怡情操的好园地,其家是一个“耕读传家”的家庭。明代铁成吟道:“旧俗相沿重读书,家家种树绕茅庐。高低水田明如镜,深浅云林可绘图。幽处自应人罕到,空山谁听鸟相呼。不知画地为军阵,可有当年琎璞无”。此诗可见证这里的风情。二冉少年时代一起就读于播州学堂,兄弟俩情深义笃,聪颖勤奋,刻苦读书,才智过人,得到乡邻的称赞和老师的夸奖,他们不但学业优秀、学识广泛,而且还常在一起探讨军事问题。青年时代的冉琎、冉璞,遍游蜀川名胜和关隘重镇,在目暏了南王朝弊政和官场的腐败后,断然回到故里,隐居山林,兄弟俩躬耕自给,饱读诗书,培育后代。冉璞的儿子播州解士冉从周,于理宗嘉熙二年(1238)考中进士,乃黔省历史上首位进士。二冉兄弟平时相互砥砺,深研行营布阵之法,成就了文才武艺,史称“有文武才”。当时播州宣慰使杨文得知二冉有文武之才,多次邀其出山辅治,兄弟俩坚持不出。但是他们并不是那种不问国家民族兴亡,借隐居而沽名钓誉的隐士,那时,他们正处在蒙元与南宋战争对峙时期,因此,也密切注视着山外战争局势的发展,也随时准备出山报效国家,报效养育他的各族人民,所以屡次谢绝地方势力的聘请。就在二冉隐居平母台山中过着恬静躬耕田园生活的日子里,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南宋赵昀湍平元年(1234年),蒙古约南宋联合攻金,南宋率精兵和军粮助蒙,当年金政权灭亡,然而蒙古毁约,使南宋与蒙古正面处于冲突状态,宋将孟琪如约前去接收原被金占领的河南地区的开封、洛阳、归得三京时,蒙军则决开黄河大堤水淹宋军,并用武力阻止宋军收复河南诸地,从此,揭开了蒙古与南宋之间的战争序幕。随后,蒙古曾多次派兵侵宋。蒙古军队在皇太子阔端的率领下,向四川大举进兵。二冉听了入侵四川一线的蒙军,于1236年攻占成都,直逼重庆,而南宋军队节节败退,丢城失地的消息,立时心急如梦,难鸣内心的痛苦和忧愤,立誓要把称霸世界的侵略者埋葬!
面对十分严峻的形势,为了保卫半壁江山,南宋朝廷于宋理宗淳佑二年(公元1242年)起用抗战派将领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负责主管全川军务。余玠受命后,以保卫全蜀为已任,他开赴重庆设招贤馆,广纳群贤,以抗击蒙军。冉氏兄弟闻其招贤之举,内心充满了一展平生报负的激情,相与曰:“是可与语矣!”他们深知蒙军破川后,势必将继续南下,故乡播州就免不了遭受战火峰烟的洗礼,自己以免不了要当亡国奴,国家也会灭亡,令他们忧患如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于是,穿上草鞋,带上干粮,毅然出山。不辞路途迢遥,跋山涉水到重庆,走进重庆招贤馆拜见余玠。余玠素闻二冉才略,以上宾之礼相待,给他们安排宾馆食宿。二冉为了抗蒙的大业才来投奔余玠的,虽然他们对余玠的贤名久闻,但余玠是否真的象传闻那样抗蒙意志坚决,他们还要亲身观察体验一段时间,又由于他们是从贵州山来的,颇引起慕府一些人的不同看法,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好采取暂时不露深色的策略,并暗中收集蒙军情况,认真审度局势,因而居住数日对抗蒙大事无尽一言。余玠见此,便亲自主持送别宴“厚遣以谢”。席间,众座客纷纷发言陈述其抗蒙谋略,唯冉氏兄弟一言不发。余玠用隐讳的语言旁敲侧击地试探他们,但亦无收获。这种反常表现,终于引起余玠的注意,并按自思忖:“他们(指二冉)是在看我是否真心抗蒙,真正能够容纳招聘抗蒙志士呵?”余玠不仅没有把他们“礼送出境”,第二天,余玠便给二冉兄弟另外安排了住处,每天只见二人对坐,用石灰在地上反复构画山川城池和关隘防守之图,经过十多日的深思熟虑的谋划,终于酝酿成熟了抗蒙方略“钓鱼城之策”,于是才请见余玠进言:“观察天下之势,立国于北方者,持黄河之险;立国于南方者,持长江之险。四川在长江上游,如蒙军得蜀,顺江而下,则临安难保,南宋危矣!故蒙军南下必先取四川,钓鱼山扼嘉陵江、渠江、涪江之口,三江汇处,岩岸陡峭,绝壁千仞,易守难攻,若徙合州城于钓鱼山,积蓄粮草以守,远胜十万大军,这样,西蜀可保无孚矣!”。余玠听了大喜,高兴得从座位上一跃而起,拉着二冉的手说:“你们正说到我的心坎上了,要抗击蒙军,我一直未筹思出良策,先生这一说果然是有识之士!”话说到余玠的想法之处,兄弟俩又畅怀表明态度:“当今之势蒙古铁骑咨乃横行,人民惨遭蹂躏,有志之士莫不以抗蒙为已任,我们兄弟得明公礼,一直想对抗蒙大业作一点贡献。
但对众人的意见不敢苟同,敢献鄙见于明公之前,要保住西川的安全,不就是要另筑合州城(今合川)吗?”余玠充满激情地说:“我本来就知道先生不是孤陋寡闻之人,不是那些知识浅薄的人可以比拟的呵。你们设此良策,我将原原本本地上奏皇上知道。”余玠把迁徙合州于钓鱼山的川江防御布置和奏章,派人秘密送南宋的都城临安。不久,皇帝的诏令下来了,招授冉琎“为承侍郎,权发遣合州,璞为承务郎,权通判州事。”迁途合州的事,琎璞二人全权负责,并负责办理修建合州钓鱼城的事宜。
筑城抗蒙
朝庭令下之后,举府愕然。幕府中有的人曾希望在余安抚使之下捞个一官半职,结果却任命了二冉,于是有的惊愕、愤怒,有的骂娘、起哄,对冉琎、冉璞很不友善,都认为二冉是从贵州山来的,办不了什么事,任非其人。余玠听了这些议论非常生气地说:“假若迁城成功,四川百姓安宁,那是托皇上的洪福,假若迁城失败,由我余玠一人承担,不要你们分担任何责任。请诸位先生不要干预此事!”余玠坚决支持二冉:“守蜀之计在于守合州,守合州之计在于守钓鱼城”的策略,迁徙合州之事遂定了下来。
南宋淳佑三年(1243年)冉氏兄弟亲自组织指挥当地军民錾山填谷,采石运土,因山为垒,以谷为池,在钓鱼山构筑钓鱼城。钓鱼城就是中国四川省而今属于重庆合川东五公里的地方,史载,鱼山为四十里。此山的最高海拔仅三百九十一米,山顶可“使用面积”仅二点五平方公里,它三面环水,周围无更高的山崖可倚,可算是一个石头疙瘩的石头城,仍要借助小船或快艇三回五转穿流破峡驶向合川码头。二冉在这故有“三江迭水开天堑,千嶂排云控蜀疆”的三江汇合处和山势挺拔、形势险要的山上,建筑山城防御体系,是要付出代价的。据传二冉系土家族人,本身具有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他们不畏工程浩大,与合州民众一起,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终于在钓鱼山上筑成坚不可摧,雄据西南的军事重隘,其主体工程达八公里的内外两道城墙,它凭借悬崖绝壁,以当地的红色砂石条垒砌而成,墙高15米。墙顶用石砌成的跑马道,可容 三马并行或五人并进。城墙外侧,有高两米的垛口并建有了望台,用以观察敌方的活动,垛下的方形射洞,以射杀来犯之敌。在城墙上,还依据山势构筑有墩台和炮台。整座城墙,由护国门、奇胜门、新东门、小东门、青华门、始关门、镇西门、出奇门等八道坚固的城门联接面成。同时,还修造了栈道、暗道、帅府、军营、较场、点将台、水军马头、火药制造作坊、粮仓和农耕建设,并以合州(合川县)的钓鱼城为中心,所建云顶、运山,大获、得江、白帝、青居、苦竹隘、天生等(当时人称八柱)十余处天池和90多口水井,清人洪成鼎来此曾记载道:“山顶就有十五池,九十九井。”同时,还建有两道排水暗河等坚固的军事生活设施,可容纳军民十七万人,宋军并在城内聚兵种地囤粮,以城为根据地,“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收粮运薪,以战以守”,决心坚持长期的抗元斗争。
到了公元1258年,蒙古军东征西伐,在攻占了欧州,亚州(包括今巴基斯坦、俄罗斯、匈牙利、伊朗、伊拉克等国领土)约40多个国家的地区之后,由称“马上天子”,“上帝之鞭”的成吉思汗之孙蒙哥大汗,所向披靡之势向南宋扑来。他们兵分三路大举入侵南宋:一路由忽必烈引张柔攻鄂州(湖北武昌县),塔察攻荆山(安徽怀远县),以分散南宋兵力;一路由兀良合台率交(安南)广(广西)兵北还,会攻鄂州;一路由元宪宗蒙哥亲率御营军四万,号称10万,由六盘山引营(甘肃固原县)分攻四川。然后三路大军会师鄂州,顺江南下,攻临安(杭州),以灭南宋。蒙哥汗进攻四川,。遭到四川军民的英勇反击,但在短短的十个月中,便攻陷了成都及西北54个州府。这时,蒙哥派南宋降将晋国宝到钓鱼城招降,钓鱼城宋将王坚拒绝,并将晋国宝处决于钓鱼城阅兵场。蒙哥震怒,于1259年正月,迅电挥师南下,抵达离钓鱼城只有50公里的武胜山,俘合州旧城男女数万人,夺取宋军粮船400艘。接着这年的二月,蒙哥汗率元军由渠江鸡爪滩渡江,直扑向钓鱼城,以破屏障,在钓鱼城守将王坚、副守将张珏指挥下,蒙军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半年中先后打退了蒙军两百多次进攻,并收复了泸州等失地,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元朝新政对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军粮草不挤,军中疫病流行,先锋大元帅汪德臣被飞石击死于钓鱼城下。因此,蒙哥汗在屡遭挫败的愤急之下,决定于这年的七月中旬倾师出击,与钓鱼城宋军决一死战。为了弄清钓鱼城及宋军虚实,蒙哥汗令士兵在离钓鱼城五百米的脑顶坪,筑一座想高过钓鱼城的土台,并在土台上栽一根桅竿,便让人爬在居高临下的竿上了望城中的动静。蒙哥汗一面派兵登台攀桅了望,一面亲擂战鼓指挥攻城。攻势刚展开,攀桅士兵爬到竿顶,宋军守将王坚早有防备,以石炮猛烈轰击,不仅脑顶坪阵地台毁桅断,士兵身殒,而去脑顶坪了望的蒙哥汗猝不及防,当场被飞石击中而身负重伤,气息奄奄,由蒙古亲王莫哥、承相史天泽即收拾残局,又护蒙哥回营,数日后死于军中。蒙哥,曾率军进抵翰罗思,先后征复大理,今伊朗境内的大刺夷和今伊拉克境内的报答等国,在1251年被拥戴为蒙古大汗。他的死和钓鱼城大捷,成了当时影响世界政治军事的大事件。
蒙哥汗死攻钓鱼城堡,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他的断魂之处。蒙哥汗之死这就破除了蒙古铁奇“上帝之鞭”不可战胜的神话,引发了蒙古王族内部争夺汗位的冲突,因而导致整个欧亚战局的改变。蒙哥大汗临死前,还咬牙切齿地对众将说,城破之时,定要血洗,将男女老幼灭绝,把钓鱼城化为齑粉,为他报仇雪恨。蒙哥汗临死时,蒙古军队正与支援叙利亚的埃及军队苦战,由于蒙哥大汗和先锋元帅汪德臣在钓鱼城战死,极大地打击了蒙军士气,由此蒙古各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汗位之争。蒙古诸王为争夺大汗位,纷纷从欧州和西亚各战场撤军返回。留守漠北阿里木哥即增兵图谋汗位。进攻湖北鄂州蒙哥的四弟忽必烈和进军湖南漳州的塔察尔得知蒙哥汗被战死这一消息,匆忙与宋军约和,率军北还,并还抢先于1260年3月在开平(今多伦西北)宣布继大汗位(即元世祖)。与此同时,刚刚征复叙利亚的蒙古劲旅旭烈兀,在大马士革得到急使专程送来的蒙哥汗被战死的报告,也放弃了进军埃及和非州的计划,留下部将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自己率大军火速回归本土,埃及于是趁机出动十二万大军,与仅有两万人马的怯的不花战于耶路撒冷北面的云迦利平原,蒙军几乎全军覆灭。总之钓鱼城大捷,使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得以再延国运三十六年,同时,也有力地支援了被蒙军铁奇蹂躏的亚洲、欧洲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打破了蒙古汗国并吞亚州,侵占欧州的梦想,拯救了欧亚文化,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千秋敬仰
钓鱼城面环三江,危崖拔地,地势险绝,乃巴蜀要津。自钓鱼城建成后,历经战火考验,在多次大小战斗争中固若金汤。宋军以钓鱼城为根据地,先后与蒙军抗衡达36年之久,直到南宋朝廷灭亡。这个坚守三十六年、大小二百余战的奇特城堡,全凭当时军民按照“二冉”谋略合力构筑的永久性城堡。在人们的感觉中,整个钓鱼城简直就是一个石头城,是用近十年中建成的,有的说她是一座古城,确切地说她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原装”的英雄名城。二冉兄弟帮助合州人民抵抗蒙古军队的侵略,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英雄赞歌,理所当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怀念。钓鱼城是迄今为止在国内保存最好的宋代古战场遗址。后人们为了纪念先贤,在合州修筑了五贤祠,拱塑了在抗元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余玠、冉琎、冉璞、王坚、张钰的塑像。二冉的事迹载入《宋史》。明崇祯年间,绥阳知县左懋颖在县城西创建“二冉祠”,春秋祭祀,遵义亦建有“二冉祠”。钓鱼城始建于1253年,成为中华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名震中外,曾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苏联一伟人赞誉冉氏兄弟“挽救欧亚文化,名垂千古”。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在视察钓鱼城时,挥豪写下了“横扫欧亚无敌手,一代天骄折鱼城”的题词。1989年10月,国际古战场学术讨论会在四川召开,对二冉的历史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了迎接国际古战场会议在四川召开,古城垣已按原壮修茸一新。我国着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专程到钓鱼城考察,对二冉的丰功伟绩赞叹不已,他即兴创作了《钓鱼城怀古》一诗,诗中赞道:“瑰奇蒙哥尚有城,危崖拔地水回萦。冉家兄弟承璘蚧,蜀郡山河壮甲兵。卅载孤撑天一线,千秋共仰宋三卿。贰臣妖妇同祠宗,贵恨分明未可平”。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起,将余玠及二冉刻石碑祀其内,是后,合川县人民政府正大力保护维修钓鱼城历史文物。总之,就把二冉兄弟列入了南宋着名人物之列。
公元1253年,大有作为的余玠,在领导抗蒙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却遭到南宋朝廷投降派的迫害,而被迫自杀,以死抗廷。同时,冉琎、冉璞也遭到投降派的陷害,便卸职回到故里。余玠死后,钓鱼城将领王坚(余玠的后任)、张钰仍依靠二冉领导修筑的钓鱼山城防御体系,继续坚持抗元斗争,狠狠打击了蒙军,钓鱼城获大捷。钓鱼城在战争史上孤城奋战数十年而未攻克是罕见的,但在钓鱼城攻防战的整个过程中,南宋政权一直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朝廷上下耽乐于临安,加上奸倭弄权,黑白颠倒,对累立奇功的钓鱼城守将王坚,被听信谗言的理宗调离他处,削去了实权。此时的南宋已成为临安最弱小的朝廷。那时,蒙元朝已吞卷南宋半壁江山,形成对京城临安腹心地带战略包围之势。1276年临安陷落,南宋恭帝被俘北去之后,南宋灭亡。但钓鱼城守将张钰和军民并没有因都城失陷动摇半分,而以城自为战的宏大气魄雄居巴蜀。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之久,倾蒙古全国之力,合攻钓鱼城,守将宋立见大势已去,遂向蒙军提出:在保证不杀城中一人的前提下,方可为投降的条件。蒙军忽必烈考虑再三,想到这座钓鱼城攻了几十年都没有攻下来,加上元朝初立,为了收买民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准其所请。至此,钓鱼城才属于蒙军。当时投降还传出城中粮尽,易子难食,所以不得不降,但实际并不是那样情境。到最后一任合川安抚使、钓鱼城主将王立磪反其道而行之,在其长期将与敌方保持密切联系的熊耳夫人(被杀元将熊耳之妻,笑为内应)为“义妺”置于身侧,其被腐蚀与策反的行迹是显而易见,实际上在熊耳夫人的策动下,便向元安西王朝李德辉竖起降旗,至此结束了钓鱼城军民守城抗战三十六年的光荣历史。这与21年前在阅武场上王坚斩晋于死相对立。此事也说明,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而滋生的腐败也是丧失政权的严重问题,但钓鱼城却威然屹立于钓鱼山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先贤名垂青史,彪炳千秋。
冉琎、冉璞兄弟在余玠遭到宋朝廷投降派的谗害,而他们也同样受到陷害便卸职回到故乡。他们兄弟俩眼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惨遭蒙元铁骑蹂躏,心里非常悲痛和愤怒,积郁难平。这时他们已是五、六十岁的人啦。冉琎忧病交加,是年病逝,死后葬“在城西朗里七甲凤凰山下汪家院”。冉璞于1260年,闻听蒙军败于钓鱼城的消息,就在故乡狂欢而卒。他死后遗骨葬“在城西南朗里徐阳台。”这是《绥阳县志》记载的,还记载“凤凰山,在城西三十里,形如飞凤,故名。下有冉乡贤墓。”嘉庆五年,邑举人周霖,过其墓,石椁中,广可容一人,遂窥之,棺髹漆如新,以铜环双纽悬石盖下,前署金字,为冉琎名,始知是先贤,令掩其石而封之。后被牧人掘毁。清贡士梁嘉树募修。清代诗人,山东布政司王作孚(本邑石堆窝金承人)赡养冉琎墓后,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写下了《至蒲老场坊访冉琎墓》诗:“名士唯留土一堆,荒山大塚长蒿莱。若非书史当年笔,谁识先生此夜台。千古智愚同一梦,缅怀芳躅不须衰。蒲老场头寻往事,钓鱼城畔忆贤才。”由因冉氏子孙均居外地,无人看管,年代已久,该墓右门被毁,成了空空的石“深基”墓,让人们躲雨、玩耍之地。1984年《遵义地区文物志》载:“现年80岁的绥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文化成老先生说,五十年代初,他曾亲眼见过该墓残止封土犹存。”1954年,因兴修水利,就去挖墓取石,并在原深墓挨近一墓中发现金簪一件,玉器18件。金簪当时拿到遵义卖了,玉器每户分一块,阮发元分的一块是卖给绥阳三建司李发杰的,现存陈列室内。该墓在两层门中夹立一碑,写有“播州长官中尉(约)”,门上还有锁。该碑约有50公分宽,一米长,先后用来搭桥走路。墓石除用于水利外,有的打成碓窝、石磨,还有没有用的。1992年,绥阳县文化局向县政府和市文化局写了调查报告,申请二冉墓列为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年,“县政府研究,省文化厅出资,将冉墓迁往县城郊天台山麓,合墓为一。”在调查和报告中记载:“冉琎、冉璞墓是挨近分墓葬在一起的,各自立有石碑,坐东向西,面对将军山。石室墓(暗室)髹漆棺以铜纽悬于墓顶,棺档署冉琎、冉璞名。”1993年2月县政府迁墓又称:“二冉死后,葬于本县蒲老场五星村凤凰山麓,墓穴为二,石室悬棺。”2012年7月,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以及宣传动员组的同志,赴蒲老场高坊子村汪家院即民胜村民组对宣传二冉作了调研,并提出建议,要在原地修茸二冉墓,既符合历史,但不能合墓为一,必须分建,同时,还要创建“二冉祠”,以便更好地宣传二冉的风范。相传,冉氏祖辈的故居,在大溪河中游“冉家河”,当时,“冉氏故居十八梯”远近闻名。二冉从合州返乡,曾住在儒溪凤凰山下。凤凰山形如爬山凤,由此,右侧的山沟取名凤凰沟。凤凰山右有石笋,左有金鸡,是一线靓丽的风景。二冉从小对儒溪和凤凰山就有很深的感情,他们从平母台下山就到了双龙桥,再步行到蒲老场的“儒溪书院”读书,由于勤奋好学,学向大增,还给学校题了“入德之门,人文慰起,三畏九思,必由是路”的牌词,很得老师王芝瑞的夸奖其佳作流传世代,激励了数代人向着光明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