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旁左右痛
陈修园治脐旁左右痛主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者,乃是使用经络辨证,而归咎于冲脉为病:“冲脉当脐左右,若为寒气所凝,其冲脉之血,不能上行外达,则当脐左右而痛。”(《时方妙用》)
余信而从之者,迭经验证也。如治一女患,14岁,脐左疼痛,住院二十余日,屡用中、西药物乏效。来诊时疼痛较剧,弯腰紧捂痛处,呻吟不已。投以先师经验,本方加橘叶10片,服1剂,疼痛缓解,服3剂而痛止,迄今十余年未复发。
而陈氏治脐下痛主用真武汤及桂枝汤加附子、茯苓者,乃是六经与脏腑辨证相结合,而归咎于“少阴水脏、太阳水腑虚寒,不得阳热之气以施化,致阴寒凝结而痛”(同上书)。
1951年秋,余因公涉冷水,又食生冷之后,小腹剧痛,控引睾丸,遂验证陈氏经验,服真武汤1剂,几小时后疼痛渐止。
此外,陈氏调经,推重温经汤:“《金匮》温经汤一方,无论阴阳、虚实、闭塞、崩漏、老少,善用之者无不应手取效。”(《女科要旨》)陈元犀则径谓本方“过期不来者能通之,月来过多者能止之”。
余之二嫂,三十余岁,患崩漏,迭服中药乏效,余径用本方,数剂而痊。益叹陈氏之书,发皇仲景微旨,语无虚发,简切实用,岂可因其通俗易懂而忽视之!
又如唐容川治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者,推重小柴胡汤,何以故耶?盖因此等久咳,其病机多为外寒内热,肺胃证候特别明显:“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素问·咳论》)是以治疗三焦咳者,尤当于肺胃上求治法。唐氏深悉此中真趣,宣称“兹有一方,可以统治肺胃者,则莫如小柴胡汤……盖因小柴胡汤能通水津,散郁火,升清降浊,左宜右有,加减合法,则曲尽其妙”(《血证论》)。余因反复验证唐氏经验,屡用不爽,遂将小柴胡汤作为治疗久咳不愈之通剂。
再如先师陈鼎三先生治肾气虚寒之脐中(神阙穴)痛,用真武汤加胡芦巴,余亦屡用不爽。如曾治一护士,三十余岁,体素弱,脐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中、西药物治疗乏效。余用先师经验,攻效甚捷。(余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