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理解程派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文章来自网络)

要想唱好程派,首先要正确地理解程派,了解程派唱腔的特点和掌握程派唱腔的演唱技巧。

正确地理解程派

程派是 “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创始的,风靡几十年的京剧艺术。其唱腔“挺拔秀丽、柔里有刚、刚柔相济、藕断丝连、若断若续”,深受广大程迷的喜爱。

那么为什么说要“正确理解程派哪”?因为现在有人学习程派不听程砚秋,就象有人学裘派不听裘盛荣一样。有人学习程派肆意地夸大程派的喉音,就象有人学习马派,就一定要大舌头。现在许多学习程派者把程砚秋大师唱法技巧中某些微妙的特色随心所欲地夸大、拉长、加重、加强,刻意地使用喉音和嗽音,一味地求粗求响,故弄玄虚,制造怪癖,标榜这是程派的正宗原味,反而把程先生自然流畅、声情并茂的唱贬成了不象程派。你可能喜爱某些演员甚至是其追星族,但你要是真正的喜欢程派,首先就要研究程砚秋,去“寻根求源”。我的意思不是不让你听别人的唱 ,不让你去模仿别人,是让你正确理解程派是什么。

以前艺术流派的出现是艺术昌盛的标志,也是京剧发展之必然,流派的形成正是由精到通,由通到变进而创新。

流派产生如是,学习流派也如是,掌握要领是根本。走江湖的三、四流演员,往往夸大流派的缺点,哗众取宠。
如尾音砸夯是梅派,闷着嗓子唱是程派,扭腰摆胯是荀派、露胳膊挽袖子是尚派,即使举动惟妙惟肖,只有外在形态,缺乏内在创造,也是没有角色气质的。因此,学流派切忌这种华而不实,糟蹋艺术的恶劣作风。个性张扬是流派的特色,但是流派艺术绝不会是个怪物,不要把它唱的怪怪的。
唱好程派应该把最美的音色亮给听众,而不是故意闷着嗓子,把声音憋粗,瓮声瓮气。

程派艺术知识点

程派唱腔,有较为独特的发声方法,尤其在“嗽音”、“脑后音”的运用上,形成了程腔沉郁、凝重的艺术特色。“嗽音”,是一种气顶喉头振动声带的发音,原本在旦角唱腔中很少使用。

程先生在老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嗽音”到旦角唱腔中,使腔在嗓子眼里转悠,含而不放,耐人寻味。“嗽音”运用是否得当,全在于气的控制。气小,“嗽音”出不来,过了,就会形成“砸夯”。

程派的“鬼音”,在于发声方法与演唱方法上。所谓“鬼音”,属于共鸣范畴,多使用于闭口音,共鸣位置往后移,也就是所说的“脑后音”。程先生吸收了老生“脑后音”的特点,共鸣位置移后,用气提起来唱,增强了唱腔的力度、厚度和凝重感。

程先生并不是一味地闷着唱,而是运用气的力量与发音部位的控制相结合的演唱方法,使声腔凝重、深沉,具有一定的立音和厚度,找出共鸣位置,再适当地加以抑扬顿挫、吞吐收放,形成独特的程腔艺术。

程腔的特点(1)悲剧人物哀怨、坚贞、缠绵;(2)发声方法、吐字行腔独具匠心。程派唱腔中,完全可以使用亮音,但使用时必须注意,亮音要有厚度和力度,不能虚飘贼亮,这样的亮音才能与程腔沉郁、凝重的风格和谐统一。

程派的唱,非常讲究用气,即用丹田气托着唱,不宜用胸腔呼吸的方法,着力点不在喉头,声带必须保持松弛状态,疲劳点在于用气上面。一出戏唱下来,要感到后颈发麻(脑后共鸣),小腹空荡(丹田用气),嗓子并不觉得如何疲劳。

程腔强调气的运用,不仅高腔要气足神满,就是低腔,尤其是那种细若游丝、绵绵不断的长腔,完全仗的是充沛的丹田气,音调虽低,但所费之气,却比高腔有过之而无不及。缺少或较少只用丹田气,往往难于体现程腔的美妙化境。

一口气不能无限,在行腔中必须留气口,要换气,偷气。程腔在气口上很讲究,换气、偷气不能明显,要使人难以察觉,好象一口气绵延不绝,以保持唱腔和情感的完整、流畅和圆美。

程先生对自己的唱腔,一向要求“圆”。他力求保持整个声腔的浑然一体,不见棱角,天衣无缝,流畅自如。程先生的“圆”,不仅对唱腔,就是念、做、舞、打,以及水袖等,都要求“圆”美一体。那种见棱见角的表演风格,一向是程派艺术所不取的。

要处理好程腔字与腔的关系,就要在四声准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唇、齿、喉、舌、牙五音部位,把字咬准,再加以吞吐收放、抑扬顿挫,务使字中含腔、腔中有字,两相吻合,音调分明。

字的演唱分头、腹、尾三个部分。字头未出口前,气要先上,暗暗蓄势,用气领字音,放出字头。至字腹,则气放足而音全出。字尾则徐徐提气,归韵收声。有的字,特别是喷口字,则需要运用气阻的方法,把气先提上去,蕴含不放,到一定程度时,带着字音,冲口而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