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分享稿

作者认为,运用正确的规则与技巧,通过阅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籍,从一名学生成长到与作者比肩,就是一个好读者能够达到的理想境界了。

这本书可以分为三大主题,五个部分。

主题一:对于阅读艺术的介绍。
主题二:对于不同阅读层次的介绍,其中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层次从前到后是渐进包含的关系。
主题三:对于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技巧。

一、阅读艺术概况:
这里可以用三个比喻代表作者对于阅读的观点。
1.作者是投手,读者是捕手,书是一只球。投手把球投出来,捕手要运用自己的主动性与技巧,将球接住。对于主动性,其核心在于基于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说到解决问题,作者将书籍比喻成一位缺席的老师,当读者举手提出问题,书籍不会直接说出答案,因此,读者需要知道如何阅读,才能真正读懂。

3.要读懂一本书,就像解构一幢精美的建筑。读者看到了它壮丽的外表,进入了它辉煌的大厅,穿行在楼层之间,看到每个房间的独立与统一,了解它的过去与未来。欣赏建筑有层次,阅读同样有层次。

二、阅读层次:
1.基础阅读:
对于基础阅读,其主要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读者需要能够通畅地理解书中每句话的大致含义。基础阅读是任何阅读的基础,可能有同学会以为,这有何难?可是如果我交给你一本《论语》,或者一本原版《圣经》呢。

2.检视阅读:
对于检视阅读,其主要问题是,「这本书在谈什么?」检视阅读的定义是,「在有限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就像我们漫步到一家图书馆,被一本书吸引,如何才能确认要不要认真将它读完?

读者需要从书名、副标题、序了解书的主题,从目录了解书的架构,并且挑选一些章节试读,而开头一般是作者精心准备的,好结尾则代表着作者对本书的心血与自身的功力。

另外,检视阅读的另一层含义是对于一些有难度的书,在第一遍读的时候,对于困难部分不纠结,先跳过。

最近在阅读一些译本书籍时,我发现译者序更能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一本书。这或许是因为译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对书籍进行精炼介绍,而作者的序可能更关注于自己写作时的感受与思考。

另外,对于检视阅读,我可能更关心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认为这个主题很重要?」以及「这个主题和我有什么关系?」

3.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地阅读,一直读到吸收到了书中所有的精华。」

在这里,作者提供了很多的思路,告诉读者如何把对一本书的阅读做到极致。

读者需要搭建书籍的纲要,需要写出摘要,需要追寻作者解决问题的踪迹;另外,读者还需要找到关键字,找到作者的各种观点,找到作者对于观点的具体论述。

比如说,摘要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向他人介绍一本书。我对这本书的摘要是:

顾名思义,这是一本有关阅读的方法论。作者将阅读分为不同的层次,分析对于不同层次与类型的书籍,读者应该如何运用技巧,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一个优秀的读者,要学会如何在主动的阅读中,提出问题,运用技巧检索分析,对具体的主题,理解作者观点,更新自己的判断。

比如说,纲要不等于目录,目录是作者的思维方式,而纲要应该出自读者的大脑。

比如说,一个词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一个含义可以用不同的词表示,所以读者必须弄清楚那些关键字在具体位置的具体含义。就像「阅读可以放松身心,阅读可以广博知识,阅读可以助力成长。」一句话,三个「阅读」,三种不同的含义,分别代表了为了娱乐的阅读,为了获取资讯的阅读,与为了提升自我的阅读。

最终,在真正「读懂了」这本书的前提下(也就是开头说的,达到与作者比肩的水平),读者才可以负责任地评论这本书。

其实对书籍的评论,和平时互相对观点的评论有很多相似之处。

有人习惯于还没有听完对方观点,便匆忙反驳;有人习惯于偷换前提条件,移花接木;有人习惯于重复着本方观点,死守孤城。这样的评论是没有意义的,看似是为了胜利,其实只剩招架之功。

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学习,读者聆听着作者的教导,努力做到独立思考,有了问题或异议,主动向书本,向他人寻求答案,才是解决之道。

而如果读者说,「你的前提都没有错,推论也没有问题,但我就是不同意你的结论。」这时候读者只是不喜欢,而非不同意作者的观点。

以上都是阅读的规则,丰富了读者的工具箱,而要将这些规则变成艺术,唯一的道路便是刻意练习。所有的技能都一样,都需要先学会单一的规则,再把这些步骤连接起来,融会贯通,把注意力从单个动作逐步转移到目标上。

另外,对于阅读技巧,作者则主要提到了笔记,与阅读速度。而对于未提到的「主题阅读」、「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技巧」等,还待慢慢钻研。

最后,在浩瀚书海中找到那些适合自己的书籍,读起来吧。


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如何阅读一本书》

大家都在看:

半年总结2021

飞鸟集:1~100精选摘录

剁手的快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