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从胃痛便秘案谈寒热真假辨
先看医案如下:
肖某,女,24岁,2008年1月18日初诊。
患者胃脘痛3个月,加重7天。自述胃中痞塞难受,不能下咽干性食物,食后欲呕,大便秘结,已3日未解,微咳,有少量白痰,口干苦而多饮。平素四肢欠温,喜食热饮,7天前曾淋雨而感冒,自购“康泰克”等药服用,感冒渐愈而胃痛加重。月经量偏少,色黯,夹少量血块,经行腹痛,舌淡胖,苔薄黄腻,脉弱。陈老曰:此寒证也,令疏五通汤。
余甚迷惑不解,患者口苦、口干、大便秘结、苔黄而腻,当是热证,何予温散、温运、温补之方药?犹在踌躇之际,陈老又曰:此证服汤后苔当变薄,口苦、口干当减轻。
遂提笔书方五通汤如下:
桂枝15g 白芍10g 麻黄10g 干姜15g
炒白术20g 北细辛6g 苍术25g 厚朴20g
茯苓30g 猪苓10g 白晒参15g 法半夏15g
柴胡15g 枳实15g 陈皮20g 泽泻20g
炙甘草10g
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1月21日,二诊:服上方3剂后黄腻苔已褪净,胃痛、胃胀、口苦、口干等症状都有明显好转,大便日解1次。原方加广木香15g、桔梗15g,续服3剂,诸症悉愈。嘱以上方再服2剂,2日1剂,1日2次以巩固疗效。
【按】
五通汤乃陈老近年综合仲景小青龙汤、理中丸、平胃散、五苓散、四逆散五方加减组成的方剂,意欲由博返约,便于掌握,治疗五系寒证。此方可外散寒邪,内温阳气,补其虚损,通其滞塞之效,因可通调五系气血津液,故以“五通”名之。(五通汤详细讲解点此处)。
人体阳气虚则气血津液正常运行乏力,水津不化,滞而不畅,阻于少阳三焦,水津渗入气道,则咯白痰;阻于胃肠,阻滞脾胃气机升降,胃肠经脉挛急,可见呕吐,胃胀,胃痛;气滞津停,水液输布失常,不能下行,夹带胆液从其咽隘溢出,则见口苦;津液不能上承则见口干;便秘者乃津液不布肠道,气虚推动无力。
胃脘胀痛痞闷,呕吐,口干,便秘为脾系病变;咳嗽咯痰为肺系病变;月经色暗,夹块,经行腹痛为肝肾两系病变。法当温散、温补、温通,舒缓各系挛急经脉,通调气血津液,予五通汤于证始惬,故治无不效之理。
本案之口干苦而思饮,苔薄黄腻当如何认识?
陈老常说:现今临床所见寒证较多,寒热夹杂相兼证象间亦有之,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证象中分辨出寒热真假来,乃是临床诊疗难以掌握之处。
近二十年西医不论何病动辄输液打针,临床见到热证的机会大大减少了,平日所见十之八九都是寒证,即使所剩也是气郁化热,通调气津即可。
现在某些医生在临床上一见西医诊断属于某炎症,就大量使用清热解毒药物,明明是小青龙汤证,一见西医诊为肺炎立即改弦更张以《千金》苇茎汤;明明是肾气丸证的小便不利,一听说前列腺炎立即使用八正散加减。
临床因寒证误治者,比比皆是。
此案之口干苦而思饮,苔薄黄腻并非湿热内蕴,而是阳虚生湿,郁久化生浮热之征,舌淡胖,脉弱即是明证。
此浮热治不在寒凉直折,关键是温补阳气,流通气津,气行津布自无郁而化热之患,不治热则热自除。另外本方尚借麻黄、桂枝透散之性,导郁热出表,与《伤寒论》第46条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眠。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编辑|袁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