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220 出道即巅峰
NO.220
总之,杨绾当上宰相后没几天,还什么事都没干呢,朝中的风气就改变了不少。
这样的情况,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恐怕都是绝无仅有的。
《新唐书》中对此大加褒奖:绾以德服人,而人自化,可谓贤矣……
这就是杨绾的魅力!
这就是杨绾的影响力!
刚上任就取得了如此好的效果,朝野上下自然都对杨绾寄予了厚望。
而杨绾也没有让大家失望。
在用人上,他一改之前元载结党营私的陋习,提拔重用了一批跟他类似的德才兼备的君子。
比如老臣颜真卿。
颜真卿是在十一年前被元载排挤,贬出京城的。
当时元载为了独揽大权,要求群臣在向皇帝上奏必须先通过宰相,不准越级上疏言事,时任刑部尚书的颜真卿对此坚决反对,结果被元载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别驾,之后又辗转在抚州(今江西抚州)、湖州(今浙江湖州)等地担任地方官。
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是人才,到哪都有作为。
在地方任职的这些年中,颜真卿关心民间疾苦,注重社会风气,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
尤其是在抚州期间,颜真卿看到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漫溢,频频引发严重洪涝灾害,便着手组织民众建起了一条石砌长坝——后经增修,建成了著名的千金陂,既减轻了水患,又便利了灌溉,对当地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杨绾上台后,第一时间就向皇帝李豫举荐了颜真卿。
颜真卿就这样回到了京城长安,再次出任刑部尚书。
这一年,他已经69岁了。
颜真卿历仕三朝,以忠义刚正闻名于世,在当时名望很高。
毫无疑问,杨绾的这一做法在当时是很得人心的。
不过,在杨绾的心目中,人事的调整只是他宏伟蓝图的第一步而已,接下来他还打算对朝政方方面面的弊端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可惜,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
他本以为一切才刚刚开始,没想到却是结束!
他本以为即将迎接人生的辉煌,没想到迎接到的竟然是人生的死亡!
公元777年七月,正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杨绾突然中风,数日后就去世了。
对杨绾期望甚高的代宗李豫悲痛欲绝,忍不住哽咽着对群臣说:看来上天是不想让朕缔造太平盛世啊,不然为什么这么快就从朕的手中夺走了杨绾!
杨绾死后,宰相就只剩下了常衮一人。
常衮尽管颇为清廉,个人操守不错,但他性情急躁,为政苛细,既缺乏杨绾的才识和胸怀,更缺乏杨绾的魅力和威信,自然也难以有什么成就。
而经历了一系列打击的代宗李豫也早就没有了早年的锐气,对此也只是听之任之。
这段时间他的执政风格可以用现在的一个流行词来概括,那就是“躺平”——你们就爱咋咋地吧,反正我是无所谓了,也无所为了。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我充耳不问!
公元779年二月,曾经闹得河北大乱、让李豫无比头疼的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终于去世了,其侄田悦自立为留后,李豫尽管心中对田氏叔侄恨得咬牙切齿,却并没有再兴师问罪,而是本着“反正我治不了他,只能等天上打雷了”的佛系理念,第一时间就下诏承认了田悦的地位;
当年三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被都虞候李希烈(李忠臣的族侄)所驱逐,单骑逃回京师,李豫依然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姑息原则任命李希烈为淮西留后,李忠臣则留在京城,并授予检校司空的荣誉头衔。
……
看起来,李豫已经完全万念俱灰了。
他的人还活着,可他的心已经死了。
一个人的心都死了,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正所谓求仁得仁,这年五月,李豫终于病倒了。
五月二十一日,李豫在宫中病逝,享年54岁,死后被追谥为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