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一节 活血祛瘀剂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桃核承气用硝黄,桂枝甘草合成方;

下焦蓄血急煎服,解除夜热烦如狂。

【组成】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12g)  大黄四两(12g)  桂枝去皮,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芒硝二两(6g)

【功用】 逐瘀泻热。

【主治】 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至夜发热,其人如狂,甚则谵语烦躁;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抵当汤 (《伤寒论》)

组成:水蛭熬  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各6g)  桃仁去皮尖,二十个(5g)  大黄酒洗,三两(9g)

功用:破瘀下血。

主治:下焦蓄血证。症见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喜忘,如狂或发狂,大便色黑易解;或妇女经闭,少腹硬满拒按者。

抵当丸 (《伤寒论》)

组成:水蛭熬,二十个(4g)  虻虫去翅足,熬,二十个(4g)  桃仁去皮尖,二十五个 (6g)  大黄三两(9g)

功用:破血逐瘀。

主治:下焦蓄血之少腹硬满,发热,小便自利。

下瘀血汤 (《金匮要略》)

下淤血汤䗪桃黄,产后腹痛逐瘀良。

组成:大黄二两(6g)  桃仁二十枚(12g) 䗪虫熬,去足,二十枚(9g)

功用:泻热逐瘀。

主治:瘀血化热,瘀热内结证。症见产后少腹刺痛拒按,按之有硬块,或见恶露不下,口燥舌干,大便燥结,甚则可见肌肤甲错,舌质紫红而有瘀斑瘀点,苔黄燥,脉沉涩有力。亦治血瘀而致经水不利之证。

【鉴别】 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及下瘀血汤均以大黄、桃仁为主药,共具破血下瘀之功,用治瘀热互结于下焦之蓄血证。桃核承气汤适用于瘀血初结之时,血结不甚之少腹急结,至夜发热以及经闭等证,且配伍桂枝温通血脉,使全方凉而不郁;抵当汤配伍水蛭、虻虫,其破血之力更强,主治瘀结日久,蓄血较重之见少腹硬满,其人发狂者;抵当丸证瘀结深但病势缓,少腹满而不硬,故改抵当汤为丸;下瘀血汤配伍䗪虫,专以攻下血瘀为用,主治产妇因“干血著于脐下”而致腹痛、拒按、按之有块,以及血瘀所致经水不利者。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血府逐瘀归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

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芎炮姜,元胡灵脂芍茴香,

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止痛是良方。

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

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又: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组成】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三钱(9g)  川芎一钱半(4.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4.5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甘草二 钱(6g)

【功用】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通窍活血汤 (《医林改错》)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组成:赤芍 川芎各一钱(各3g)  桃仁研泥  红花各三钱(各9g)  老葱切碎,三根(6g)  鲜姜切碎,三钱(9g) 红枣去核,七个(5g)  麝香绢包,五厘(0.15g)  黄酒半斤 (250g)

功用:活血通窍。

主治:瘀阻头面之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舌暗红,或有瘀斑、瘀点。

会厌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炒,五钱(15g)  红花五钱(15g)  甘草三钱(9g)  桔梗三钱(9g)  生地四钱(12g)  当归二钱(6g)  玄参一钱(3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赤芍二钱 (6g)

功用:活血化瘀,散结利咽。

主治:会厌瘀血证。症见呃逆,慢喉喑,喉痹等属气滞血瘀者。

膈下逐瘀汤 (《医林改错》)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

川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组成:五灵脂炒,二钱(6g)  当归三钱(9g)  川芎三钱(6g)  桃仁研泥,三钱(9g)  丹皮 赤芍 乌药各二钱(各6g)  元胡一钱(3g)  甘草三钱(9g)  香附钱半(4.5g)  红花三钱(9g)  枳壳钱半(4.5g)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膈下瘀血证。症见膈下瘀血,形成结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少腹逐瘀汤 (《医林改错》)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

官桂赤芍蒲黄脂,经黯腹痛快煎尝。

组成:小茴香炒,七粒(1.5g)  干姜炒,二分(3g)  元胡一钱(3g)  没药研,二钱(6g)  当归三钱(9g)  川芎二钱(6g)  官桂一钱(3g)  赤芍二钱(6g)  蒲黄生,三钱(9g)  灵脂炒,二钱(6g)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寒凝血瘀证。症见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作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舌暗苔白,脉沉弦而涩。

身痛逐瘀汤 (《医林改错》)

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

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组成:秦艽一钱(3g)  川芎二钱(6g) 桃仁 红花各三钱(各9g)  甘草二钱(6g)  羌活一钱(3g)  没药二钱(6g)  当归三钱(9g)  灵脂炒,二钱(6g)  香附一钱(3g)  牛膝三钱(9g)  地龙去土,二钱(6g)

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痹阻经络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痛如针刺,经久不愈。

【鉴别】 以上各方皆为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之方。六方或配以桃仁、红花,或伍以赤芍、当归为基础加减组成,同具活血祛瘀止痛之功,主治瘀血所致之证。然血府逐瘀汤中配伍行气宽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通窍活血汤中配伍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辛香温通作用较佳,重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之证;会厌逐瘀汤中配伍玄参、桔梗,散结利咽作用较好,主治瘀阻会厌之证;膈下逐瘀汤配伍香附、乌药、枳壳,行气止痛作用较大,善治膈下瘀血证;少腹逐瘀汤配伍辛热温通之干姜、官桂、小茴香,偏于温经散寒止痛,以治疗寒凝血瘀之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为最宜;身痛逐瘀汤配伍秦艽、羌活、地龙,长于活血通络,宣痹止痛,当用于瘀阻脉络之肢体痹痛或关节疼痛等证。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芪归芎,桃红赤芍加地龙;

半身不遂中风证,益气活血经络通。

【组成】 黄芪生,四两(120g)  归尾二钱(6g)  赤芍钱半(4.5g)  地龙去土,一钱(3g)  川芎一钱(3g)  红花一钱(3g)  桃仁一钱(3g)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 气虚血瘀之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

复元活血有柴胡,蒌根归草与甲珠;

桃仁红花大黄配,跌打损伤正宜服。

【组成】 柴胡半两(15g)  栝楼根 当归各三钱(各9g)  红花 甘草 穿山甲炮,各二钱(各 6g)  大黄酒浸,一两(18g)  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15g)

【功用】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鉴别】 复元活血汤与血府逐瘀汤皆为气血同治之方,活血化瘀配疏肝理气,以祛瘀为主、理气为辅,是治疗胸胁瘀积疼痛之要方。但复元活血汤祛瘀止痛之力较大,以治跌打损伤,瘀留胁下之证;血府逐瘀汤则以活血化瘀为主,主治血瘀气滞而留结胸中之胸中血瘀证。

七厘散 《同寿录》

七厘散治跌打伤,血竭红花冰麝香,

乳没儿茶朱砂末,外敷内服均见长。

【组成】 上朱砂水飞净,一钱二分(3.6g)  真麝香一分二厘(0.36g) 梅花冰片一分二厘(0.36g)  净乳香一钱五分(4.5g)  红花一钱五分(4.5g)  明没药一钱五分(4.5g)  瓜儿血竭一两(30g)  粉口儿茶二钱四分(7.2g)

【功用】 散瘀消肿,定痛止血。

【主治】 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并治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

【鉴别】 七厘散与复元活血汤均有活血行气、消肿止痛之功,俱治跌打损伤、血瘀气滞之肿痛。复元活血汤长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而七厘散长于活血散瘀,止血生肌,故善治外伤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为既可外敷、又可内服之剂。

温经汤 《金匮要略》

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

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组成】 吴茱萸三两(9g)  当归二两(6g)  芍药二两(6g)  芎䓖二两(6g)  人参二两(6g)  桂枝二两(6g)  阿胶二两(6g)  牡丹皮去心,二两(6g)  生姜二两(6g)  甘草二两(6g)  半夏半升(6g)  麦冬去心,一升(9g)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经血淋漓不畅,血色暗而有块,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温经汤 (《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当归 川芎 芍药 桂心 牡丹皮 莪术各半两(各3g)  人参 甘草 牛膝各一两(各6g)

功用:温经补虚,化瘀止痛。

主治:血海虚寒,气血凝滞之月经不调,脐腹作痛,其脉沉紧。

艾附暖宫丸 (《仁斋直指方论》)

艾附暖宫用四物,吴萸官桂加芪续;

米醋糊丸醋汤下,专治带多痛在腹。

组成:艾叶大叶者,去枝梗,三两(9g) 香附去毛,俱要合时采者,用醋五升,以瓦罐煮一昼夜,捣烂为饼,慢火焙干,六两(12g)  吴茱萸去枝梗  大川芎雀胎者  白芍药用酒 炒  黄芪取黄色、白色软者,各二两(各6g)  川椒酒洗,三两(9g)  续断去芦,一两五钱(5g)  生地黄生用,酒洗,焙干,一两(3g)  官桂五钱(5g)

功用:温经暖宫,养血活血。

主治:妇人子宫虚冷,带下白淫,面色萎黄,四肢酸痛,倦怠无力,饮食减少,经脉不调,肚腹时痛,久无子息。

【鉴别】 《金匮要略》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与艾附暖宫丸皆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之功,治疗血海虚寒,瘀血阻滞之证。然《金匮要略》温经汤配伍吴茱萸、生姜、阿胶、麦冬、白芍等,以温经散寒、养血之功见长;而《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则配以莪术、牛膝,故以活血祛瘀止痛之效为强;艾附暖宫丸配伍艾叶、香附、吴茱萸、川椒等,重在温经暖宫。

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

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草酒炮姜,

恶露不行少腹痛,温养活血最见长。

【组成】 全当归八钱(24g ) 川芎三钱(9g)  桃仁去皮尖,研,十四枚(6g)  干姜炮黑,五分(2g)  甘草炙,五分(2g)

【功用】 养血活血,温经止痛。

【主治】 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

金匮桂枝茯苓丸,芍药桃仁和牡丹,

等分为末蜜丸服,活血化瘀癥块散。

【组成】 桂枝 茯苓 丹皮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各6g)

【功用】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 瘀阻胞宫证。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失笑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失笑灵脂蒲黄共,等量为散酽醋冲,

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组成】 蒲黄炒香  五灵脂酒研,淘去沙土,各等分(各6g)

【功用】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 瘀血疼痛证。心胸刺痛,脘腹疼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

手拈散

手拈散用延胡索,灵脂没药加草果;

温寒理气热酒服,肝脾作痛可调和。

丹参饮 (《时方歌括》)

凡腹诸痛有妙方,丹参砂仁加檀香;

气滞血瘀两相结,瘀散气顺保安康。

组成:丹参一两(30g)  檀香 砂仁各一钱半(各4.5g)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血瘀气滞证。症见心胸刺痛,胃脘疼痛,痛有定处,拒按。

活络效灵丹 (《医学衷中参西录》)

活络效灵主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

癥瘕积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

组成:当归 丹参 生明乳香 生明没药各五钱(各15g)

功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气血凝滞证。症见心腹疼痛,或腿臂疼痛,或跌打瘀肿,或内外疮疡以及癥瘕积聚等。

宫外孕方

宫外孕方赤芍桃,丹参棱莪一齐熬;

破血逐瘀消肿块,异位妊娠急治疗。

【鉴别】 失笑散、丹参饮与活络效灵丹均可治血瘀之证。但失笑散中以五灵脂配伍蒲黄,均为祛瘀止痛之品,为治疗瘀血疼痛之基础方,尤以肝经血瘀者为宜。丹参饮与活络效灵丹均有丹参,治疗血瘀气滞之证。活络效灵丹配乳香、没药、当归,故活血祛瘀止痛之功强,且祛瘀不伤血,故为血瘀所致心腹诸痛、癥瘕积聚,以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之有效方剂;丹参饮则佐檀香、砂仁,行气止痛之力优,且行气不伤阴,系血瘀气滞所致之心胃诸痛之常用方。

大黄䗪虫丸 《金匮要略》

大黄䗪芩芍桃,地黄杏草漆蛴螬,

水蛭虻虫和丸服,去瘀生新干血疗。

【组成】 大黄蒸,十分(7.5g)  黄芩二两(6g)  甘草三两(9g) 桃仁一升(6g)  杏仁一升(6g) 芍药四两(12g)  干地黄十两(30g) 干漆一两(3g)  虻虫一升(6g)  水蛭百枚(6g)  蛴螬一升(6g) ☒虫半升(3g)

【功用】 活血消癥,祛瘀生新。

【主治】 五劳虚极。形体羸痩,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暗黑。

鳖甲煎丸 (《金匮要略》)

组成:鳖甲炙,十二分(90g)  乌扇烧  黄芩 鼠妇熬  干姜 大黄 桂枝 石韦去毛  厚朴 紫葳 阿胶炙,各三分(各22.5g)  柴胡 蜣螂熬,各六分(各45g)  芍药 牡丹皮去心 ☒虫熬,各五分(各37g)  蜂窠炙,四分(30g)  赤硝十二分(90g)  桃仁 瞿麦各二分(各15g)  人参 半夏 葶苈各一分(各7.5g)

功用:软坚消癥,行气活血,祛湿化痰。

主治: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结成疟母。以及癥块积于胁下,推之不移,腹痛,肌肉消痩,饮食减少,时有寒热,女子经闭等。

【鉴别】 大黄虫丸与鳖甲煎丸均有活血化瘀之功,可用于治疗癥瘕属于瘀血内停者。但大黄☒虫丸祛瘀力较强,兼能清瘀热、滋阴血、润燥结,主治五劳虚极、瘀血内停之干血劳;鳖甲煎丸重在软坚消癥,兼有祛湿化痰之功,主治疟母以及寒热痰湿与气血相搏所形成的癥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