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预警:六个理由,6月猪价“难跌难涨”

导读:进入5月中旬以来,猪价持续保持稳定,但稳定在亏损边缘,供需双方开启拉锯战,终端消费没有明显提振的作用下,屠企强行压价收猪,养猪户挺价惜售。此前专家介绍端午节猪价将会随着消费的提升而有所回暖,但国内产能恢复理想,肉价上涨幅度在大家可接受的范围内,也就是说6月猪价大概率“难跌难涨”,支撑这一结论共有六个理由,下面我们看一下。

1、市场生猪产能恢复超出预期

2020年的生猪产能恢复就已经超出了专家预期,原计划到2020年底全国生猪产能可以恢复到2017年正常水平的80%,可到年底竟然恢复到了正常情况的92%。规模化猪场借助国家的养猪红利和高额利润的机会加快扩建、补栏,散养户则借助高价机会快速恢复,此外还有一些外来资本,以及想创业的农民在高额利润的引诱下加入养猪行业,加快了我国产能恢复的步伐。

2021年,产能恢复之势不减,截止到4月末,生猪产能已经达到了正常水平的96.7%,虽然完全兑现还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但产能的恢复还是给生猪出栏量提供了有效支撑。

2、市场不仅不缺猪,还不缺肉

当下生猪存栏量已经达到了4.16亿头,而且这一数据基本稳定了下来,温度升高后仔猪存活率进一步提升,生猪存栏量将会进一步提高,为市场生猪供应打下了良好基础。

当下,国内不仅不缺猪,其实还不缺肉,这个我们通过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屠宰量就可以看出来,3月份生猪屠宰量是1508.7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8.8%,不仅数量多了,体重也增加了,去年生猪出栏均重基本在220-240斤,现在基本在250斤以上,还有不少猪达到了300斤,甚至400斤。

此外,在4、5月份猪价持续低迷之际,从猪肉贸易商到屠宰企业都囤积了不少的冻猪肉,一旦猪肉价格涨到了他们的理想价位,市场还会迎来一波冻肉上市。

3、气温升高,大肥即将迎来集中上市期

虽然猪价跌到成本价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但当前市场上依然存在不少数量的大肥猪,这些大肥猪多是由于猪价下跌砸在手里的,加上近期猪价趋稳,养猪户急于出手的情绪反而在减弱,都在等待6月猪价回暖。

现在各地气温基本已经回升到了25℃左右,高温地区甚至会突破30℃,这种温度对大肥猪是个挑战,高温很容易引起大肥猪的热应激,轻者影响采食降低体重,重者会导致大猪急性死亡。多数养猪户也都知道这个情况,温度升高后,养猪户持续压栏的心理也就会减弱,大肥即将迎来一波集中上市期,进一步增加市场生猪供应量。

4、进口肉陆续到港

由于船速的提升,现在海运效率明显提高,从美国的旧金山港到我国的上海港共7000海里,按照15节航速计算,20天左右就可以从旧金山走到我国,再加上国内的报关转运等,一般30-35天就可以进入市场,那也就是说6月上市的进口冻猪肉基本都是4月开始运输的,据海关统计,2021年4月我国进口猪肉数量为43万吨,同比提高8.7%,1至4月份的进口猪肉总量为159万吨,同比提高18.1%。这些进口猪肉的陆续到港将进一步提高国内猪肉的供应量。

5、西南和华南疾病形势严峻

当下,正是南方的雨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极为有力的条件,再加上西南、华南当地生猪产能恢复,养殖密度的提高也有助于病毒的传播,导致当下西南和华南地区疾病形势严峻,养猪户不得不加快肥猪出栏和变卖母猪,这也是近期西南和华南地区猪价大跌的重要原因。考虑到这次的疾病很多都是变异毒株导致的,相比于野毒,变异毒株更难发现、更难根除,拔牙的持续时间更长,疾病防控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6、猪肉消费相比5月会有所提升

从供应端分析,6月份市场生猪供应和猪肉供应相比5月份来说并不仅下降,反而还会因为天气使得市场生猪上市量增加,那么猪价涨跌的胜负手就在猪肉消费方面。不少人认为6月猪肉消费将会迎来一个小高峰,理由是有端午节消费利好,要知道五一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并不比会比端午节小,而五一期间猪价却持续走低,说明生猪出栏量增加的幅度超过了猪肉消费增加的幅度,不过相比5月而言,6月还有两个优势,一个是当下的猪肉价格明显低于5月的猪肉价格,另一个是6月临近高考, 家长会为了给孩子补身体增加猪肉的消费

综合以上,6月生猪供应和猪肉需求大概率还将维持当下这种稳定的状态,呈现“难涨难跌”的局面。5月22日生猪价格是稳中夹杂着局地下跌,其中华东区全线稳定,猪价在9-10.3元,华中区稳定,猪价在9-10元;华南区猪价2平1跌,猪价维持在9.2-12.2元;华北区猪价3平1跌,维持在9-9.8元;东北区全线稳定,价格维持在8.3-9.4元;西南区猪价全线稳定,维持在8.7-9.4元。#明日猪价#

对于养猪户手里的猪是卖是留,我的建议是可以留,但只能留到6月初,如果猪价在6月初没有起色的话那6月一整个月上涨的希望也就不大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