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115)地缘学下的长城和大宏观思想源头(上)
孙子(115)长城的价值和大运河功绩
站在经济政治的角度,每一块土地都有其价值。有的价值是活,有的价值是死!只有伟大的帝王才有让死地复活的大战略和大动作,中国历史上值得大写的重要人物有谁?
长城让关内变成游牧民族的死地,进来容易出去就难。必须疾战,否则就会全军覆灭。古代人没有今天的卫星地图,不可能如我们今天这么清晰地一眼看出各地的高差。
大运河呢,把一些本不相关的地区连续起来,形成了南北大通道,正是这些大通道,使得中国历经战乱而没有分裂。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曹操说欲战之地有九。
李筌认为:胜敌之地有九。
昨天当了一份谷歌的地图,在义乌回上海的路上一直看,脑海浮现出历史上那些大战,那些血染山河的悲壮与浮沉。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曹操说:士卒恋土,道近易散。
以色列是一个由各个国家的犹太难民组成的一个国家,他们在阿拉伯世界硬是存在下来,而且逐步稳定,阿拉伯国家曾组成联军与以色列进行了5次中东战争,没有一次赢的。
一种原因是以色列人的确英勇,二种情况是阿拉伯人生活条件优裕,靠近自己的家,中东的老爷兵谁愿意像以色列人一样去拼死?
对于以色列人是必争,对于阿拉伯人来说,就是散地。
创业者在北上广深开公司,有很多初创公司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就是不招本地人。
为什么呢?
散地也,这些员工离家近,请假多,没有那种斗志,绩效都比较差。
何氏曰:散地,士卒恃之怀恋妻子,急则散走,是为散地。一曰地无关键,士卒易散走。居此地者,不可数战。又曰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吴王问孙武曰:“散地士卒顾家,不可与战,则必固守不出。若敌攻我小城,掠吾田野,禁吾樵采,塞吾要道待,吾空虚而急来攻,则如之何?”武曰:“敌人深入吾都,多背城邑,士卒以军为家,专志轻鬬。吾兵在国,安土怀生,以陈则不坚,以鬬则不胜。当集人合众,聚榖蓄帛,保城备险,遣轻兵絶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野无所掠,三军困馁,因而诱之,可以有功。若欲野战则必因势依险设伏,无险则隐于天气,阴晦昏雾,出其不意,袭其懈怠,可以有功。”
何氏注这段找来了吴王与孙武对,古代很多文献都是国君的书记记录下来的文字后来整理而成。曹操把孙子兵法删减成十三章,并对各章命名,而把自己觉得哆嗦的部分去掉了。
何氏意思很简单,一打仗,这个兵忙着去救自己的家人,然后带着家人逃散而走,纪律难以维持。
北宋的时候金兵攻开封,赤地千里,那么大宋那些强大的军队去哪里了?答案是散了!当时朝廷一帮文官大敌当前的情况下还怕武将们掌握权力,还不停地打压武将,导致那些战士们都自己带着自己的家人逃散走了。留下一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被金人肆虐。
孙子原意是说,碰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坚壁清野,固守城镇,然后派精兵绝对方粮道,或者在自己熟悉的险地设伏,或者乘天气条件对敌不利,偷袭。
散地不要硬碰硬。叙利亚内战7年,政府军的策略就是这样的策略,耗到对方经济粮食跟不上,内部发生各种分裂,然后再一举突破。而叙军主力也是伊朗等外来的志愿军。
敌人打进来,你的策略是恃险固守,那么,有些险是天险,也有些险是人为的固守的。
秦始皇当年修长城,就是人造的险,对于那些远道而来的外来侵略者来说,长城就是一个恶梦,因为打得好,跑得快还能抢些东西,打得不好,回去就很难。
历史文人留下一个孟姜女送寒衣的爱情故事,把长城这一伟大事件变成了一个悲剧,秦始皇也就妖魔化了。
长城修成之后,历代都享这好处,历代都在加强修建。
一种方便是对外贸易,若是不满意,把长城一关,到了冬天,关外的很多民族没有粮食,就会饿死人的,只能高价倒卖。明朝也好,唐宋也好,因为长城的原因,赚到的钱是惊人的。
另一种方便就是打仗,防守者只要不是故意,外面很难的进来,吴三桂这个历史罪人就是开关放清兵入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