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县德城镇“德庆学宫”
德庆学宫位于广东肇庆市德庆县德城镇朝阳路,始建于宋祥符四年(1011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这座庄严的古建筑群由大成殿、崇圣殿、尊经阁、乡贤祠、杏坛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八千多平方米,是我国元代木构建筑的瑰宝。
大成殿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元大德元年(1297)于今址重建。学宫原形制甚备,现仅存大殿及东西庑。大殿迭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以至1973年大修,仍保留宋元建筑风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在防洪上采取了有效的建筑技术,加高了殿堂台基;设置了高35厘米的花岗石门槛,前檐用花岗石柱,左、右、后三面围以高墙;采用了花岗石高柱础,尤其是正中四根金柱,石础高达82厘米。大成殿面阔5间17.36米。进深5间17.53米,建筑面积304平方米。平面几乎是正方形,为宋元古制。殿中减柱4根,只余正中4根木质大金柱。殿前为阀3.22米、深8.7米的月台,围以砖砌栏杆,月台前正中及左右各设踏道,月台前设一砖石砌拜坛,阔6.15米、深4.73米。大成殿高19.4米,重檐歇山灰瓦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疏朗。山面有山花板,各施悬鱼一条。大成殿斗种类复杂,计有11种之多。下檐斗?梁架保持了宋代风格,柱头和补间铺作均为七铺作单抄三下昂,两根直昂昂尾均长二橡,甚为罕见,其出跳总长居全国现存唐宋同类斗(七铺作)之首位。上檐前后檐斗,是元代遗构,其采用象鼻子昂的形制,为较早形态,其后流行于清代。大成殿殿身梁架采用大了袱结构法,省去4根重檐金柱和2根八椽,使殿内空间完整开阔,为华南建筑孤例。大成殿的装修装饰有浓厚的岭南地方特色。殿门上部扇用宫式万字花纹,殿内重檐后金柱间的由额和顺身串间置一花罩,花纹别致。大成殿上檐正脊中央为莲花宝杯及光环,下垫以夔纹饰块,正脊两端为夔脊饰,靠内侧两边各置一鱼龙。戗脊为游龙卷草,龙身绕脊出没,形体生动。下檐角脊上端为鱼龙吻,下端为卷草,稍靠上为一虎。正脊和垂脊两边满绘有“三狮会燕”、“金玉满堂”以及松鹤等彩画。灰瓦顶屋上檐边用红色陶质勾头滴水镶边,下檐用蓝绿色琉璃勾头滴水镶边。
棂星门是德庆学宫的大门,由六根柱子组成的火焰冲天式石坊,叫做“棂星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一道大门。传说天上有二十八个星宿,其中有个掌管文化教育的星宿叫“棂星”,又叫做“文曲星”、“天振星”,古代的人认为它是“主得士之庆”。因此在古代祭天的时候,就要先祭祀棂星。“棂星门”三个字,是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孔庙之所以要设立这道棂星门,意思就是尊孔如同尊天。进入德庆学宫棂星门后,有一座小桥和一个水池。桥下的水池叫泮池,形状为半圆形,泮通半,所以古时候也称学宫为泮宫,意思就是半于天子之宫,皇宫的一半,泮池即泮宫之池的意思。上面就是仰圣桥,意思是说凡是到孔庙来参观游览的客人都是带着对孔子的无限崇敬之情而来的,站在桥上,向里也可以一览中轴线上的所有建筑。
德庆学宫大成门的西边为尊圣义祠,里面主要陈列着《中国科举文化展》,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近代的一种用设科举考试的方法进行官员选拔的制度,肇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废除于晚清。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童试(包括县、州府试),乡试(省级),会试(中央级)与殿试(皇帝亲试)四级,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学子们的艰辛历程。展出的两尊学子蜡象,正在仿造贡院的独立居所内发愤攻读。自隋朝至清末的1300年中,通过科举考取状元500多人,(广东有状元9人),进士11余万人,举人上百万人。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无不与这一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科举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一大文化奇观。
仰圣园,顾名思义是仰慕先贤圣哲的乐园,又是孔子历史文化长廊,廊长237米,曲折迂回,廊不高,却古朴典雅,这里凝聚着厚重的孔子文化氛围。入园最显眼的便是全国最大单体人物刺绣孔子像,两旁是“德侔天地道冠古今”与“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联句。这副对联不是上下联相对,而是上下联自对,即 “德侔天地”对“道冠古今”与“删述六经”对“垂宪万世”。这种对句的特点叫自对求工(上下联各自对求得工整)。上联的意思是:道德相等于天地,学说、思想是古今最高的;下联的意思是:孔子对《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进行全面的整理,对传播和保全古文化功绩伟大,万世传扬。孔子像两旁的书法作品内容是古今中外名人盛赞孔子及其伟大思想。接着是孔子后裔世系表及曲阜孔氏,下面的竹雕记录了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世家》中的孔子生平。给予孔子极高的评价。将孔子家族称为“孔子世家”,以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