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文治疗“中风”经验学习(3)

#中医学习##中风##张学文#

讲到中风先兆证,强调的是中风病的预防。说实话,我作为医院里工作的医生,可能和乡下大夫不一样,我觉得体检是很必要的环节,当然我很理解很多人并不能做到年年体检正规的体检。我自己的父母在乡下,我们两口子作为医生都不能让他们做到每年体检。他们的思想很简单,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了,所以没必要,当然农村条件差,老人家也不舍得花钱。作为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还可以理解。但是,昨天偶然看见一个视频,堂堂一个中医名家,之前讲黄帝内经的,竟然说不需要体检,讲要自己养生,医院里检查不出来的都治不了,检查出来的更治不了,我简直惊呆了。

中医是要讲传统,讲简便廉验,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中医跑出来否认现代医学的进展,这个有点过分了,前段时间看过白岩松一个节目,就讲错误的科普不如不科普。所以大家在看科普讲科普的时候,首先自己要对自己的文章负责,不要瞎说,不要假大空。受众的层次不一样,如果普通老百姓接受虚假的科普知识,而且还信以为真,是很要命的事情。最近看电视,看到某省卫视一个节目,前半截很科普很科学的讲痛风怎么样怎么样,听的我一个干过风湿病和内分泌的医生都觉得很科普很对,但后半截就开始卖药了,讲他们研究出了个什么药多么多好,根治痛风。防不胜防的广告,防不胜防的虚假信息。

可能是山东人实在,我觉得实在是种美德。我看张志远教授的书觉得他讲的很实在很干货,临床上很有用,没想到昨天我主任也跟我讲了句,这书很实在。实实在在的东西,可能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大家需要的也是实在的干货。在网络平台写东西,也要实实在在一点,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我现在一方面写的是自己临床干了什么,主要是开方的思路,一方面就是学习心得一类的东西。我不会臆造什么理论出来,觉得这也好那也好的,讲一通,实际上自己看病都没这么用过。王清任讲,这是该杀的罪过。

中风要预防,最起码的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等基础病的情况,要早发现早治疗,这就是要体检才能发现的。等真正有症状再就医,十有八九是晚了的。

中风病——元气亏虚和内风旋动是一虚一实。

中风先兆证主要表现为:年逾四十,或形体肥胖之人,时常眩晕,头重脚轻,不寐健忘,手足或肢体麻木无力,畲江语謇,偏身汗出,六脉弦滑而虚弱无力,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瘀丝等。

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

【前文已讲,气虚血瘀是病机关键,仍然不意味着所有中风患者都是气虚血瘀可以解释,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都是如此,具体到每个病人身上,存在个体差异是可以理解的。有人痰湿盛,有人痰热盛,还有肝阳上亢的,治疗上应当兼顾。指出病机关键的意义并不是否认其他辨证治疗,是个人就补阳还五汤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可否认,元气亏虚是致病之本,化痰、清热、滋阴潜阳等均是急则治标之法,待调整至一定阶段,应当进一步益气活血化瘀。】

颅脑水瘀证

瘀血病理变化极为复杂,而致脑络不利,津血流行不畅,血滞留而为瘀,津外渗而为水,逐渐形成瘀水互结颅内的病理格局。中风后脑络瘀阻,津液不行,水饮内停而成颅脑水停证。

立论依据——

1.脑髓主神志,外应七窍,主司动觉是颅脑水瘀证的生理学依据之一。人体气血之精华是脑窍清灵聪明的物质基础,脑窍贵在清灵通利,一旦中风后,痰、水、瘀浊互结颅内,脑窍受阻失养,则脑窍失其清灵,视听言语七窍功能则呆钝失用,出现中风后的失语、言謇舌强、昏视、耳鸣、耳聋诸证。

2.肾气充脑,五脏气血之精华养脑是颅脑水瘀证生理学依据之二。“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

3.津血同源,瘀水相关论是颅脑水瘀证依据之三。生理上津液与营血同源,病理上瘀血可以化生液水,从而在治疗方面必须活血利水并用。

【瘀水相关理论,“瘀可致水”,在临床上来讲,既往水肿病人,活血利水我常选泽兰、益母草等,“血不利则为水”“水不利则为血”,血水相关,之前在心衰水肿、肾衰水肿等应用的时候比较好理解,可能是因为肉眼可见水肿的原因。在脑卒中,因为水肿的不可见性,故而理解起来相对有些困难,往往想不到活血利水这个方面。其实是我们个人理解的狭隘性,鉴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微观上理解这个问题,从血管通透性、渗透压等方面理解液体在血管内外的流动性。脑梗死后出现的缺血性脑水肿、脑出血后的颅内高压上,可以理解为出血以后的水肿。在微观方向上,可以体会血不利则为水,以后应用活血利水法,可能更有依据。在脑髓主神志,脑为清空之脏上,脑功能失常上可以考虑瘀血阻络、痰浊上扰,也要考虑水的问题。】

病理机制——

1.脑络瘀血是颅脑水瘀证的病理基础。中风,无论是脑梗还是脑出血,都造成瘀血停于脑内:瘀血阻蔽神明,脑神实用——瘀血化生水浊,水瘀互结蒙蔽清窍——瘀血阻于脑络,气血不能不上达,脑失所养。所以,化瘀是首要之务。

2.痰水是瘀血进一步病理变化之产物。痰水最易蒙蔽神明,(临床表现为神明失主,神志不清,痰涎壅滞,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或见性情抑郁、焦虑、烦躁,哭笑无常,久则不识人,行为古怪,语言颠倒,失认失算,口齿含糊,词不达意等)。“血既化为水,即以利水为先”“开鬼门洁净腑去苑陈莝”

3.脑神失用,脑窍不通是水瘀互结于脑内,蒙蔽神明,阻害脑窍的结果,故化瘀利水是醒脑通窍的根本治法。非芳香温通之品不能复其脑神,通其脑窍。代表药:麝香。

小儿脑积水——

颅脑水瘀,脑络壅塞是病机之关键。

化瘀利水,祛邪通窍是治疗之关键。

中医辨证解颅病,即小儿脑积水,属于肾虚颅脑水瘀证,肾虚为本,颅脑水瘀为标,瘀血痰水均为实邪,故治疗首当祛除颅脑水瘀之实邪,化瘀消痰利水是关节,待水瘀渐消,再辅以补肾益气之法。

【小儿脑积水,这个病我是没见到过,从脑积水三个字字面上理解,也知道有水有瘀血,这更容易理解颅脑水瘀这个证型。治疗上以化瘀利水治标为先,实际上可以扩大到治疗脑梗、脑出血之类,先活血化瘀利水,待急性期过去,病情稳定,开始力求补养。当然在治疗脑梗时,强调益气活血,在这里不太强调益气的问题,因为小儿气虚的情况不是特别明显,肾虚又不是一天能补起来的。推荐方剂是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汤——为头面瘀血诸疾而设,在原方加入活血利水之品,全方基本组成如下:

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

当归、茯苓、川牛膝、白茅根

益母草、琥珀、麝香(冲服)、

生姜、大枣、老葱,水煎,黄酒送服。

全方以活血化瘀、利水降浊、醒脑通窍为治则。一般茯苓、川牛膝用量宜重;瘀血明显加三七冲服;先天解颅者加鹿角胶、桑寄生;温病后期,毒瘀交夹者加羚羊角(先煎)或用山羊角10倍代替,抽搐者加钩藤、僵蚕等祛风止痉;外伤者加苏木;治疗后期加杜仲、桑寄生、鹿角胶、黄芪等补肾益气之品。 桃仁、川牛膝、三七皆能瘀血化水从小便而下,为祛瘀妙药;白茅根、益母草、琥珀均能化瘀利湿降浊兼得。“大枣姜葱散达升腾,使行血之品大于巅顶,彻于皮肤,而麝香一味,尤无所不到,以治巅顶……孔窍中瘀血,诚有可取。”

【本系列暂且如此,有机会再进一步研究。】

(0)

相关推荐

  • UC头条:颜德馨诊治脑梗塞经验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卒中,常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喎斜,不语或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活动状态.安静或睡眠状态均可发病.颜德馨认为,中风病因不外风.痰.火诸邪,无论是肝阳上亢,心火暴盛,还是内伤积损 ...

  • 张学文治疗脑卒中经验

    □ 李宝玲 山西省中医院 方庆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2013级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导致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㖞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 ...

  • 中医早期干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和创伤外科领域内的一种常见的危重病,其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后遗症多,而中医的早期干预治疗在并发症防治,症状改善等方面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笔者就近来所治疗近50例中遴选三则典型 ...

  • 张学文治疗“中风”经验学习(2)

    #中医学习##中风##张学文# 中医辨治中风病的思路与方法 一.因虚致瘀.瘀阻脑络为中风发病之根本 1.虚在肝肾,损在精气血. [强调肝肾精血亏虚,气血运行不畅,血运不畅即是瘀阻,未必有形之瘀滞.] ...

  • 张学文治疗“中风”经验学习(1)

    #中医学习##脑出血# 近来接触脑梗.脑出血病人,经验不足,向前辈张学文教授学习,择<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张学文医学求索集><瘀血证治>三书中关于脑梗.脑出 ...

  • 大续命汤治疗中风经验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原因,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其发病急.致病凶险.致残率高,尤其是本病导致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

  • 国医大师石学敏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经验分享

    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剂量化.标准化发展:他提出治疗中风病的"石氏中风单元疗法&q ...

  • 纯干货!国医大师石学敏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经验分享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第717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使传 ...

  • 张琪教授治疗中风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琪教授从事内科急危重症研究多年,以疗效显著持久闻名于杏林.笔者有幸随师伺诊,与其博大精深中觅得一鳞半爪,现将其治疗中风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经过长期实践,张老发现 ...

  • 国医大师石学敏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经验

    主方一:大醒脑 主穴:双侧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患侧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副穴:患侧极泉(手少阴心经),患侧尺泽(手太阴肺经),患侧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配穴: 吞咽障碍加风池. ...

  • 治疗中风,国医大师程莘农有独家选穴经验

    小编导读 首届国医大师程莘农10岁涉足杏林,16岁拜师研习中医,19岁挂牌悬壶济世,临证7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临证选穴组方经验.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一位半身不遂9年的72岁老翁是如何在程 ...

  • 经验分享,我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思路和步骤,欢迎关注

    经验分享,我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思路和步骤,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