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常用方剂: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

组成:炙甘草12g,生姜9g,桂枝9g,人参6g,生地黄50g,阿胶6g,麦冬10g,火麻仁10g,大枣10个

功效: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症。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本方常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 

煎法:黄酒或米酒和水各半,先煎八味,去滓,阿胶另烊后兑入药汁调匀,温服,每日三次。不宜饮酒者,水煎亦可

清酒应该就是农民自酿的米酒,冬季刚酿成时酒呈奶色,如陆游《游山西村》诗中所写的“莫笑农家腊酒浑”,“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酿成的米酒,是稻谷丰收后酿制,初浑浊,储藏到第二年春天,色澄清,称为清酒。这种米酒辛热轻扬,可以行药势、通经络、利脉道。使用炙甘草汤时,把药泡在水酒各半的溶液中,浸一定时间再煎,使药物的某些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出来,柯韵伯言“地黄、麦冬得酒良”当是此意。另外,大量生地黄等滋腻药服之碍胃,加酒浸煮可除此弊。

方证)

1.脉虚无力、三五不调。

2.消瘦、面色憔悴、舌苔薄或无苔。

3.倦怠、动悸、虚烦、头昏、多梦或失眠、便秘。

方解

方子里面的炙甘草是主要的药物,方子的名字就是以此来起的,因为炙甘草有通心脉的作用。配伍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方子里面的阿胶、麦冬、火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

同时,方子里面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这里一件事很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

原来大家都以为火麻仁在这里面是润燥的,通大便,因为火麻仁有通便的作用,很多古代的医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个火麻仁可以去掉。

后来看了美国人的科研报告,结果发现美国人也在研究火麻仁,他们研究的结果显示,火麻仁有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的作用。

这下就全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方子里面用火麻仁,为什么它可以治疗心肌炎,因为它有这个作用,我看到这个报告后,才明白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它是治疗心脏用的,所以在这个方子里面加入了,意味深长啊,是我们后人笨,反而认为它只会通大便润肠了

加减:

方中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

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

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门冬;

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

阴虚而内热较盛者,易人参为南沙参,并减去桂、姜、枣、酒,酌加知母、黄柏,则滋阴液降虚火之力更强。

大便溏去麻仁,加酸枣仁;

心悸加龙齿、朱砂;

病毒性心肌炎邪盛加黄芩、公英、大青叶。

心气虚者,去麻仁、阿胶、生姜,加人参、黄芪、五味子;

心阳虚者,去麻仁、阿胶,加重桂枝用量至30克,附片5克;

心阴虚者,重用生地、麦冬,再加玄参;

心血不足者,加当归、赤芍、丹参;

心痛甚者,加丹参、元胡、赤芍、三七等;

瘀血阻滞者,加丹参、三七、元胡、郁金、檀香。

病案一

韩某某,女,56岁。心慌,气短,口苦咽干,胸闷,乏力,心律不齐,睡眠不好,全身浮肿,晨起尤甚。诊断为:胸痹。用炙甘草汤加味治之。

方药:炙甘草、沙参、太子参、阿胶、全栝楼、麦冬、五味子、黄芪、丹参、茯苓、白术、柏子仁各15克,生地30克,桂枝10克,干姜5克。用法同前,连用10剂。

体会:该患者主要症状是脉结代,心动悸,故用炙甘草汤治之。兼证为睡眠不好,心气虚弱之故也,故加生脉饮(丹参、麦冬、五味子)、柏子仁宁心安神。全身浮肿,水液代谢失常也,故加苓桂术甘汤(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温阳利水也。口干舌燥,阴液不足也,故加沙参、重用生地、栝楼,以滋阴润燥也。

服10剂后,症状缓解,又服10剂,诸症消失。原方加量,制成丸药,服用1个月,病未再发。

病案二

李某某, 男 ,27岁。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心律不齐,睡眠不好。诊断为胸痹。用炙甘草汤加味治之。

方药:炙甘草、党参、阿胶、生地、丹参、夜交藤各15克,龙骨、牡蛎各50克,炒枣仁20克,黄连、桂枝各10克,肉桂、干姜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连用10剂。

体会:该患者主要症状是脉结代,心动悸,故用炙甘草汤治之。兼证为睡眠不好,因心主神明,心气虚,故失眠多梦。方中加丹参、夜交藤、炒枣仁,加黄连、肉桂(名交泰丸)宁心安神。

病案三

刘某,女,35岁。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心律不齐,晚上频发。胸痹。诊断为:胸痹。用炙甘草汤加味治之。

方药:炙甘草、太子参、阿胶、生地、苦参、全栝楼、当归、丹参、麦冬、五味子、川芎、黄芪各15克,龙骨、牡蛎各50克,桂枝10克,干姜5克。用法同前,连用10剂。

体会:该患者主要症状是脉结代,心动悸,故用炙甘草汤治之。昼为阳,夜为阴,夜间频发,心阴不足也,心阴心阳不相接续也。故重用太子参、阿胶、生地滋心阴,佐以桂枝、干姜以温心阳,阴阳共理。方中加丹参、麦冬、五味子名曰生脉饮者,养心神、补心力也。加四物汤、当归补血汤,气血双补,龙骨、牡蛎摄敛心气,苦参、栝楼宽胸理气。尤其是苦参,据现代药理研究该药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用以为主治疗室性早搏取得了较好疗效。诸药合而为方,巧妙配合,药症合拍,故收捷效。

病案四

韩某某,女,56岁。心慌,气短,口苦咽干,胸闷,乏力,心律不齐,睡眠不好,全身浮肿,晨起尤甚。诊断为:胸痹。用炙甘草汤加味治之。

方药:炙甘草、沙参、太子参、阿胶、全栝楼、麦冬、五味子、黄芪、丹参、茯苓、白术、柏子仁各15克,生地30克,桂枝10克,干姜5克。用法同前,连用10剂。

体会:该患者主要症状是脉结代,心动悸,故用炙甘草汤治之。兼证为睡眠不好,心气虚弱之故也,故加生脉饮(丹参、麦冬、五味子)、柏子仁宁心安神。全身浮肿,水液代谢失常也,故加苓桂术甘汤(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温阳利水也。口干舌燥,阴液不足也,故加沙参、重用生地、栝楼,以滋阴润燥也。

服10剂后,症状缓解,又服10剂,诸症消失。原方加量,制成丸药,服用1个月,病未再发。

病案五

刘某,男,42岁。2012年5月9日初诊。心悸、乏力5天。患者因父病陪床,加之工作繁忙,不得休息,于10天前“感冒”,自己服药后好转。隔日即心悸乏力,昏昏欲眠,却难成寐。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频繁早搏呈二联律。诊见精神疲惫,舌质红,舌苔薄少,脉结代。系过劳在先,复感外邪,恰为炙甘草汤适应证。

处方:炙甘草30克,怀生地60克,嫩桂枝10克,生姜5片(切),红参10克,东阿胶10克(烊化),麦门冬30克,火麻仁15克,大枣15枚(擘)。取3剂,以即墨黄酒1000毫升,水1500毫升,武火煮开锅后,文火慢煎5小时左右,留取500毫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三分之一,日三服。

后十日,陪妻来诊,先诉感激之意,又告曰:服药三剂,诸症顿失,复查见“大致正常心电图”。

[现代应用]

1,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心脏病出现期前收缩表现为心动悸、脉结代者;2.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复发性口疮、干燥综合征、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小儿汗证、肺结核、支气管哮喘、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肿瘤后期、皮肤皲裂等见有形体羸瘦、皮肤干燥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经验参考]

从本方主治的经典条文来看,“脉结代,心动悸”无疑是心脏病的心律失常表现,其中又以早搏最为常见。心脏病的心律不齐是本方的主治方向。

周龙妹用炙甘草汤原方原量原煎服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各种心律不齐24例,服药最少1剂,最多4剂,有效率达87.5%。药物剂量据柯雪帆等用古代衡器(权)和量器直接核算,所得结论1斤=250g,1两=15.625g(约减为15g),1升=200ml。处方:生地250g,炙甘草60g,生姜45g,党参30g,桂枝45g,麦冬45g,麻仁60g,大枣3()枚,阿胶30e,黄洒1 000 R。煎服法:先将上述前8味药浸泡于1600ml水中近2小[时,然后加入黄酒急火煎煮,滚后改为文火,约煎3小时大约煎到600mi时,去药渣加入早巳浸泡烊化的阿胶,搅拌均匀,此时药汁像稠厚的糖浆,分早中晚3次服用。休息1~2天再服第二剂,此间可将留F的药渣再煎服一次。在此24例中,右90%以上的患者在接受本法治疗前也服用过为期不短的炙甘草汤及其加减方,然效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药物的剂量与是否用酒方面。可见黄酒是不可忽略的药物。本方剂量之大,是临床不多见的,经观察有中数患者服药后略有头昏,想睡觉,但能承受,余无不良反应(上海中医杂志,1989;5:36)。

经方家曹颖甫也有丰富的治验,他说“余用本方,无虑百数十次,未有不效者。其证以心动悸为主。若见脉结代,则其证为重,宜加重药量。否则,但觉头眩者为轻,投之更效。推其所以心动悸之理,血液不足故也,故其脉必细小异常……”(《经方实验录》)。有时心脏本身并没有器质性疾病,而是其他疾病造成心脏的节律失常也可表现为本方证,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橘窗书影》载浅田宗伯治疗一名四十岁妇女,伤寒后,心中动悸甚,咽喉时迫急而少气,咽喉外壅肿如肉瘤(甲状腺肿大),脉虚数,形体羸瘦如柴,腹内虚软如贴(腹部凹陷),饮食不进。其父延余议方,余曰:舍炙甘草汤加桔梗,无适方也。连服其方,数旬动悸渐安,肌肉大生,咽喉壅肿自减,气息爽快,悠闲散步,云之后无恙。浅田宗伯多年的经验总结认为,炙甘草汤能滋养心血,滑润脉络,故不仅治动悸,而且对人迎(在甲状软骨外方,颈动脉搏动处)旁血脉凝滞,气急促迫者,亦有效。另外,本方还用于其他疾病.如范文虎常用炙甘草汤治疗赤眼、视觉模糊等属于阴虚火炎者。炙甘草汤为范文虎常用方剂之一,他认为此方主要作用一是滋阴降火,二是治心悸,脉数或脉结代(上海中医学院主编《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编者则将本方应用于治疗一些肿瘤病人体质虚弱的情况,对于改善体质,提高生存质量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本方并非主治一切心律失常。柯雪帆认为条文淡到“伤寒”二字,提示本方适于外感病造成的心律失常。而病毒性心肌炎恰恰符合这一条件,因而本方应当以病毒性心肌炎为首选疾病。

二是脉结代和心动悸应当同时出现,前者是他觉症状,后者是自觉症状,表现为虚里怦怦跳动不能自己。如果单纯出现脉结代而无心动悸则本方效果多不佳。至于脉象除了结代外,在频率上既可以数,也可以迟。

三是本方剂量要到位,尤其生地、甘草、桂枝更应大剂量。古之生地黄,即今之鲜地黄;今之生地黄,即古之干地黄。本方中的生地应为鲜地黄,由于鲜生地一般药房不备,可用生地100g以卜;炙甘草也要20g以上,桂枝20~30g。岳美中先生对此有同感,《岳美中医案集》“炙甘草汤治疗心动悸脉结代”一文中谈到了这个问题。文中说“……仲景方药不传之秘在于用量,随处可以体会到,而此方尤显”。《经方实验录》载“唐君居春申,素有心脏病,每年买舟到香港,就诊于名医陈伯坛先生,先生用经方药量特重,如桂枝、生姜之属动以两计。大锅煎熬,药味奇辣,而唐君服之,疾辄良已……”

四是在煎煮的溶媒方面,一定不能忽视用酒的经典要求。本方煎煮时加“清酒”久煎,则酒力不峻,为虚家用酒之法。据现代药理研究,加酒久煎,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析出,且地黄麦冬乃阴柔之品,得酒之辛通,使补而不滞,故柯韵伯说“地黄麦冬得酒良”。观仲景用地黄人煎剂,多用酒煎煮,此也是经方定例。

五是除主证外,体质状态也是一个重要客观指征。多有形体消瘦、面容憔悴、皮肤枯燥无光、神情倦怠,容易疲劳,手足烦热,口干,大便秘结等阴虚表现。六是在方证的转化方面,本方证可以由麦门冬汤证发展而来,并可以进一步发展为肾气丸证。

本方是一首重要的滋阴方剂,是后世滋阴方的开山鼻祖。其中生地用量达一斤,为仲景群药之冠,不仅滋阴养血,且能通利血脉;虽方名炙甘草汤,但甘草并非主药,地黄才算主药。大枣用至30枚之多,亦为群方之最,补气养血,擅治动悸;其他如麦冬、阿胶、麻仁、人参,皆为补益之药。据报道,对复脉汤煎出液中19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9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牛乳、鸡蛋、肉类、面粉和大米。这样一首方剂功在补血养阴复脉,为中医的营养补益剂,“复脉汤”名副其实。不过,虽然是滋阴剂,但并不是单纯用静药,而是动静结合,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阴药为体,阳药为用,避免了呆补的弊端,这种配伍值得我们借鉴。

吕震名:君以炙甘草,坐镇中州,而生地、麦冬,麻仁、大枣、人参、阿胶之属,一派甘寒之药,滋阴复液,但阴无阳则不能化气,故复以桂枝、生姜宣阳化阴,更以清酒通经隧,则脉复而悸自安矣(《伤寒寻源》)。

尤在泾:脉结是荣气不行,悸则血亏而心无所养,营滞血亏,而更汗出,岂不立槁乎?故虽行动如常,断云不㈩百日,知其阴亡而阳绝也。人参、桂枝、甘草、生姜行身之阳,胶、麦、麻、地行身之阴,盖欲使阳得复行阴小而脉自复也。后人只喜用胶、地等而畏姜、桂,岂知阴凝燥气,非阳不能化耶(《金匮要略心典》)。

柯韵伯:厥阴伤寒,则相火内郁,肝气不舒,血室干涸,以致营气不调,脉道涩滞而见代结之象。如程郊倩所云:此结者不能前而代替,非阴盛也。凡厥阴病,则气上冲心,故心功悸。此悸动因于脉代结,而手足不厥,非水气为患矣。不得甘寒多液之品以滋阴而和阳,则肝气不息,而心血不生。心不安其位,则悸动不止;脉不复其常,则代结何以调?故用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滋阴之一路也。反以甘草名方者,藉其载药人心,补离中之虚以安神明耳。然大寒之剂,无以奉发陈蕃秀之机,必须人参、桂枝,佐麦冬以通脉,姜、枣佐甘草以和营,胶、麻佐地黄以补血,甘草不使速下,清酒引之上行,且生地、麦冬,得酒力而更优也(《伤寒来苏集》)

炙甘草汤在伤寒论里治疗“脉结代”,就是心律紊乱,包括早搏、房颤等。很多人把炙甘草汤,当作治疗心律紊乱的专方。其实,炙甘草汤可以治疗多种心脏病,不止是心律紊乱

本方亦名复脉汤,为滋阴之祖方也。其功固在地黄、麦冬、人参、甘草等一派甘寒纯静之品,而其妙全在姜、桂、白酒耳。盖天地之机,动则始化,静则始成。使诸药不得姜、桂、白酒动荡其间,不能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则津液无以复生,枯槁无以复润,所谓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刚柔相济,则营卫和谐。营卫和则气血化,气血化则津液生,津液生则百虚理,脉之危绝安有不复者乎?”张景岳亦言:“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这样就理解了方中药物的组成。

说到用量,首先是生地黄,《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用于气阴两亏正对路。阴主静,无力自动,需借阳药推动,阴阳药剂量又不能等同。如岳美中先生所言“若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得点滴之雨露,立见晒干,又怎能润枯泽燥呢?”既然杯水难润涸土,即当加入大量滋阴之品,根据岳美中的经验,生地黄必须用到48克以上才能起作用,顾植山老师常用至100克左右。用量独重之地黄,以酒煎煮,其养血复脉之力益著。阳药仅用常用量。再说甘草,甘草在某些方剂中的作用只是“调和诸药”,不起重要作用。但在炙甘草汤中却是君药,对治疗脉结代起重要作用,用量宜大,临床常用30克以上。量宜大的还有清酒,并非10毫升就可以起到作用,方中酒七升、水八升可资参照。

对于煎煮服用方法,总结方中之意,其过程大概是:先用水约3斤、黄酒2斤浸泡药物,时间约1小时以上,可以将药物中溶于酒的成分浸出;武火煮开锅后,文火慢煎约4~5小时,酒精随煎煮而挥发,倾出药液约500毫升;去滓烊入阿胶;分3份,每取1份服用,日3次。

笔者在以往使用时,首先是去掉姜、枣和酒者多有之;再自作主张以枣仁易麻仁者有之;煎煮过程中先是不用酒,再是用酒后因煎煮时间过短,导致病人成醉酒态者也有之;还有因煎煮后药量过少,便令病人一次服下而致腹胀者。学用老师的方法后,不仅临床疗效大大提速,且在服用中也没有任何的不适。

(0)

相关推荐

  • 炙甘草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

    炙甘草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 说到炙甘草,可能很多人对于这种中药材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多的是甘草,那么对于甘草,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用来治疗咳嗽的甘草片,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而 ...

  •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组方技巧

    方剂是药物治病进一步发展,是在中医理.法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法度地运用药物防治疾病的工具.前人概括为:"理之后,方言法:方之后,方言药","法从方出",&quo ...

  •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方歌(三)

    2016年医师笔试考试越来越近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医学教育网小编特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考点汇总,每期发送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考试,内容整理网络,如有疑问请到医学教育网答疑板进行 ...

  • 【中医】中医妇科常用方剂100首

    解表剂 桂枝汤  <伤寒论> [歌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组成]桂枝9.芍药9.炙甘草6.生姜9.大枣3枚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 ...

  • 中医儿科常用方剂(一)

    解肌透痧汤: 荆芥.牛蒡子.蝉衣.浮萍 僵蚕.射干.豆豉.马勃.葛根.甘草.桔梗.前胡.连翘.竹茹<喉痧症治概要> 功用:解肌透痧,宣肺利咽 主治:痧麻初起,恶寒发热,咽喉肿痛,妨于咽饮, ...

  • 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方歌:心系病症

    第二章心系病症 第一节心悸 79. 安神定志丸: (定志丸+龙齿) 80. 安神定志用远志,人参菖蒲合龙齿,茯苓茯神二皆用,心虚胆怯用此治. 81. 定志丸:参菖二茯远朱砂. 82. 归脾汤:归脾四君 ...

  •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寿胎丸

    有个妈妈准备要二胎了,她让我把上次她孕期保胎的药方,熬成膏方给她,然后才让我回上海.我一说准备回去了,她就说,留下买路钱,哦不,买路膏!还要我多熬一瓶送去巴结上司~~(我哭晕在厕所了) 这也是一个很聪 ...

  •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泰山磐石散

    习惯性流产指连续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西医认为,引起习惯性流产的原因主要有子宫发育异常.宫腔粘连.子宫肌瘤.染色体异常.孕妇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宫畸形.自身免疫.感染.外伤等:中医认为 ...

  •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保产无忧散

    母子两全汤(就是保产无忧饮/散),也是一张安胎的通用方,我们在老家的时候,农村人都比较朴实,我们发觉她怀孕了,就给她三剂保产无忧饮,然后每个月吃两剂,一直吃到生,这样孩子平安,大人也平安,非常好用. ...

  • 中医儿科常用方剂:固脬汤

    固脬汤 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莬丝子15克,煅龙骨20克,鸡内金10克,人参10克,五味子10克,黄芪20克,炒山药20克,桑螵蛸20克,覆盆子15克,炙甘草10克 尿失禁可发生在各年龄段,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