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共话治水策

全国人大代表陈杰:

建议从国家层面为节约用水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杰建议,从国家层面推动节约用水立法进程,由国务院建立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落实行业领域节水措施,创新节水激励机制,加大对违反节水规定的处罚力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必须从节水意识、措施、水资源刚性约束等各方面加强制度设计,引导和规范全社会的用水行为。”陈杰建议,由国务院建立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统筹研究和协调解决节约用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节约用水工作,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节约用水有关工作。同时允许市、县地方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自行确定行政区域内的主管部门和管理职责。

“建议按照全面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确立节约用水管理基本制度。”陈杰谈到,可以根据农业节水、工业、城市生活节水的特点,全面落实相关行业领域节水政策措施。重点在农业结构调整、灌溉节水管理、农业节水技术开发应用、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工业园区循环用水、节水型城市建设、供水环节节水、高耗水服务业节水、节水设备器具推广、城镇景观环境节水等方面规定节水措施。

如何推动从 “ 要我节水 ”向 “ 我要节水”转变?在陈杰看来,当前水费支出在生产生活总成本中的占比,尚未达到促进用水户节水的敏感阈值。加上节水设施一次性投入较大,用水户从节水中得到实惠较少。他建议,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加大违反节约用水规定的处罚力度。

作者: 卢河燕

全国人大代表周潮洪:

发挥好京津冀河(湖)长制管理协调联动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务局总工程师)

“建议进一步发挥京津冀跨界水域河(湖)长制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加大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等工作力度,实现全流域水环境治理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周潮接受采访时说。

周潮洪表示,近年来,京津冀水环境治理联防联控取得一定程度的突破,成效初显。河(湖)长制的惠民作用有目共睹,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京津冀地区深层次水资源、水环境矛盾仍然突出。

周潮洪说,水污染治理对整个海河流域水环境改善意义重大,上游水质好了,流到下游的水质才会好。为此,她建议,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国家的优惠政策、资金投入等更多向上游欠发达地区倾斜。“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三地信息共享机制及联合执法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上游来水水质问题,及时通报违法排污问题,为属地快速查处提供先决条件,避免下游水质污染。”周潮洪还建议,加快外调水工程建设,着力增加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以保障这一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作者:于春沣

全国政协委员霍卫平:

做足“水文章” 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路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甘肃省水利厅厅长)

“甘肃要发展,首先要解决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要全面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定不移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霍卫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霍卫平表示,甘肃省将持续推进重大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建设,优化区域、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着力补齐水利工程短板,构建全域供水网络格局。实施扩大优化一批规模化供水工程、规范提升一批小型供水工程、更新改造一批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三个一批工程”。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从研究确定河湖的安全生态水量和不同区域的水土保持率作为主要突破口,落实'重在保护’,从解决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入手,推进'要在治理’,系统推进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加快完善城乡供水网络体系,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霍卫平说。

作者:余璐

全国政协委员仲志余

构建长江综合水监测体系 打破信息壁垒

(全国政协委员、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

仲志余提到,长江水监测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导致重复建设。现有的各类专业监测站网在传统体制下形成,分属于各个部门,基本上按照专业分工和职能需求,“谁需要、谁建设、谁管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致使测站功能单一,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管理效率不高。此外,长江流域还存在监测站网布局不均,有监测空白的情况。

2021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规定:国家长江流域协调机制应当健全长江流域监测网络体系和监测信息共享机制。仲志余认为,落实这一要求应当编制涉水监测体系总体规划,各部门遵循总体规划,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监测工作,避免重复建设。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构建系统、全面、完整的、全方位多层次综合监测体系。在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建设一张高效顺畅的综合监测网,协同一体管理。充分发挥流域机构现有测站点多、线长、面广、时长的作用,以综合监测示范站南京大胜关、长江口徐六泾水文水质自动监测站为典型,按“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建设, 实现一站多能、综合监测。

其次,他建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监测网络。建议对重要敏感水环境水域、重点生态保护区、长江源区及设站困难地区,增加投资力度,尽快填补监测空白;加大监测站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尽快将大型引调水工程、排涝泵站、闸坝,以及蓄滞洪区和长江中下游干流洲滩民垸等纳入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崩岸巡查、监测及预警的长效机制;建设长江口风暴潮监测预警中心,完善监测站点和风暴潮监测要素,共享气象、海洋等部门的有关监测信息,提升风暴潮及洪水监测预警能力。

作者:杜偲偲

来源 | 中国水利

(0)

相关推荐